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看民间迎“厕神”,写下一首词,一针见血指出其荒谬

桓玠看好的文化 2024-09-26 01:14:54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若问宋代词坛名家中最幽默的词人是谁,那答案非苏东坡莫属。苏东坡首次提出了“以诗为词”和“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作词理念,全面拓展了宋词的题材、词境、风格、语言。

因而苏东坡的词,既有“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壮词,“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艳词,还有很多戏谑幽默之作。比如,朋友生儿子请客撒铜钱,苏东坡就在宴席上调侃“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出游时好友认错花名,他又连作三首《西江月》调侃,称好友“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甚至连判案的判词都有些黑色幽默:“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云山顶上空持戒”。

其为人为词可谓是调侃戏谑、嬉笑怒骂,无所不能。有时见民间疾苦或社会问题,也会用含蓄幽默的方式反映出来。比如下面这首《少年游》就是一首嘲讽民间封建迷信的词作:

少年游

北宋·苏轼

序:黄之侨人郭氏,每岁正月迎紫姑神。以箕为腹,箸为口,画灰盘中,为诗敏捷,立成。余往观之,神请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戏之。

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

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

这首《少年游》有一篇短序,交代了作词的背景:侨居黄州的郭氏(山西汾阳人郭遘),每年正月会举行迎请紫姑神的仪式,苏东坡受邀前去观看,事后写此词戏讽。

所谓紫姑神,是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厕神,即茅厕之神,民间又称她为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众所周知,大多数神仙,名叫何神便司何事,财神司财、灶君司灶、门神护院、谷神管丰收。然而紫姑神虽名厕神,却并不司如厕之事,而是掌占卜之事。

民间传说紫姑神有先知之能,很多地方在每年正月十五上元节都会举行仪式迎请紫神,称其为“邀厕姑”、“请厕神”。其仪式大多都是准备一只装饰精致的粪箕(即扫粪的簸箕),并供养焚香祭厕神。然后在粪箕倒上香灰,在箕口插一只箸筷,由主持迎祀之人摇动粪箕,请厕神紫姑作诗,来占卜家人吉凶。

苏东坡这首《少年游》序言中所说“以箕为腹,箸为口,画灰盘中,为诗敏捷,立成”便是在黄州所观看的迎请紫姑神的仪式。在苏东坡看来,如此迎神占卜的民俗实属迷信,因而作词“戏讽”。

词中上阕开篇两句先描绘出紫姑神的神相:“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从外表和声音表现出紫姑神被打扮得白白净净,箸音清亮,先是一扬。而后数句开始贬其“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意为其清音不见于律谱、清香未传于信徒,空有糠秕谷壳,四处吹嘘飘扬。先扬后抑,一针见血地指出紫姑神不过是金玉其外的稻草人,占卜愚弄百姓。

下阕笔锋转至紫姑神用以占卜的“箸筷”上:“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家家箸筷都是成双成对,唯有紫姑神是单独一根筷子,占卜出来的诗文空空洞洞,毫无意义。

最后几句“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化用了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典故。张良在楚汉争霸期间,借紫姑神之箸为筹,谋划争霸之策,提出不立刘国后人、联结群雄重用韩信、共击项羽的策略,为灭楚兴汉立下大功。苏东坡借历史典故反讽紫姑神的虚无。

这首《少年游》将神话、历史、现实、民俗相结合,描绘出一个被人装扮得虚假的紫姑神,表达出对此类迷信民俗的贬斥,以警世人,以易世风。看似戏谑幽默之语,实则哲理深邃,很值得玩味。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0 阅读:0

桓玠看好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