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的渊源和文化习俗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0 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 11 月 22 或 23 日,即太阳到达黄经 240°时 。
渊源
一、小雪节气的渊源“小雪”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冬日至,始雨水;小雪,冰未坚。”这里的小雪是指冬季开始时的第一场雪,但雪量不大,地面上的水还未完全冻结成冰。
小雪节气起源于古代中国对自然界观察入微的结果,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当时称为“小雪”。这个节气的名称来源于这个时期的气候特征:天气开始变得寒冷,但降雪量还不算大,所以称之为“小雪”。与春季的雨水、谷雨等节日一样,小雪也是一个与降水有关的节气。
小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
据《孝经纬》记载:“(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古籍《群芳谱》记载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是到小雪节气,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改为雪,但此时 “地寒未甚”,雪量不足,故称小雪 。
历史起源:据史书记载,小雪节气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当时称为 “小雪” 。
文化习俗
饮食习俗 :
涮羊肉:在中国北方,小雪时节一般人家都吃涮羊肉。因为此时天气阴冷,宜吃温补食品,羊肉是不错选择 。腌制腊肉:民间有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习俗,小雪后气温下降、天气干燥,适合加工腊肉、香肠等,南方城市对腊味情有独钟 。
品尝糍粑:南方某些地方农历十月有吃糍粑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节日祭品,最早用于祭牛神 。
吃刨汤: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有 “杀年猪,迎新年” 民俗活动,吃 “刨汤” 是其风俗习惯 。
晒鱼干: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渔民会晒鱼干、储存干粮,因乌鱼群等会在此时来到台湾海峡 。
农事习俗 :
北方:小雪节以后,果农开始为果树修枝,以草秸编箔包扎株杆以防冻。冬日蔬菜采用土法贮存,如用地窖或土埋。有 “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 说法,白菜深沟土埋储藏时,收获前停水、做好防冻,收获后晾晒再储藏 。
南方:小雪节气开始准备御寒衣物等,农田里兴修水利、清沟排水、疏通水道,为来年水稻生长做准备,同时翻地消灭越冬害虫 。
养生习俗 :
阳光防抑郁:小雪节气天气阴冷晦暗光照少,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应调节心态、保持乐观,多参加户外活动,常晒太阳助发人体阳气,从西医角度,冬季晒太阳可补充维生素 D,助于钙吸收及合成 5 - 羟色胺克服抑郁 。
保暖防感冒:起居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可做干浴按摩功。室内供暖后易上火,应饮食调理,少吃麻辣食物,可多喝热汤,如白菜豆腐汤等,还可吃麻油、姜和糯米等食物保暖增强体力 。
养肾按太溪:中医认为冬季应保养肾脏为主,“太溪穴” 是肾经原穴,每晚 9 点按揉,一次按 30 下,可防治冬季常见病症 。
坚持泡脚抗寒:小雪节气前后,哮喘、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类疾病,心血管类疾病及婴幼儿腹泻发病率较高,要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睡眠,多吃温性食物,每晚用热水泡脚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
小雪不仅是一个气候变化的标志,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和情感的节日。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机会停下来,去感受自然的变化,去品味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