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人都在讨论老戏骨的演技,感觉以前那些神仙演技,好像…有点儿“变味儿”了?
咱先说说张颂文老师,《狂飙》之后,他火了,真的火了!可是新剧里,感觉有点用力过猛?表情有点…一言难尽? 这到底咋回事儿?
有人说,是观众期待值太高了,这压力山大啊!也有人说,之前的角色太深入人心了,现在换个角色,观众一时转不过弯来。 更有网友评论说:“《狂飙》的高光,掩盖了其他作品的瑕疵,希望张颂文老师能尝试更多类型的角色,不要被定型。” 这话说得,真是一针见血!
再看看靳东老师,以前演的精英角色,那叫一个帅气!可是最近感觉有点…审美疲劳? 总感觉他演的角色都一个样儿,撇嘴、眯眼、歪头… 是不是有点“模式化”了?
网上的评论也很有意思,有人说:“靳东老师的演技没变,只是角色太少了选择!” 其实,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演员容易陷入舒适圈!
张凯丽老师也是一样,以前演的那些角色,深入人心,如今却感觉有点…用力过猛? 台词有时候也略显生硬。 感觉她一直停留在以往的表演模式里,缺少突破。
吴刚老师,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那些正气凛然的官员角色吧? 可是,一直演同类型的角色,观众会不会审美疲劳呢? 这就像咱们一直吃同一种菜,再好吃也会腻啊!
当然,也有例外。倪大红老师,他演的角色类型就非常丰富,让人感觉不到重复感。 他一直在尝试突破,所以才能一直保持艺术生命力! 这才是老戏骨应该有的样子!
所以说,老戏骨演技“滑坡”,很多时候不是演技下降了,而是角色和表演方式的局限性! 他们长期在一个舒适圈里,缺乏突破和挑战。
这就像咱们平时工作一样,一直做同一件事,很容易失去激情。 老戏骨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跳出舒适圈!
市场需求、个人选择、团队运作,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演员的职业发展。 一个好的团队,会帮助演员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避免陷入舒适圈。
我希望老戏骨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二春”,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也希望影视行业能够更加重视老戏骨演员的职业发展,为他们创造更多机会!
大家觉得呢? 老戏骨们该如何突破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