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AI弊大于利?刘慈欣这部小说,撕下了人工智能的“遮羞布”!

拉格朗日开拓者 2023-03-08 18:07:59

对于刘慈欣老师,大伙儿应该都不陌生,但凡各位对国内科幻圈有所涉猎,那肯定会听说过大刘的威名,而作为《三体》、《流浪地球》等知名科幻作品的原著小说作者,大刘被不少科幻迷们赞誉为“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带到了世界舞台”,其在国外也有很多忠实粉丝。

对于大刘这种级别的作家来说,“科幻”更像是一种对科学较为靠谱的前瞻——这不,最近人工智能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ChatGPT和AI绘画的应用面变得愈发广泛,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其中不乏一些网友想要听听大刘是如何看待关于AI高速发展的。

或许会有朋友觉得,大刘是个十分纯粹的硬派“太空科幻”作家,他不太会去写那些看起来“狭隘消极”的赛博朋克类科幻的。

但实际上,身为中国科幻巨匠的刘慈欣又怎会固步自封?他在早期的短篇科幻小说《赡养上帝》和《赡养人类》中做出假设:如果让智能AI掌握世界,无数人将会退化成“低级生物”。

在书中,本着“人总会犯错,但智能AI却不会”的想法,人类的高层经过决议,将人类执法权转给了智能AI,让它们负责维护人类世界的公平公正,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十分理性的决定,让世界走向一个极其恐怖的局面。

书中除了对AI发展的质疑之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科技的发展并不能缩小人类社会贫富差距、解决社会结构失衡的危害,甚至还“助纣为虐”,让富人通过人脑通过植入芯片获得了二次进化——人类将要面对的问题已经不只是社会财富的不均衡,而是还有“科技垄断”导致的人类异化。

可以说,这本小说仿佛当头棒喝一般,让无数人重新审视科技对于人类的意义: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果科技未得到应有的普及,仅是集中在少数的富人手中时,那么科技就会成为极少数人独裁的助推器。

而更为可怕的,这一现象还会导致教育的垄断,甚至是人性的逐渐泯灭——大刘在小说中很明确地体现了,教育的失衡才是导致社会结构的彻底的元凶,因此科技的发展不应领先于社会结构的调整。

关于这个话题,笔者觉得咱们可以就此打住了,说太多不仅有点危险,还会涉及到剧透,如果各位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欣赏一下这本小说。

那么再回到最近网上讨论的热火朝天的AI话题,各位现在是否对其有了不同的观点呢?实际上,刘慈欣老师在几年前接受采访时也曾对AI发声,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下。

在采访中大刘认为,AI目前距离科幻小说里面描述的那样,例如给人类带来生存威胁,征服人类等等,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与其担心这些,不如谈点比较现实的,比如它正在抢走部分人的工作,让他们丢掉饭碗,因此不少人有了悲观的想法。

不得不说,真不愧是大刘,这算不算是预言了前阵子“AI绘画抢画师饭碗”的状况?

而大刘随后提到,如果我们用更广阔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那么就会发现,这种悲观其实是建立我们目前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之上的——事实上,如果科学技术最终真的大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必然会发生与之相对应的变化,以便我们去适应,因此倒也不用过于消极与悲观,尽快熟悉新鲜事物才是王道。

关于这一点,其实在部分科幻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而作为一名《无尽的拉格朗日》的玩家,笔者就用这款科幻手游中的情节来为大伙举个例子。

在《无尽的拉格朗日》背景故事设定中,人类通过可控核聚变、曲率引擎等技术走出了太阳系,又通过“星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星系旅行,因此人类社会自然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那些早期投资“星门”研究的机构,开拓了大量的星系和自身势力范围,顺势脱离了地球圈势力的控制,成为了独立的政治、军事、经济实体。

在人类在走出太阳系后,社会、政治、经济结构自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大幅改变了生活,人们的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地球从“母星”变为了“双子之一”,曾经的传统节日逐渐没落,反倒是“星灯节”、“双子节”、“地球日”等宇宙节日成为了人类社会中的主流。

但也如前文所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即便是已经登上了银河系大舞台,人类还是未能避免摩擦与争斗,资源分配问题再次成为导火索,战争爆发后火光照亮了三分之一个银河系,众多星门被毁,无数星际战舰葬身于黑暗之中。

战争过后,被打疼了的势力们纷纷签订了未央条约,展开了复苏计划,就像《流浪地球》MOSS的遗言:要人类永远保持理性,是一种奢求。

有句话说得好:技术本无罪,善恶在人心。无论是科技还是人类,未来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位是如何看待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的影响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33

拉格朗日开拓者

简介:拉格朗日宇宙中的开拓者,共同探索星空,开拓新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