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著名作家刘知侠与妻子刘真骅)
刘知侠是德高望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400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铁道游击队》《红嫂》等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铁道游击队》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红嫂》也改编成电影,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
1991年9月3日,刘知侠突发脑溢血离世,享年73岁。
刘真骅与刘知侠是一对半路夫妻,她比刘知侠小18岁,两人没有共同的孩子,但恩爱程度胜过很多原配夫妻。
(著名作家刘知侠的妻子刘真骅)
2024年11月19日,刘真骅因病在青岛离世,享年88岁。刘真骅生前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她与刘知侠催人泪下的生死恋……
01刘真骅1936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父亲是小资本家。
1951年,刘真骅在青岛二中读完初中,15岁就参加了工作,在济南某机关坐办公室。
(刘真骅的母校)
1954年,刘真骅在父母的包办下结婚了。丈夫的长相和社会地位都不错,但刘真骅与他没有共同语言,夫妻感情不融洽。
婚后刘真骅生下了一个女儿,但女儿的到来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幸福。
1963年,刘真骅在婚姻中苦熬9年后,带着女儿净身出户。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刘真骅从机关办公室下放到车间当工人。一个单身女人带着女儿,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期间,有3位同事给刘真骅介绍对象,男方都是同一个人,他就是著名作家刘知侠。
(刘知侠 摄于1950年)
刘知侠是刘真骅的远房表姐夫,他有6个儿女。刘真骅的表姐叫刘苏,1967年不幸因车祸身亡,刘知侠带着6个儿女艰难度日。
刘知侠1918年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县农村,是苦孩子出身。刘知侠家境贫困,从小跟着母亲去了河南焦作,母亲靠给人缝补衣服、捡煤核养活他。
刘知侠11岁时,才进入焦作一所半工半读的小学读书,他半天上文化课,半天劳动。
上完4年小学后,刘知侠又跟着母亲回到了老家卫辉。刘知侠小学毕业后,家里没钱供他读书,多亏校长李祥芝资助他读了两年中学。
两年后李祥芝校长不幸去世,刘知侠彻底辍学了。
(1943年冬,刘知侠在沂蒙山区)
1938年,刘知侠投奔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征战沂蒙山区,参加了多场战斗。
1942年,5万日寇围攻沂蒙山,刘知侠带领一支队伍冲破敌人的包围,为部队和乡亲们杀出一条血路。
新中国成立后,刘知侠被调入山东省文联工作。
021953年,刘知侠创作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出版后引起轰动。
1956年,《铁道游击队》被搬上银幕,由秦怡、冯喆、仲星火等明星主演,风靡全国,成为经典的战争片。
(《铁道游击队》海报)
该片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经歌唱家陈景熙演唱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刘知侠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结婚了,妻子刘苏是他的战友,两人生有6个儿女。
1967年,刘苏不幸因车祸身亡,刘知侠悲痛欲绝。当时他最大的孩子16岁,最小的才6岁,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活?
雪上加霜的是,1968年刘知侠被扣上“反革命”“修正主义黑作家”等帽子,经常被拉出去批斗,被逼写检查。
刘知侠从小参加革命,不知自己有什么错,他分辩两句,有人就拿皮带抽他……(刘知侠)
当介绍人将刘知侠的情况如实告诉刘真骅时,她的内心有过动摇,不想与这样一个男人见面。
然而从小热爱文艺的刘真骅崇拜刘知侠,觉得他正处水深火热之中,需要有个女人帮他一把。
刘真骅比刘知侠小18岁,父母并不同意她与刘知侠见面。刘真骅不顾双亲的反对,于1968年11月的一个下午,与刘知侠在公园里见面了。
两人都是骑自行车来的,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交流。刘真骅与刘知侠各自讲述了自己不幸的人生经历,两人互相疼惜。
(刘知侠与刘真骅)
傍晚,刘知侠推着自行车送刘真骅回家。到家门口时,刘知侠说:我只要你记住一句话,知侠是个好人。
说完,刘知侠推着自行车往回走。那一刻,刘真骅的眼泪汹涌而出,一个坚定的声音在心里告诉她:我要与刘知侠相爱。
1968年12月,两人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哪知在济南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03刘真骅工厂里的人将她拉上台批斗,要求她与刘知侠分手。刘知侠的单位也给他施加压力:如果他不与刘真骅断交,就要开除他的党籍。
(刘知侠)
为了保留党籍,也为了保护刘真骅,刘知侠给刘真骅写了一封断交信。刘真骅一边看信一边掉眼泪,但她不甘心,这一生她只认刘知侠这个男人。
1969年春天,刘知侠被下放到山东泗水农村劳动。刘真骅辗转通过亲戚帮忙,又与刘知侠取得了联系,此后两人书信往来。
一封封信件,让两颗心贴得更紧了,今生今世他们决定在一起。
1971年7月17日,刘真骅冲破重重阻力,悄悄去了泗水。半夜时分她找到了刘知侠的住处,刘知侠躺在院子里的破草席上,面容憔悴。
刘真骅的到来,让他感动落泪。当晚,这对苦命恋人住到了一起。
(刘真骅)
第二天,刘真骅就回到了工厂,但就是这一晚让刘真骅怀孕了。可当时的环境不允许他们留下这个孩子,于是刘真骅含泪去医院做了人流手术,这成了刘真骅与刘知侠一生的遗憾。
1972年,刘真骅与刘知侠在济南结婚了。刘真骅带着女儿再婚,而刘知侠有6个儿女,9口人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家庭。
7个孩子的生活全靠刘真骅打理,她对继子继女比对自己的女儿还好,孩子们都很尊敬她。
刘真骅和丈夫的工资都不高,要养7个孩子,经济非常拮据,一向大大咧咧的她学会了精打细算。
遇到节日,家里包饺子打牙祭,刘真骅给丈夫和每个孩子各盛一碗饺子,自己却躲在厨房里喝玉米粥。
(刘知侠)
特殊年代结束后,刘知侠恢复了名誉,刘真骅也回到了机关工作。她是才女,也可以创作散文、小说,但为了支持丈夫,她放弃事业,成了刘知侠背后的女人。
1985年,刘知侠与丈夫迁到青岛定居,他们的房子靠近大海,刘知侠一拉开窗帘就能看到浩瀚的大海。
04刘知侠虽然60多岁了,但创作的勤奋程度超过了中青年时候。
几年间,他创作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沂蒙飞虎》,20万字的《战地日记——淮海战役见闻录》,及40万字的《知侠中短篇小说选》。
(刘知侠晚年作品)
刘知侠完成这些作品,刘真骅是第一读者、第一编辑。
每天早上,刘真骅早早起来做饭,饭后刘知侠去书房创作,刘真骅在卧室里帮丈夫编辑、校对稿子。夫妻俩相濡以沫,举案齐眉,恩爱程度胜过很多原配夫妻。
1991年9月3日,刘知侠去青岛市政协参加老干部座谈会,突发脑血。工作人员赶紧将他送往医院。
刘知侠从脑溢血发作到去世只有几分钟,享年73岁。他没有给刘真骅留下一句话,这让刘真骅难以释怀。
1992年,刘真骅将丈夫的骨灰从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捧出来,与丈夫的前妻刘苏的骨灰,一起葬在丈夫的河南老家。
(刘真骅在丈夫墓前)
两个骨灰盒入土时,刘真骅剪掉一缕头发,随着骨灰一起下葬。
站在墓地边,刘真骅含泪说:你走了,什么人也不能取代你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你的灵魂与我同在。
丈夫去世后,刘真骅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直到几年后,她才在女儿亲情的滋润下走了出来。
刘真骅以特殊的方式怀念丈夫,就是整理出版《知侠文集》。
上世纪90年代末,刘真骅有3年时间,将丈夫450万字的作品,编选成《知侠文集》五卷。
为了出版《知侠文集》,刘真骅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她多次乘硬座火车去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出版社洽谈,但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
为了省钱,刘知侠住20元一晚的招待所,经常一天只吃1块多钱的咸菜馒头。
2001年8月,《知侠文集》由青岛出版社出版了。当社长徐诚告诉刘真骅这一消息时,刘真骅流泪了。
05(刘真骅)
刘知侠去世时,刘真骅才55岁,后来有异性追求她,也有好心人给刘真骅介绍对象。但她心里只有刘知侠,容不下其他异性,因此丈夫走后刘真骅一直单身。
刘真骅很坚强也很能干,60多岁后她彻底从悲痛中走了出来,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她担任中国老年形象大使,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与人创作了电视连续剧《夕阳里的故事》《杀人街的故事》,电视剧《刘知侠与芳林嫂》《小小飞虎队》也是由她改编的。
刘真骅还担任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经常给孩子们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
(刘真骅与女儿女婿)
刘真骅70岁后,与女儿女婿住在一套复式公寓里。她是这个大家庭真正的女主人,是绝对的主心骨,女儿女婿都听她的。
刘真骅不喝牛奶,缺钙,女儿便每天早起给她榨新鲜的豆浆。女婿晚上给她熬米粥,原料是白米、绿豆、小米等。女婿熬的营养粥粘稠可口,刘真骅特别爱喝。
刘真骅性子急,嘴巴不饶人,有时她自己做错了小事,却埋怨女儿女婿:你们两个,双滚。女儿女婿也不计较,刘真骅气消后又赶紧向女儿女婿道歉。
(青岛市金口二路40-42号已成为刘知侠故居)
2021年,刘知侠已经去世30年了,刘真骅还觉得丈夫没有走。每年的清明、中秋、大年三十,还有丈夫的忌日,她都要在家里祭奠丈夫。
刘真骅的床头贴着丈夫的遗照,晚年的时候她经常一边抽烟,一边看着丈夫的遗照,回想他们一起走过的患难而甜蜜的岁月。
虽然丈夫不在了,但爱情还在刘真骅的心里,丈夫还住在她的心里。
(刘真骅)
2024年3月,刘真骅自掏腰包100万元,在青岛设立了“刘知侠长篇小说奖”,这是她对丈夫最好的爱。
2024年11月19日,刘真骅因老年病在青岛去世,享年88岁。
她是去天堂里追随丈夫了,在另一个世界里,刘真骅与刘知侠再续前缘。
-END-
首发作品,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