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西方一直在大力援助乌克兰,主要渠道就是“铁路运输”,而在近期俄军开始大力阻击乌军后勤运输。据悉,在不久前一辆从波兰方向开往乌克兰的列车,遭到俄军“锆石”导弹袭击,在2枚导弹成功命中之后,价值超40亿美元的军援物资被毁,车上数百名来自北约各国的雇佣兵“陪葬”。首先这列火车是在进入乌克兰之后,才遭到俄军导弹袭击,所以和波兰没有太大的关系。
据外界分析,俄军为增强打击力度,已经开始动用海军。而袭击这辆列车的导弹,可能来自于黑海舰队。其实在此之前,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就曾公开表示:西方援助将被俄军列入“合法打击”目标。从这件事上来看,俄罗斯并非只是“说说而已”,此后可能会进行更多的类似打击行为。结合近期乌军前线多地区告急的情况来看,俄罗斯的后勤切断行动,确实给乌克兰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前线弹药匮乏,无法应对俄军的猛烈进攻。
同时这里俄军使用的“锆石”导弹,本身的成本也很高,作为一款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最高速度可以达到9马赫,最大射程1000公里,能够在护卫舰、巡洋舰和潜艇上发射,完全可以用于陆地远程打击,只是成本相对较高,所以用于针对一些“高价值”的目标。如果每一次都使用这种高端武器,最后怕是俄罗斯会先扛不住。不过从损失情况来看,40亿美元的军援物资,怎么看都是俄军的收益更大。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一些援助行动,俄罗斯在获得消息后“无动于衷”,可能是因为价值不高,不值得动用一些非常手段。
其次就是在一些远程打击行动中,俄军为什么不重拳出击?在诸多的战例中,俄罗斯的进攻很“平凡”,只是单纯的地面推进,配合火炮进行阵地战,并没有利用远程导弹、空天军等优势单位,对乌军进行碾压。可能是担心西方的防空装备,会对俄空天军造成伤害。但是小铁猜测,更多的应该是出于“保密”需要。在西方面前展露全部实力,不利于之后俄罗斯对抗北约。
最后俄军的进攻看似“不温不火”,但是乌克兰抵抗起来却格外吃力,主要原因是“生产力”上的差距。说得直白一些,哪怕“锆石”导弹确实造价很高,但是俄罗斯能够自主生产,被逼入墙角的时候,能够直接拿出来使用。而乌克兰则做不到,只能一味地等待援助。而且弹药消耗完之后,战斗力就会锐减,而俄军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唯一的限制就是“运输时间”。
司机不会是无间道,联俄罗斯同坑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