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 B-1B “枪骑兵” 轰炸机是一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远程、多用途、可变后掠翼的重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发展历程起源与早期设计:20 世纪 60 年代,美军意识到高空亚音速战机在面对苏联远程地空导弹时不再具有优势,开始考虑研制新一代拥有低空高速突防能力的轰炸机。

经过 60 年代 F-111 及 B-70 等失败的发展案后,北美人航空于 1970 年初提出以 B-70 技术为基础的 B-1 轰炸机,并造出四架 B-1A 原型机,1974 年首飞。

项目调整与改进:1977 年,B-1A 计划因造价高昂且穿透能力不如弹道导弹,遭到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取消,但四架原型机仍持续试飞至 1981 年。

1981 年,里根政府启动了 B-1B 改进计划,改进后的 B-1B 轰炸机于 1984 年首飞,1985 年开始交付,1986 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数量削减与现状:2002 年,美国空军决定将 B-1B 轰炸机数量削减至 65 架。
2021 年仍有退役的 B-1B 轰炸机被送往亚利桑那州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
目前美国空军现役的 B-1B 轰炸机约有 45 架。

设计特色3可变后掠翼:B-1B 机体最大的特色是采用可变后掠翼的形式,全开时翼展可达 41.78 米,采用最大后掠角时是 23.84 米。
可变后掠翼可调和高速飞行、低受风负荷、长续航距离及优良的起降性能等矛盾要求,还能使 B-1B 从跑道长度较短的民用机场起飞作战,分散机群也可避免因敌方先制攻击机场而全数遭到破坏。

武器装备 美国B-1B轰炸机
机身修长:
机身修长的设计,使该机处于机翼最大后掠角状态时,拥有比亚音速轰炸机更快的飞行速度;
处于机翼最小后掠角状态时最省油。
其最大航程达 1.2 万千米,可执行洲际轰炸任务,还能在跑道相对较短的机场起降,提高了部署灵活性。
隐身设计:
B-1B 在设计上采用了一定的隐身措施,如机体涂有雷达吸波材料,机身由平滑的曲面所包覆,和主翼没有明显界线,可分散雷达的电波,借此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使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仅有 B-1A 的 1/10,大大降低了该机低空突防时被雷达发现的概率。

性能参数3动力装置:配备 4 台通用电气公司的 F101-GE-102 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 75.6 千牛(7714 公斤),加力推力 133.4 千牛(13612 公斤)。
飞行性能:最大平飞速度 M1.25,突防速度(高度 61 米)965 公里 / 小时,巡航速度 M0.7,航程 12000 公里,起飞滑跑距离 2530 米。
武器系统:有 3 个机腹弹仓,配备旋转挂架,可携带各种制式核弹、常规航弹、战术攻击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等。
可携带 8 枚 AGM-86B 巡航导弹、24 枚 AGM-69 短距攻击导弹、12 颗 B-28 或 24 颗 B-61 或 B-83 核炸弹等,还可带普通炸弹。
此外,机身下有 6 个外部挂架,可外挂 26 吨弹药,近年来还可携带 36 枚 AGM-158C 远程隐身反舰导弹,能够对水面舰艇实施饱和攻击。

机载设备:
攻击电子设备包括 APN-218 多普勒速度传感器、APQ-164 多模态攻击雷达、辛格公司的高精度惯导系统等,防御电子系统的基本部分是 ALQ-16 系统。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