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入侵中国打了14年,攻打印度只一次就放弃,原因耐人寻味!在二战期间,日本曾派遣十万大军,其中包括第15军的三个精锐师团,试图全面占领印度,根据日军战前评估,驻守印度的英国军队,综合战斗力其实要低于中国军队,再加上数量有限,应该很容易就能将其拿下。

然而双方仅仅一次交手,日军便彻底放弃了占领印度的打算。原因也非常简单,在日军与驻印英军之间的英帕尔战役开始前,印度当地正值雨季,日军从缅甸方向试图对印度发起进攻,结果呈现在他们面前的,除了正值泛滥的河流还有各种蚊虫的无情叮咬,作为外来户的日军很好水土不服,开始大批量染上疟疾,战斗还未开始,就已经出现大批非战斗减员,折腾了整整三个月时间,日军总算抵达英帕尔地区,迎接他们的是早已构筑好防御工事的英国军队,驻守此地的英军不仅拥有地理优势,更有空中火力支援,战役打响之后,衣衫褴褛的日军部队,硬着头皮发动了多次进攻,结果对面的英军依托防御工事,配合空中火力掩护,一次次将日军攻势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双方的伤亡人数比例极其悬殊,就连日军的高级军官都忍不住泪崩,以我们目前的军事实力,想要突破如此坚固的工事防线,基本就相当于拿自己的脑袋去撞开混凝土墙。
随着英帕尔战役的结束,原本十万头的小日子远征军,最后只剩下了区区五万人,眼看胜局已定,原本处于防守位置的英军,甚至对日军展开了反攻,直接将其赶出了印度,随着此战结束,日军从此彻底打消了进攻印度的企图。

原本日军入侵印度,是打算掠夺此地的粮食、矿产资源,希望可以反哺其他战线的损失,很显然最终的结果是偷鸡不成,还要倒贴一把米。不仅如此由于日军战线过度拉长,再加上中国战场的权限反攻,整个对外战争陷入了空前的颓势,最终在次年八月份选择了投降,一场邪恶战争,终究还是以失败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