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马丽再联手《抓娃娃》高压式教育的反思好笑且残酷

河谷长风 2024-07-15 22:20:54

我相信在不少人心目中,开心麻花加上沈腾马丽组合,绝对是一部喜剧片品质的保证,最起码是在好笑程度上。开心麻花打造的“西虹市宇宙”,从《夏洛特烦恼》到《西虹市首富》,这次推出了第三部正统续作《抓娃娃》。

这部电影明天就要正式上映了,从我去看的点映场上座率和观众反应来看,后续票房肯定不会差。(点映+预售票房已经破4亿)

--------剧透分界线--------

影片讲述了西虹市富豪马成钢因大儿子教育失败,决定向小儿子隐瞒财富,以贫困家庭的身份培养小儿子马继业。

为了避免马继业沉溺于奢华生活,失去奋斗的动力,马成钢夫妇搬到破落大院生活,装穷培养儿子的吃苦耐劳品质。他们还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全方位监控和指导马继业的生活和学习。

马继业就像生活在一个“楚门的世界”,父母包括邻居,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秀,大院里发生的所有事,所有对话,目的都是为了马继业能成长为更优秀的“好孩子”。

随着马继业的成长,露馅和圆谎的频率和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加,发现真相后的马继业,感受到深深的背叛和伤害。电影的主要笑点也集中在这种信息差和露馅与圆谎过程中。

首先我是和父母去看的,并且抱着看一部好笑的喜剧片的心态。总之全场观众笑得很开心,我爸妈也很喜欢这部电影。个人认为比《西虹市首富》好看。

这部电影一度更名为《接班人计划》,很直白,最后定名为《抓娃娃》这个名字。首先“抓娃娃”就是从娃娃抓起,也就是本片的主线。其次抓娃娃把孩子比作娃娃机里的玩偶,它不具备生命体征,只是一个工具或者物品,是接替马成钢继承企业的产品。这个娃娃没抓到就抓下一个,也对应了马丽在片中说“大号练废了(指大儿子),接下来就指望小儿子了”。

不少人拿这部电影和《楚门的世界》作对比,觉得这部电影三观不正,好像在给这种东亚特有的苦难式教育站台。认为电影又想搞笑又想教育人,结果费力不讨好两边都做不好。并且心疼片中的马继业,觉得电影内核过于残忍。

我从来不觉得“开心麻花”会想拍出什么艺术品,或者致力于深刻的教育意义,给人上一课。了解他们团队的人都知道,他们追求的要务从来就是“够好笑”。

搞话剧出身的开心麻花,他们的作品向来就是给你一个无理的设定,从《夏洛特烦恼》带着记忆穿越回中学时代,到《西虹市首富》天降横财一个月得花光十个亿,再到《抓娃娃》。首先你得接受这个经不起推敲的设定,才能去接受整个故事,他们的笑点就是建立在荒诞的框架上。我不觉得这部喜剧片要教育谁,或者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只要能笑到值回票价,后半段是否能引发思考,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不少人在批评这部电影的三观,认为在歌颂这种教育方式,难道全片不都是在讽刺吗?影片讨论的话题其实并不新颖,但对于大多数东亚父母来说,这依然是一种惯性思维,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有什么问题吗?这部喜剧确实建立在一个很残忍的基础上,那就是欺骗。能引起共鸣共情,其实是一种高明的幽默方式,强过挠痒痒、摔跤和屎尿屁。不过共鸣的同时,更多是心酸,是一种自嘲。我们多数人都经历过这种教育方式,赞颂苦难,节俭,忆苦思甜先苦后甜,在羞辱中打破再重塑。只不过我们经历的程度和方式不同罢了。

电影建立在这种反差和反讽之上,马成钢绝对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他的教育方式本质就是欺骗,而马继业所有观念的形成,都建立在这样的谎言上。其实对子女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做好自己。这一点在马成钢和春兰身上完全看不到。

马继业无疑是幸运的,至少还有一个强大又专业的教育团队在背后兜底,马继业各项成绩优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他父母的以身作则,以及如何会吃苦毫无关系。这场关于吃苦的实验,不过是马成钢标榜自己和对过去艰苦条件的自我感动而已,孩子越优秀,越能满足他的自恋和自尊。

为了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马成钢随手就能毁了儿子的体育梦想。片中马继业唯一的同龄朋友,也被马成钢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安排了更好的人生。但凡是阻止儿子考上清北的不利条件,都是需要清除的,即便是马继业的奶奶,也能说死就死。一旦马继业偏离预设的轨道,就用“卖惨”和道德绑架的方式,激发马继业内心的那份真挚。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控制欲在作祟,毕竟自己的“娃娃”,想怎么样自己说了算。这种事不是只发生在富人身上,又让我想到了张炘炀这个活生生的案例。

1995年出生的张炘炀是公认的神童,他2岁时就学会了2000多个汉字。4岁开始上学,因为成绩优异,并且在父亲的期望下一路跳级,10岁就参加了高考。然而成绩并不理想,原本复读一年肯定能考上更好的大学甚至985,但父母为了保住最年轻大学生神童的名号,坚持年仅10岁的张炘炀上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张炘炀在大学成绩依然优异,13岁获得了去德国留学的机会,但父母担心他去了不回来,非要把他绑在自己身边,张炘炀只好继续深造,同年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硕士,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研究生,接着成为最年轻的博士。

后来经过张炘炀计算,发现北京房价正处于最低点,于是向父母提出在北京给他买一套房。然而父母只在北京给他租了一套,骗他说是买来的。

最后得知真相的张炘炀彻底崩溃,人生的三次重要机会,都因为父母的固执和坚持而破灭,自此张炘炀彻底摆烂,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达了对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满,称自己是“被逼的大学生”和“被逼的博士生”。

马继业的结局多少有些梦幻不真实,不仅没疯没魔,还在第二年以705分的成绩考上了心仪的体育学校。不少人也诟病电影的结局,觉得马继业太过悲惨,他的父母也没有得到任何惩罚,甚至还商量着再生个孩子,因此质疑电影的三观。其实电影中讽刺的例证不在少数,马成钢说自己是更高维度的爱,马继业奶奶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然而他们却制造了更大的骗局。结局一家人似乎达成了和解,马继业好像也在凭借自己的优秀,继续努力生活着,然而造成这一切的马成钢和春兰,似乎不用受到任何惩罚,他们甚至还想着再要一个孩子。

我想说,其实现实中还有无数个悲惨的马继业,又有几个马成钢因此受到惩罚了呢?

马继业打开卷帘门后,看着公园里的小朋友无忧无虑地玩着水,这时他从未体会过的真实快乐。他的世界不允许有快乐,放肆的开心,也不符合父母的人设。父母和邻居可以下班,但马继业却不行。

而马继业没疯没魔,可以说已经是万幸了,但也基本上不太可能。大团圆结局很不真实。失败在这是一种教育,但这份教育并不透彻,其实内核是悲剧甚至有些惊悚,但他们还想保有喜剧片的体面,所有片尾加彩蛋都透露着一种别扭,不论父母多么罪大恶极,都不用受到惩罚,不管是马继业还是马大俊,最后都能靠自身的意志和自强不息,成为一个依然优秀的人。

高考当然重要,马继业绝对是个好苗子,电影也是用一个悲剧的内核建立的,被同学嘲笑时,运动员的梦想被窃取时,高考交白卷时,我们都会惋惜。

这样的惨剧不单单会发生在富人要穷养孩子时,想到最近看到的一个例子,只要是掌控欲在作祟,只是它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不同而已。所以说讽刺,只是导演用来制作喜剧效果的一个工具,他们为了维持喜剧片的体面,也并没有打算在结局深刻一把。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父母的目标,而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价值。而这种控制和高压教育,依然时时刻刻发生着。

如果你喜欢开心麻花和沈腾马丽的喜剧特点,这部电影不会让你失望。如果你想看到更深刻和更高的立意,那这部电影可能没法满足你的预期,但它依然是一部合格的喜剧作品。

看过电影的朋友也可以聊聊你的感受,点赞分享关注,解锁更多内容。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