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是奸佞还是忠臣?谋害岳飞后,享尽荣华富贵,他的结局如何

艺术手工艺品坊 2025-01-17 14:31:00

秦桧是奸佞还是忠臣?谋害岳飞后,享尽荣华富贵,他的结局如何

从书生到宰相,奋斗路漫漫

南宋绍兴年间,一位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朝野间掀起轩然大波。他就是秦桧,这位从一介书生到位极人臣的宰相,其人生轨迹充满戏剧性的转折。从最初的抗金爱国青年,到后来的主和派代表;从一心为民的清廉官员,到贪污腐败的权臣奸佞。他不仅谋害了民族英雄岳飞,更是积极推行对金妥协政策,最终虽享尽荣华富贵,却落得个被后人唾骂千年的下场。然而,近代文学家胡适却称其"有大功",宋高宗更是盛赞其"诚有功于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秦桧在历史上留下如此争议的评价?他的真实面目到底是奸臣还是忠臣?让我们走进这段跌宕起伍的历史,一探究竟。

宋代文官制度已经相对成熟,科举考试成为读书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秦桧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的父亲是一名县令,家境虽称不上富裕,但也能保证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四兄弟中,秦桧的学识最为出众,但命运并没有一开始就眷顾这位饱读诗书的少年。为了维持生计,年轻的秦桧不得不在私塾当起了教书先生。

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让这位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倍感煎熬。面对着一成不变的生活,秦桧暗自下定决心要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凭借着深厚的学识功底,秦桧一举考取进士,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太学府任职。这份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教授,虽然品级不高,但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体面的职业。

在太学府工作期间,秦桧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正值北宋危急存亡之际,这些年轻人的爱国热情也感染了秦桧,他开始对国家大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生的转折点往往来得很突然,秦桧遇到了他的贵人——宰相王珪的孙女王氏。这段婚姻让秦桧的仕途开始走上快车道。

有了王氏家族的支持,秦桧的官职一路升迁,很快就当上了左司谏。这个官职虽然不是最高品级,但已经能够参与朝廷的重要决策。

王氏家族大多支持对金议和,但此时的秦桧却坚持主战。他在朝堂上多次发表抗金言论,表现出与岳飞一样的爱国情怀。

这段时期的秦桧,展现出了一个年轻官员应有的担当与气节。他频繁上书,陈述抗金的必要性,甚至不惜与自己的姻亲家族持不同意见。

随着形势的发展,北宋政权在金兵的强大攻势下逐渐崩溃。秦桧作为朝廷重臣,也随之卷入了这场改变他一生的历史洪流之中。

战与和之间,立场几经变

北宋末年,金兵势如破竹,一路南下攻城掠地。在这个危急存亡的时刻,朝廷内部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两大阵营。

身为左司谏的秦桧,对金国的态度却显得颇为微妙。表面上他强硬主战,可在金兵兵临城下时,他却给金国元帅完颜宗翰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的内容建议从赵氏宗族中挑选一位软弱无能的人来做傀儡皇帝。这个举动引发了朝中大臣的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在保护皇室宗亲,也有人认为这是他向金国投诚的证明。

没等朝廷做出定论,秦桧就被金兵掳走,成为了战俘。这一囚禁就是整整三年,而这三年的经历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金国的岁月里,秦桧凭借自己的才学获得了完颜宗翰的赏识。他不仅能够自由活动,还得到了优厚的待遇。

三年后,秦桧带着妻子和大量金银财宝回到南宋。他声称是杀死看守逃回来的,但携带如此多的财物却让人生疑。

当他被带到宋高宗赵构面前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南自南,北自北"。这句话标志着他从坚定的主战派彻底转向了主和派。

宋高宗对秦桧的这个表态非常满意。因为他一直想要和谈,但碍于朝中主战派的压力不敢表态,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帮他推行和议的得力助手。

秦桧的转变震惊了整个朝野,但他却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巅峰。在短短几个月内,他就被提拔为宰相,位极人臣。

为了讨好金人,秦桧开始在朝中大力推行和议政策。他不仅打压主战派的官员,还开始在朝廷内外拉帮结派。

然而金人对秦桧的示好却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宋朝早已是亡国之君,根本不需要什么和议,继续派兵南下进犯。

这种局面让宋高宗非常不满,他在朝堂上当众训斥秦桧,甚至说出了"终不复用"的狠话。就这样,秦桧的第一次宰相生涯仅仅维持了一年就草草收场。

这段期间,秦桧的所作所为充分暴露了他的政治立场。他不再是那个坚持抗金的年轻官员,而是彻底转变成了一个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也要保全自己权位的政客。

从秦桧的这段经历可以看出,他的立场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过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在为日后的大权在握做着铺垫。

(文章结束)

权谋弄国事,陷害忠良臣

在秦桧第一次宰相之位不保后,岳飞的军事才能开始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岳家军频频击退金兵的入侵,让南宋军民看到了收复失地的希望。

特别是在建炎三年,岳飞与完颜宗弼在南京城下展开激战。这场被后世称为"建炎三大战"之首的战役中,岳飞指挥若定,打得金军节节败退。

岳飞的军事才能和战功赫赫让宋高宗赵构坐立不安。一个能征善战、深得民心的大将,对于一个刚刚巩固政权的皇帝来说无疑是个潜在威胁。

在这个关键时刻,赵构想到了被自己贬谪的秦桧。一个会察言观色、擅长揣摩圣意的大臣,正是他需要的人选。

于是,秦桧重新被启用,官复原职。这一次,他与赵构形成了某种默契的政治联盟。两人都想除掉岳飞,只是各自的目的不同。

就在岳飞大败完颜宗弼,准备一举收复中原时,完颜宗弼却主动向南宋求和。秦桧与赵构立即抓住这个机会,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接受了和议。

和议的条件中有一个隐藏条款,那就是除掉岳飞。对金国来说,岳飞是最大的威胁;对赵构来说,岳飞是他皇位的潜在威胁;对秦桧来说,岳飞则是他和议政策的最大障碍。

秦桧开始精心布局,准备除掉这个"眼中钉"。他先是以"军情紧急"为由,十二道金牌召回正在前线作战的岳飞。

当岳飞回到临安后,秦桧立即派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后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冤案代名词。

在审讯过程中,秦桧利用自己宰相的权势,无视法律程序,采用严刑逼供的手段。即便如此,依然找不到任何可以给岳飞定罪的证据。

但秦桧并不在意证据,他只需要一个可以让岳飞死的理由。在赵构的默许下,秦桧以"谋反"的罪名,将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部下张宪一起处死在临安风波亭。

岳飞的死震惊了整个南宋朝野。许多大臣纷纷上书为岳飞鸣不平,但都被秦桧以各种理由打压下去。一时间,朝中寒气逼人,无人敢再提岳飞的冤案。

通过陷害岳飞,秦桧不仅除掉了自己政治道路上的最大阻碍,还借此机会清除了一大批主战派官员。他在朝中的权力达到了顶峰,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这一系列的政治动作,让秦桧从一个主和派官员,变成了一个不择手段、为达目的不惜陷害忠良的奸臣。他的所作所为,为后世留下了诸多争议。

权势虽滔天,终难免遗臭

除掉岳飞后,秦桧在朝中的权势达到了巅峰。宋高宗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全权处理朝政,自己则沉迷于享乐。

秦桧开始肆无忌惮地敛财谋私,大兴土木建造豪宅。他在钱塘江畔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府邸,还在杭州城内圈占民宅建造园林。

朝堂上下,没有人敢违逆秦桧的意志。大臣们为了保住官位,纷纷投靠秦桧,朝廷上下形成了一个以秦桧为核心的利益集团。

但民间对秦桧的不满却日益高涨。岳飞的冤死让百姓们对他怨声载道,许多文人墨客也通过诗文表达对他的不满。

在岳飞死后的第九个年头,一位不愿屈服的壮士冲向秦桧的轿子。这位壮士手持利刃,试图刺杀秦桧,但被秦桧的护卫当场制服。

壮士临死前的一声"叛国贼",让秦桧开始变得疑神疑鬼。他加强了府邸的防卫,出行时的护卫人数也比从前多了几倍。

这一刺杀事件后,秦桧的身体状况开始急剧恶化。他整日惶惶不可终日,连续的失眠让他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

五年后,这位权倾朝野的宰相终于病倒在床,再也没能起来。死时面目狰狞,似乎在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最后的代价。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宋高宗不仅没有追究秦桧的罪责,反而赐给他"忠献"的谥号,还追封他为"申王"。这个决定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哗然。

直到宋孝宗继位,在当朝宰相的极力主张下,朝廷才为岳飞平反,同时将秦桧的谥号改为"缪丑"。这个谥号的含义是"乱臣贼子",充分表达了后人对他的唾弃。

到了明朝,朝廷特意在岳飞庙前铸造了"秦桧跪像"。这尊跪像和他的夫人王氏一起,被摆在岳飞墓前,供后人唾骂。

五百多年过去了,秦桧跪像依然保存完好。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来此参观,向岳飞墓献花,向秦桧跪像吐口水。这种民间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秦桧的一生,从一个饱读诗书的书生,到位极人臣的权臣,再到遗臭万年的奸佞,完美诠释了一个政治人物是如何在权力和私欲的驱使下走向堕落。

他的故事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那些为一己私利而出卖民族利益的人,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接受后人的审判。

0 阅读:9
艺术手工艺品坊

艺术手工艺品坊

艺术手工艺品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