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经典的两首行香子,一首写景如诗如画,一首抒情风格旷达

于子涵晴空 2025-02-10 15:39:47

词牌名《行香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上下阙起句对仗,音节流美,节奏从容整练,承接句要紧密相连,转折也要流畅自然。

而上下片的结句缓缓而来,舒而不迫的特点,使得这个词牌名比较适合写潇洒旷达闲情的题材,通过遣词造句轻轻地把诗情画意叙述出来。

苏轼一生填了多首《行香子》,今天长风给大家分享他笔下最经典的两首,一首写景如诗如画,一首抒情风格旷达。

行香子·过七里濑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熙宁六年二月,苏轼任杭州通判,巡查富阳,行舟富春江,经过七里濑时被眼前美景陶醉,作下此词。

苏轼将山水之景描写的如同画卷。

全词读下来,既有静止的画面,也有流动的画面,以动静虚实的手法描绘出一番悠然活泼的水光山色之画。

动静之间,令读者读来如同景在眼前,给人以诗情画意的惬意享受同时,又寄托了苏轼内心轻快、随缘自适、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

上阕将“轻舟”“双桨”“惊鸿”“水清”“天清”“倒影”“平波”“鱼藻”“飞鹭”“烟汀”等等经典山水意象一一呈现在眼前。

一叶轻舟,荡着双桨,像飞鸿一样,轻快地掠过水面。目光向上望,蓝天白云,目光向下看,江水清澈,天光山色,投影在江水之中,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既描绘出七里濑江水之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寄托了作者轻快的情绪。

下阕转而写山,诗人先把视线由江面移到岸边的山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的山重重叠叠、曲曲折折,似画景,又如屏风。水美山也美。

一句“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便极尽山恋起伏变化。纵看重重叠叠,如同画境,横看曲曲折折,如同屏风。

接下来以东汉严光隐居的典故插入苏轼浮生如梦的感慨。而“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是苏轼的思想,认为功名利禄都是虚妄,只有大自然的美才是永恒的。

全词语言清丽,水光山色,如诗如画,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行香子·述怀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这首词的具体写作时间不能确定,但肯定是“乌台诗案”之后写下的,因为读来有退隐江湖、自得其乐的意思。

这首《行香子》上阕自景写起,为诗人创造了抒情的环境。词人独自在夜色里对月饮酒,感慨人生。夜色恬美、月明人静,面对此景,把酒对月,令人遐想无穷。

红尘往事,功名利禄,在宇宙时间都是短暂的,因为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

下阕进一步结合自身遭遇来验证上阕的观点。“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自己才华绝顶,却无人赏识,不被知遇的表达。

那怀才不遇的苦闷该怎么解脱呢,只能从自己内心出发,别人无法帮助。自我解脱的方法就是“且陶陶、乐尽天真”,不如无忧无虑,享受当下现实的生活。

只要有机会则乞身退隐田园“作个闲人”,以山水为友、以琴酒为趣,过着“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的简单生活。

这首《行香子》语言畅达,音韵和谐,以议论表现人生感悟,很有哲理意义,为苏轼词中风格旷达之作。

特别是“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一句,令很多人心弦触动,无比向往。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喜欢苏轼这两首词嘛?

END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