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设计的目的除了令幼儿园变得美观,更重要的是服务于课程,帮助幼儿能够更好地在幼儿园内生活与学习。而且在幼儿园的课程活动中有一部分也需要环境作为支撑,比如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户外环境和在户外进行的游戏是发展幼儿大肌肉发展的重要补充。
大肌肉动作对于幼儿的发展尤为重要,是其他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学龄前的儿童应该掌握的身体技能有的大肌肉动作的技能有:移动性大肌肉动作(注重腿部大肌肉群)、操作性大肌肉动作(注重手部的力量),稳定性大肌肉动作(肢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每种动作则会对应不同的活动类型,则对场地有不一样的要求,如移动性大肌肉动作是建立在一定的运动强度的基础上的,则需要较为开阔的活动场地。但是目前许多幼儿园为中小园为主,这就导致了幼儿移动类的体育活动空间不足,不利于活动的开展。
仙田满的“环游结构”理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途径:在一个看似无尽头、循环往复的游戏线路设计中,激发儿童的探索欲的同时也能消耗儿童“过剩的精力”,孩子们会在这样的空间里往往乐此不疲。
例如著名的富士幼儿园的圆形大屋顶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幼儿在屋顶跑上几个来回一天的运动量就足够了。
而中国的许多幼儿园是小区配套或者是早期的建筑改建而成,建筑的造型不那么新颖也可能不符合幼儿的活动习惯,则可以参考像Podgorje分享时光幼儿园的楼梯那样利用探索设施和路径的设计来达成促进幼儿活动的目的。
设计师在楼梯一侧设置了红色滑梯,可以吸引孩子们滑下去,再从一旁的彩虹楼梯向上爬,有效地增加每天的运动量,在这样的设置中,孩子们锻炼了自己的移动性大肌肉动作以及稳定性大肌肉动作。而且整个过程是自发的,满足了儿童天性的需要,也是儿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构的过程。
除了利用楼梯,像下图这个幼儿园设计效果图中,也可以利用幼儿园的走廊连接攀爬网、楼梯和滑桶的组合来达到促进幼儿运动的目的,从走廊沿滑桶向下,再从一旁的攀爬网向上。地面的骑行路径则可以引导幼儿去幼儿园其他区域,进行其他的活动。
但大肌肉运动不仅限于移动和稳定性的动作,上面我们也提及了还有操作性的需求,也可以通过更复杂的幼儿园大型玩具来达成。
这样一个复合型与幼儿园建筑和场地中的树木结合在一起的玩具,并不规定幼儿的玩耍路径,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思考要如何在这个空间中玩出花样。
玩具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完成一个小的循环:
从钻网攀爬到右侧的小平台再从高处通过滑桶滑落;
从右侧小平台还可以选择通过钻网爬到左侧的蹦床,再从蹦床的钻网到达地面;
蹦床可以通往架空层后方的过道,也可以去往前方的树屋;
树屋处还有攀爬网、绿树、滑桶、沙池在等待着他们去发现。
体能较好的小朋友还可以完成整个玩具的大循环,过道——架空层——树屋。
不论是玩具的部分区域,还是整个空间,幼儿循环往复几遍,可以消耗掉儿童“过剩的精力”也锻炼到了全身的肌肉,不枯燥且非常具有挑战性,也能对事物拥有更敏锐的观察力。
幼儿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是通过有目的性的锻炼则容易出现简单重复动作,持续时间短容易放弃的情况,而结合幼儿园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则能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达到充足锻炼的目的,我们做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目的也在于此,最根本的还是为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