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现在这个娱乐圈正在刮起一股子怪风,不管是明星炒人设,还是作品搞宣传,都热衷于营造“完美”。
人活于世都知道没有完美可言,遗憾是常态,完美不存在。
娱乐圈完美人生塌房屡见不鲜,今天的红花明天可能就是绿叶,今天的顶流明天可能就成为铁窗人。
人尚且不能掌握完美人生,更何况人造的作品呢。
在娱乐圈,靠宣传完美出圈的经典作品不在少数。
细看这些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大家越觉得完美的经典作品越是漏洞百出。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娱乐圈那些完美经典是怎么翻车的。
第一部:《西游记》没看过《西游记》的人,都是没童年的。
作为神剧,《西游记》是许多八零九零后独有的童年记忆。
当年,《西游记》的拍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为了给观众们呈现出最好的视觉效果,导演杨洁没少求人拉经费。
在经费不充裕的年代,《西游记》能顺利降生本就是一个奇迹。
如今回看《西游记》,不少观众吐槽《西游记》拍得“很一般”。
他们认为这部观众称为经典,登上神坛的电视剧根本经不起仔细一看,电视剧到处都是漏洞百出的“破绽”与“翻车”。
《西游记》里有很多熟面孔,这些演员在《西游记》里不止一次出场,有的甚至一个人扮演了十几个角色。
就拿主角六小龄童来说,他在剧里扮演过我们熟悉的孙悟空。
他还饰演了无底洞小喇嘛、小馆茶客等多个角色。
粘上猴毛,他是齐天大圣,卸下扮相,他是打酱油到底的配角。
难怪说《西游记》的演员比任何人都敬业,原来他们是拿着一份工资打好几份工。
除了六小龄童,猪八戒和沙僧的扮演者也参与饰演了多个角色。
要说谁更敬业,那还得是演员叶以萌。
据不完全统计,叶以萌在《西游记》前前后后饰演的总角色数近20个,在拍摄时,导演杨洁都把他称为劳模。
相比起这些演员的能干,唐僧的扮演者便是全剧的“槽点”了。
众所周知,唐僧拍摄下来前后换了好几个人。
他们穿着同一套衣服,演绎出来的效果却是大相径庭。
徐少华扮演的唐僧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一版唐僧堪称是“全剧败笔”。
徐少华穿衣服时很不注意细节,在拍摄时他内穿的衬衣时隐时现。
看第一遍大家或许没注意,多看几遍便不难发现,徐少华的衬衣让人看着十分出戏。
我一时之间不知道他是在演穿越,还是在演戏中戏。
除了现代款衬衣,《西游记》里还有不少穿越的“道具”。
布景里时不时出现的电线杆、配角手上不经意间出现的机械手表,还各种穿越感爆表的妆造配饰。
时隔数年,回看《西游记》很难有人再说它是一部完美的经典作品吧。
第二部:《水浒传》作为与《西游记》同登神坛的四大名著,《水浒传》的地位不言而喻。
《水浒传》有“破绽”不在演员,而在道具。
提起武松打虎的名场面,我相信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说上几句。
武松打虎不仅存在于原著里,还存在于课本,乃至于影视剧里。
老版《水浒传》里,武松打虎是全剧的点睛之笔,同时也是破绽最大的场面之一。
武松打虎打的是真老虎,还是假老虎,一直是困扰许多人的问题。
实际上,《水浒传》里武松打虎打的并不是真老虎,而是玩具虎。
老虎是保护动物,拍摄电视剧想要找一直真老虎,难度系数不言而喻。
就算是真的找到了,拿着棍棒打老虎也是不被允许的。
打坏了还得赔,稍有不慎,老虎还可能反抗。
导演一开始想过找真老虎拍,但后来考虑到太麻烦,这个想法便被弃了。
不可否认,演员在拍那场戏的时候,真的在努力。
从他挣扎的神情、用力的打斗,这些细节无一不透露着他的认真和专注。
面对这种没有生气的死物,演员能演到这样的程度,不夸一句敬业真的说不过去了。
演员的敬业让许多观众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老虎是假的。
直到老虎被抬下山,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老虎是真的玩具。
这一时间真的不知道,该说是导演拍的太逼真,还是假老虎忽悠了观众了。
老虎被抬下山以后,相信许多观众都看见了在路上的穿越的自行车。
如此现代的物件出现在《水浒传》里,我只能说一句,这是道具组的锅了。
如果他们能够再仔细一点,我相信不会出现如此明显的事故。
你认为《水浒传》的破绽只有这些,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水浒传》与《西游记》出现了同款的道具,那就是电线杆子。
《水浒传》里最大的错误是出现了糖葫芦,你敢相信吗?
糖葫芦最早出现在宋代并不假,但准确来说,糖葫芦应该是南宋“特产”。
《水浒传》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北宋的,按历史事件线索来看,这两个朝代总跨度达到了319年。
把南宋的糖葫芦搬到北宋的剧情架构了是不是有些偏离事实了。
如此明显的破绽真让人不知道该说编剧的错,还是说道具组的错了。
这样的失误在《水浒传》里出现了不止一次,可即便是这样,观众还是选择了原谅。
毕竟在那个年代,电视剧的制作水平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
在有限经费紧张的条件下,能够拍摄把经典名著拍摄成这样已经是值得表扬的了。
还有什么理由挑挑拣拣的?
第三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的高品质在古装剧里是排得上名。
靠着实力派演员阵容与好评如潮的的剧情,以及最大限度还原时代的道具。
《知否》当年一经上映便引起了轰动。
有人说《知否》是近年来最好的古装剧,没有之一。
这句话所言不虚,但还不够严谨。
《知否》的大框架没什么槽点,《知否》的小细节却经不起仔细推敲。
简而言之,《知否》也难逃穿帮厄运。
《知否》穿帮镜头细数下来可谓是各个都能让人感受到“穿越感”。
《知否》剧情里有许多迎亲的名场面,无论是大姐出嫁,还是明兰出嫁,迎亲主打的都是一个“美”字。
不知道大家看美的时候,有没有仔细观察过盛府门口的绿化丛。
在盛家大姐出嫁时,导演曾经给过宅子一个远景镜头。
在绿植后面的绿地里,有一个很现代的下水井盖。
井盖乍一看不突兀,可反反复复看便觉得这有违和感了。
除了水井盖,《知否》里还有路灯。
如兰拍摄一人镜头时,树丛里曾经出现过一个路灯?
乍一看灯是古色古香的,可仔细一样便觉得这个路灯不对味。
古代人都是打灯笼的,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路灯是不能被创造出来的。
更何况,《知否》里的路灯是正经立在树丛里的。
尽管导演给路灯加了虚化处理,路灯轮廓依旧是可见的。
《知否》超前的道具除了这些,还有最让人出戏的手机。
想必大家还记得《知否》里那个吃软饭吃得理直气壮的孙秀才。
在拍戏时,孙秀才那句有辱斯文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盛家谈和离时,孙秀才腰带里塞了不明物体,长长方方的形状印在腰间。
这块“不明物体”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事后。
有眼尖的观众指出这个东西是孙秀才私藏的手机。
虽然没有露出屏幕,但从形状看就是手机无疑。
众所周知,古装戏服是没几个口袋的,想要放东西只能放在腰间和袖口处。
袖口藏不住手机,腰里是可以塞的。
我想,孙秀才当时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手机会成为《知否》的穿帮镜头吧。
如果有重来的机会,孙秀才一定想把手机放下,不然这名场面真够观众笑一年的。
电视剧出现穿帮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存在。
小错可以忽视,大错很难原谅。
一部电视剧不是一个人的心血,有时候可能是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努力结晶。
如果因为小细节导致作品背上了不严谨的名头,多少是有些让人惋惜的。
在此,我想说一句穿帮镜头千千万万,如果能避免还是避一下吧。
观众不再是好忽悠的观众了,观众对作品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不会越来越低。
如果想继续吃影视饭,希望各位从影人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来面对工作?
不要继续摸鱼开小差了,不然终归会被反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