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兵多将广,地盘又大,对付张鲁却要请刘备帮忙。这里面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刘璋是个外来户,看似实力雄厚,但是益州内部矛盾很多,所以刘璋不敢信任自己手下的这些人,要请外援。
第二,刘备在夺取益州之前,信誉实在是太好了,所以刘璋以为刘备不会给自己带来威胁。就算刘备生了二心,自己也能制服他。
第三,刘璋手下的许多人早就想换一个老板了。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的,“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所以张松、法正这些人都鼓动刘璋拉刘备做外援。
刘璋的益州之地是怎么来的呢?是从老爸刘焉那里继承来的。刘焉也是汉室宗亲,看到汉朝一天比一天衰败,感觉到汉朝迟早要出大乱子,就想找个地方躲一躲。
于是刘焉就给朝廷提建议:现在刺史也不能帮朝廷控制着地方,这都是因为权力太小了。不如把此事改成州牧,这样他们权力大,就能为朝廷效力了。
他这一个建议,就给后来诸侯割据埋下了伏笔。当然这也不能怪刘焉,当时天下分裂的大势已经形成,就算他不提这个,那些军阀也有别的方法解决名分问题。
汉朝废刺史改州牧,刘焉也趁机捞了一个益州牧。
其实刘焉当初是想做交州牧,不过有人告诉他:益州有天子气。所以刘焉又看上了益州牧的位置。
从结果上看,这个预言挺准的。只不过益州的天子气,不是应在他父子身上的。
当时巴西人赵韪还特意辞官跟着刘焉去了益州,明显是把自己的富贵赌在了刘焉身上。
到了益州之后,问题来了。刘焉是空降的县长,益州本地有铁打的老爷。刘焉去益州,肯定不愿意当傀儡,他要组建自己的力量,就会用自己带去的人。
但是益州本地的利益和权力,肯定已经有了一套分配模式。刘焉去益州,在那些本地士族豪强眼里,就是抢饭去了。
对于本地人的敌视和戒备,刘焉是怎么做的呢?《后汉书》中说,“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托以佗事,杀州中豪强十余人,士民皆怨。”
对于反对的力量,刘焉的反应很干脆,杀!
铁腕会带来恐惧,却带不来服从。初平二年,益州发生叛乱。刘焉的对策还是一样,“皆杀之”。可以想象,当地人对于刘焉会是个什么态度。而且平定了这次叛乱之后,刘焉还很得意,《后汉书》里的描述是“自此意气渐盛”
刘焉死后,当初跟着他来益州的那个巴西人赵韪继续侍奉刘璋。刘表向朝廷告刘璋的状,刘璋还派赵韪去攻打刘表。不过赵韪没打过刘表。
赵韪和刘璋没有一直和睦下去。建安五年,赵韪联合了本地的士族豪强,造了刘璋的反。虽然刘璋依靠“东州兵”镇压了赵韪的叛乱,但是刘璋父子没有团结益州本地力量,已经是很明显的事了。
而且,帮着刘璋镇压了赵韪的东洲兵,也是一支麻烦的势力。东洲兵是刘焉收拢流民组建的一支军队,成分相当复杂,不好管理。古代军队的作风,一般都不太好。刘璋又相对宽仁,就更难约束他们了。
东洲兵的存在,确实巩固了刘璋父子的统治,但是也增加了豪强和百姓对刘璋政权的厌恶。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刘璋: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诸葛亮说“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自然指的是刘璋和本地豪族紧张的关系。而“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恐怕东洲兵的放肆功不可没。
看似兵多将广地盘大,其实手下的人有多少是真心效忠自己,又多少人是阳奉阴违,很难说。古人又不傻,要是屋里没有危险,谁会引狼入室呢?
东洲兵不好控制,本地士族态度暧昧,手下人谁是忠臣,谁有二心也很难甄别。这种情况下,刘璋想请其他势力进入益州,太正常了。
刘备在获得基业之前,一直都是客将身份,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个雇佣兵头子。
作为当时著名的雇佣兵头子,刘备的名声太好了。一来刘备战斗力不错,不仅手下有关羽张飞这种优质武将,他本人的军事能力也可圈可点,还和曹操的部将嘚瑟过:要是曹公亲自来,我只好跑路了。可你这样的,来十个又能咋样?
二来,刘备的信誉也很好。虽然刘备职业经历十分丰富,但是很少有对不住甲方的时候。
陶谦徐州被曹操包围,刘备带兵去救。最后陶谦是寿终正寝,刘备没啥责任吧?
至于吕布,那是他对不住刘备在先。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刘备接纳了他,结果他玩背刺。抢了人家徐州,给刘备弄得相当狼狈。你不仁,我不义。刘备给吕布补刀,完全合乎情理。
刘备投靠过袁绍和刘表,但是都是甲方死透了才走的。刘备离开荆州的时候,甚至还给刘表哭了个坟。可见他不仅任务做的好,还会主动提供售后服务。
三条腿的蛤蟆难找,这种优质也乙方也一样难得。
刘表和刘备是同宗,自己和刘备也是同宗啊。既然刘备对刘表那么忠心,既能抵抗曹操,又不在刘表死后抢夺荆州的基业。那刘备也会忠于自己吧?
在刘璋需要外援的时候,世界上恰巧就有一个雇佣兵头子,能力够用,信誉良好,还和自己沾亲带故,刘璋当然愿意找刘备来帮助自己了。
其实对于刘备进入益州的危险,刘璋手下不是没人看到。但刘璋是个闭眼玩家,他没有上帝视角,他手下的每一个人的忠诚度都是看不到的。所以虽然有王累和黄权苦劝,刘璋还是坚决把刘备迎了进来。
刘璋之所以这样坚定的选择请刘备,张松功不可没。在刘璋谁也不敢太相信的时候,谁能说到刘璋心坎里,谁就赢了。
张松对刘璋说:“现在咱们这,将领庞羲、李异都仗着功劳,非常骄傲,一副随心所欲的样子。这都是心怀外意啊,要是咱们得不到刘备的帮助,那不仅外受敌人进犯,内部还会受到攻击,咱就玩完啦!”
这番话正戳中了刘璋的痛点。张鲁曹操这种外患固然可怕,但是益州内部人心涣散,说不准哪一天就会把自己推倒,这件事更可怕。相比于外患,刘璋更害怕的是内忧。
要是引进一股外来势力,那不仅可以帮着自己抵御外患,还能帮着自己震慑“内忧”。至于这股外来势力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刘璋觉得不可能,他比我来的还晚呢,怎么可能和本地的势力搭上关系?他只能和我抱团取暖。这一波,是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张松的这套话,放在今天叫“贩卖焦虑”。属于销售人员常见套路:先找到你的焦虑,然后放大你的焦虑。再然后他会说,他的产品可以有效解决你这个问题,可以解决掉你的焦虑。
因为张松说中了刘璋心里的隐忧,所以刘璋听信了张松的话,决心把刘备的势力请进来。
对比之下,黄权劝刘璋不要请刘备来的话,虽然也是一针见血,但根本没涉及刘璋最在意的问题:益州的内部,心不齐。
黄权告诉刘璋:“刘备一直有骁勇善战的名声。您请他来蜀,如果用部下的礼仪对待他,那恐怕不能满足他;如果您用宾客之礼对待他。可宾客是和主人平起平坐的啊,一个地方,怎么能有两个主公?现在咱们还能守住,别让刘备来了。”
可惜,刘璋已经被张松贩卖焦虑那套话给忽悠住了。刘璋本来就对自己和益州本地士族的关系没啥信心,张松这么一说,刘璋更是觉得,不请刘备这个外援,自己很快就会被“自己人”推翻。在这种焦虑的驱使下,刘璋根本听不进去忠臣的劝告。
刘璋兵多将广,其实实力足以对付张鲁。但是他们父子作为一个外来势力,和本地士族相处的不算很融洽。所以刘璋对于自己的力量,是很心虚的。他不确定真打起来,自己这边会不会有人趁机跳反。
所以带路党们一忽悠,刘璋就心动了。再加上刘备夺取益州之前,名声实在太好了,所以刘璋选择请刘备帮忙,其实是很正常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