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杨申林捡到两个孩子,靠着在菜市场卖菜将孩子养大,更是为了两个孩子终身未娶。
两个女儿争气,双双考上重点大学。别人提起女儿,杨申林总骄傲的称他很知足拥有两个女儿。
日子一天天变好,可突然有一天,小女儿的亲生父母却找上门,要带走孩子。
小女儿会跟着父母离开吗?年迈的杨申林生活的怎么样了?
上门认亲的亲生父母
在杨申林身边长大的小静,从小就十分懂事。在学校里,小静学习努力,高考之后还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了武汉大学。
这原本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但小静却不得不面临着现实的打击。因为家境贫寒,小静根本交不起学费。
小静将杨申林的辛苦看在眼里,她也知道自己和姐姐都不是父亲的亲生孩子。她们的存在已经给父亲带来了许多困难,小静不想让杨申林更加劳累。
在得知小静的想法之后,杨申林表示自己会想办法解决学费的问题,小静必须要去读书,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静思考再三,给武汉大学写下了一封信。小静在信中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因为小静的真诚和被杨申林故事感动,武汉大学减免了学费,还额外的提供了一万块钱的助学金。
有了武汉大学的支持,同在武汉大学上学的大静也可以专心博硕连读,小静也有了生活费上大学。
杨申林非常欣慰曾经的两个小姑娘已经长大成才。一切都在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可就在阖家欢乐时,有两个人找上了门。
找上杨申林的人称他们是小静的亲生父母,小静在入学的体检中做过DNA的检测,经过大数据的帮助,小静找到了亲生父母。
现在找上小静,就是希望孩子能跟他们回家。小静却坚决不同意,并且告诉父母自己有父亲,不会跟他们这种遗弃了孩子的父母回家。
那么小静的父母当初为什么抛弃了小静?小静和大静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杨申林捡到的?
捡到的孩子
1992年,杨申林已经34岁,却因为贫穷一直没有娶妻生子。他经营着菜市场上的一个小摊位,靠着卖蔬菜水果挣钱生活。
这份工作总是早出晚归,但每天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也让杨申林感到开心。一天摆摊结束,杨申林将自己摊位周围的垃圾都清理之后,要扔进旁边的垃圾桶。
但垃圾桶旁边的箱子中却传来了孩子哭闹的声音,杨申林看过去,发现箱子中正躺着一个婴儿。
婴儿哭闹着,声音却很虚弱,杨申林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孩子穿着单薄的衣服,冻得浑身冰冷。杨申林看了看四周,也没找到是谁将孩子遗弃的。
他纠结了一番,怕孩子冻死在这,于是自己抱着孩子回了家。杨申林没有孩子,更别说照顾孩子了。手忙脚乱换了尿布之后,杨申林又给孩子取暖,孩子被冻的发紫的脸才逐渐白皙。
周围的邻居陆续都知道了杨申林从外面捡到一个女婴,他们劝告杨申林养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还是把孩子给送到福利院更好。
杨申林也考虑过将孩子送走,但每次看到孩子的面孔,杨申林就万分不舍得。在一番纠结之后,杨申林留下了孩子,并且取名为“大静”。
在捡到大静不久之后,杨申林去菜市场进货,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个衣衫褴褛,在垃圾桶里翻找剩菜剩饭吃的小姑娘。
杨申林再次于心不忍,上前经过询问才知道小女孩被父母遗弃了。如果放任不管,小女孩的处境会非常的危险。
他带走小女孩并且送女孩到警局,想要通过警方的力量来寻找女孩。但当时DNA库还没有这么完善,女孩的父母也一直没有寻找孩子的意思。
就这样,杨申林带着小女孩回了家,并且给女孩取名为“小静”。小静的到来让大静不再那么孤独。
姐妹两个人打打闹闹,让这个小家一片欢声笑语。但杨申林要担负的担子就更重了,他需要担负起两个孩子上学生活的开销。
周围的人都很不理解杨申林到底为什么要收养两个孩子,但杨申林并不在意 杨申林认为大静和小静的出现弥补了自己没有孩子的难过,大静小静就是上天带来的礼物。
丢弃的原因
小静当初被父母丢弃在街边,是因为父母太过于贫困,根本养不起小静。无奈之下,他们把小静丢在了路边。
如今他们已经有钱了,想让小静回家。小静称当初她自己一个人在路边三天,一直在等待着父母能够把她带回家。可最终带她回家的是杨申林,他给了自己一个家。
小静的亲生父母听到这番话,既羞愧又心酸,只能离开。杨申林在听到小静的话后,心中非常感动。
虽然他养大大静小静的过程充满着辛苦和别人的冷眼,但杨申林从来没有后悔过收养这两个孩子。
其实当初他收养两个孩子时,也不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给他多大的回报,只是当初他的善良让他无法让这两个孩子孤苦无依的生活。
为了养大两个孩子,杨申林一辈子没有娶妻,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也幸好大静小静都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也真的把杨申林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
如今大静小静早已结婚成家生子,杨申林也过上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晚年生活。
结语
杨申林的善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称赞和传承,无论再苦再累,他依旧养大两个孩子的坚强也值得我们的尊敬。
而大静小静知恩图报的品德同样值得被赞扬,相信未来,大静小静和杨申林一定会继续幸福的生活下去。
信息来源:
东方网2015年3月3日——原标题:单身小摊贩在菜市场捡2名弃婴后抚养20多年
大河网2015年3月3日——小摊贩菜场捡两弃婴 20年未婚拉板车将孩子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