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点赞翻车!朋友圈成加班铁证,打工人怒赢官司获赔5万+

笑眼杂谈 2024-12-11 13:16:05

员工发朋友圈,领导随手点赞,这在许多公司都是日常操作。但你能想象,这不起眼的互动,竟成了员工维权的关键证据?近日,一起“朋友圈点赞维权”案件让人哭笑不得。谁能想到,小杨的一条朋友圈动态,竟直接让公司赔了好几万,还刷新了领导对“点赞”的认知:以后还敢乱点赞吗?

职场小杨:一个普通员工的“维权之路”

故事的主角小杨,自2016年起在北京某科贸公司担任N市业务代表,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作为一名踏实肯干的打工人,他不仅业绩稳定,还多次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促销活动。然而,2018年的夏天,却成为小杨与公司关系的“分水岭”。

起因:休年假申请被拒2018年7月,小杨向部门主管提出休年假的申请,却被以“7月是公司走店的重要时期”为由拒绝。这本是一件可以沟通的小事,但却让小杨心里窝了一股“火”。于是,他干脆直奔北京市社保稽核部门举报了公司长期以来缴纳社保基数不足的问题。

结果:举报后被“莫名”解雇举报事件后不久,公司便“巧合”地以小杨7月份绩效考核仅得59分为由,单方面解除了劳动合同。为了显得“光明正大”,公司还特别补充了一句:解雇完全符合公司制度,绝不赔偿!

小杨心里有数,这59分显然是找借口。“仅凭一个月的考核就定性我不胜任工作,公司这是赤裸裸的违法解雇!”于是,他向劳动仲裁申请赔偿金,同时还要求公司支付他长期未结算的加班费。

加班费争议:“点赞”成了关键证据

作为一个勤劳的小杨,他在职期间经常利用休息日参与公司组织的奶粉推广活动。然而,公司却拒绝承认这些额外工作属于加班,理由是:小杨没有按照公司规定提前提交《加班申请单》,也没有上级批准文件。更让小杨气愤的是,公司还一本正经地拿出《员工考勤假期管理规定》强调:“不按流程申请的加班,不算加班!”

但小杨并没有认怂。他掏出自己的“杀手锏”:一张朋友圈截图,上面记录着他休息日参与推广活动的内容,而这条动态下还有一位公司的管理人员点赞。

“朋友圈发出来的动态,上司都点赞了,还能说不是工作吗?”小杨据理力争。而法院也对这个证据十分感兴趣,结合动态内容与小杨制作的加班时间表,法院认定:点赞的确能证明加班事实!

公司反击:“点赞”不等于同意加班

面对如此“离谱”的局势,公司当然不服。他们提出了上诉,并表示:

1. 朋友圈点赞只是个人行为,不能代表公司对加班的认可;

2. 动态中并没有明确显示小杨本人在现场工作,不能作为加班的依据;

3. 加班程序未按规定申请,公司不认可小杨所谓的“加班事实”。

公司还煞有介事地拿出一大堆规章制度,试图证明小杨的“朋友圈+点赞证据链”完全站不住脚。

法院裁定:点赞的确是“盖章”!

然而,法院并不买账。首先,公司代理人在庭审中亲口承认:公司从未对小杨实行过严格的考勤制度。既然公司连考勤都没做过,所谓的“加班申请流程”自然也就没有实际约束力。

其次,小杨提供的证据链完整且相互印证:朋友圈动态、微信截图、参展商手册、货款申请单等等,都能够证明他确实在工作时间之外完成了额外任务。此外,管理人员的点赞行为也被认定为公司对加班事实的间接认可。

最终,法院驳回公司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要求公司支付小杨加班工资18135.2元,同时认定公司违法解雇小杨,应支付赔偿金32411元。

这场官司告诉我们什么?

这起案件的结果,让职场人拍手称快,也让不少领导后背发凉。从此以后,领导们大概再也不敢随便给员工朋友圈点赞了吧?毕竟,这“轻轻一点”的操作,很可能成为对方维权的铁证。

对于员工来说,这起案件也提醒大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搜集证据很重要。朋友圈、聊天记录、邮件往来等,哪怕是生活中的小细节,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

对于公司来说,这次事件无疑是一次警钟。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合法合规,员工的加班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报酬,随意解雇员工不仅不道德,更可能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

结语:点赞有风险,互动需谨慎

小杨的经历不仅是一场关于劳动权益的胜利,更是一则职场趣闻。从朋友圈到法庭,从点赞到赔偿,这场维权大战可谓跌宕起伏,也让大家重新审视日常互动的意义。毕竟,在打工人的世界里,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点赞,都可能是职场生存的重要筹码。

0 阅读:1

笑眼杂谈

简介:我们用微笑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轻松的笔触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