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挂证取酬乱象正被严肃查处。
“挂证取酬”是指行为人将职称、职业资格证书等挂靠至非供职单位名下,实际未到挂靠单位工作而获取报酬的行为。
多个案例显示,公职人员违规“挂证取酬”问题在建筑、医疗、水利等行业领域频发,多个省份均有公职人员因这类问题受到处分。

4月2日,重庆市纪委监委曝光一公职人员违规行为:某区公立医院外科科长罗某,2020年7月至次年12月间,将执业药师注册证违规挂靠在药店,每月获500元报酬,共获利9000元。2024年8月,该问题在专项检查中被发现。
对此有网友表示说:“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好多都在挂靠。好多企业都在有偿用别人的证仲件”
还有的网友说:“管理的科学性公正性怎样保障才是核心,只是几个脑袋就能决定亿万人的健康等社会大事的体制需要改革”
也有的网友说:“挂证和退休后带证去药店上班一个德性,平时都不见人的,应付检查的时候一问三不知,等同于没有住店药师;还有的地发耍小聪明搞什么网上审核处方,呵呵,跟网聊一个样,对面是人是鬼不知道,反正打开电脑登陆药师账号,选个合格后确定,文员动能干。”

也有的网友说:“我想知道,证书不是与交社保在一起吗?药店怎么给他交的社保,还是卫生主管部门没有核对社保。”
公职人员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应该恪尽职守,廉洁奉公。
然而,一些公职人员却利用手中的权力或职务之便,违规将资格证书挂靠到非供职企业名下,以获取额外报酬,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严肃查处公职人员挂证取酬乱象,不仅是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更是对公职人员队伍的一次深刻警醒。
这有助于维护公职人员的良好形象,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洁高效,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同时,这也彰显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