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恐怖?

空人空心空世界啊 2020-05-04 10:15:18

可能有人会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太夸张,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因为,细数中外历史,小人物改变历史走向的大有人在,更何况一代顶级策士。

也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三国,没有周瑜就没有三国,没有陆逊就没有三国。因为,诸葛亮的“隆中对”奠定了蜀汉立国的发展方向,周瑜在赤壁打败了曹操的灭吴大军,陆逊于夷陵烧掉了刘备灭吴的5万精锐……

所以,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话虽如此,但是假如郭嘉不死,他究竟有没有改变三国走向的可能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改变三国走向的关键一战——赤壁之战。虽然,赤壁之战的胜败之因存在太多争议,如:曹操说因发生瘟疫,自己烧毁战船而退军;孙权说是周瑜、程普火烧曹操战舰,并大败曹操于赤壁;刘备说是同周瑜、程普协同作战,大败曹操于赤壁,并烧毁的曹操战舰,又因发生瘟疫,最终曹操败退。

但可以肯定的是,因为赤壁之败,曹操丧失了一统天下的最好良机。因此,曹操这才对着诸文武大发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意思是说,如果郭嘉在的话,自己绝对不会有赤壁之败。

那么,假设郭嘉当时在的话,他能否够扭转这一决定历史走向的败局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唯一能够改变曹操想法的下属

其实,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占据荆州,想要顺江而下,攻打江东之时。唯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他就是贾诩,只是曹操并没有采纳。但是,如果换成郭嘉,提出同样的劝谏意见,曹操会接受吗?

只要看看郭嘉和曹操的关系,以及曹操以郭嘉的评价,就不难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郭嘉与曹操的关系,如同周瑜之于孙策,法正(不是演义上说的如鱼得水的诸葛亮)之于刘备,鲁肃之于孙权,相互即有君臣间配合的默契,也有朋友间知己的交心。

想想刘备发动夷陵大战之前,诸葛亮曾感叹:“孝直(法正)若在,必能阻主上东行。”意思很明显,只有法正才有能力改变刘备的想法,阻止刘备东征孙权。同样,对于曹操来说,也只有郭嘉才能改变曹操的想法。因为,曹操一直将“小己二十多岁的郭嘉引为知己”。

再看看曹操对郭嘉的评语:“唯奉孝为能知孤意”、“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也就是说,郭嘉是少数能够完全理解、谅解曹操的知己之士。

同时,二人“行则并肩、出则同车、坐则同席”。每当纪检官员陈群向曹操举报郭嘉于军帐之中“多有不拘常理”的行为时,曹操反而以“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的言语回应。

那么,为何曹操对郭嘉评价如此之高呢?因为,郭嘉的谋划提议多站在主上的角度,又兼有臣下的职责身份,而且深解曹操的想法。

例如: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第一次征讨张绣失败后,面对实力强大而又言语挑衅的袁绍顾虑重重,荀彧这才提出了“四胜四败论”,以安曹操之心;在荀彧提出“四胜四败论”的同时,郭嘉又提出了“十胜十败论”;官渡大战处于对峙之时,曹操有所动摇,贾诩曾向曹操献出“四胜论”。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虽然,三人所献良策大同小异,但是唯有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更加翔实,并且还小小的拍了一下曹操的马屁。既展现出作为谋士的能力,又顾全了君上的颜面,可谓皆大欢喜。

所以,在曹操的诸多属下中,唯有郭嘉最得曹操之心,也只有他才有能力改变曹操的想法——暂时放弃攻打江东,不致出现赤壁之败。

有看穿攻打江东优劣的战略眼光

曹操赤壁大败后,为何会有:“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的感叹?

据《与荀彧悼郭嘉书(-作与荀彧书追伤郭嘉)》记载,“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的郭嘉曾与曹操谈论天下大事,郭嘉认为人都畏惧疾病,而南方有多发生瘟疫,因此经常规劝 “吾往南方,则不生还”。并提出“云当先定荆”的谋划。

可见,郭嘉很早之前已为曹操谋划下了“先定荆州,后图江东”的策略。然而,当郭嘉病逝后,曹操就忘记了郭嘉曾经的谋划,在平定荆州时没有及时控制住极度膨胀的野心,进而造成赤壁之战的折戟沉沙。

再看看历史上对郭嘉的评价:

曹操:“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奇佐”。

陈寿:“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这些历史评价,足见郭嘉智谋之能。

再看看郭嘉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的经典战例: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九月,面对可能出现的“袁吕夹击”危局,郭嘉极时献上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并献计曹操乘袁绍与公孙瓒决战之机,迅速征讨徐州吕布。曹操采纳其计,破彭城,连败吕布,并围困吕布于下邳城中。由于大半年不能攻破吕布坚守的下邳,曹操又见士兵疲惫,便打算收兵。这时,郭嘉却看出胜机就在眼前,力劝曹操急攻。最终,曹操依其计,一面攻城,一面决水掩城,随擒杀吕布,平定徐州。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占据下邳,曹操又将面临“袁刘夹击”危局,但是郭嘉又依据“十胜十败论”的主要内容,建议曹操趁着刘备“众心未附,立足未稳”之机,迅速进攻,则刘备必败无疑。于是,曹操率军东征,大破刘备,攻克徐州,擒住关羽,并俘虏甘、糜二夫人。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当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的关键时刻,营中传来孙策打算偷袭老巢许都。原本曹操与袁绍的对战就处于劣势,倘若孙策攻其后路,曹操必亡。因此,军中人心浮动,多有暗中联络投靠袁绍者。对此,郭嘉预言:“孙策必死于小人之手”。结果,孙策未及渡江,便被许贡三门客刺杀身亡。随之,军心安定。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营诸将尽皆想要乘胜攻打袁氏兄弟,但是郭嘉却力排众议,建议退兵,静待其变,然后击之,可一举攻克。曹操采纳其言,返回许昌,并作势南下进攻刘表。果然,袁谭和袁尚互相攻伐。随后,曹操出兵,杀死袁谭,袁尚、袁熙败逃乌桓。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将都认为逃入乌桓的袁尚、袁熙兄弟就是个丧家之犬,难有作为,不足为患。如果劳师远征,万一刘备说动刘表攻打空虚的老巢许昌,后果不堪想象。但是,郭嘉又再次力排众议,认为袁氏多结恩于胡族,如若相互结盟,必将成为北方后路稳定的重大隐患。同时,也指出刘表“坐谈政客”的本性,绝对不会重用刘备。曹操采纳其言,派张辽率兵追击。当军队达到柳城时,郭嘉认为“行军速度太慢,应该放弃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结果,正应郭嘉之言。刘表未曾听从刘备攻打许昌的鼓说,而轻兵追击袁尚的曹军不但斩杀乌桓首领蹋顿,还俘虏敌军20余万。随后,投奔公孙康的袁尚和袁熙也被其所杀,并将首级献给了曹操。后来,此战被誉为“兵贵神速、出奇制胜”的经典战例。至此,曹操彻底统一整个北方的黄河流域。

可以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运筹帷幄的郭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曹操对郭嘉才有:“平定天下,谋功为高!”的评价。再往远了说,如果郭嘉不死,没有根基的刘备如同水上浮萍,就算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也将难有一展抱负的机会。同时,年轻的他也足可胜任曹操的托孤之重,到时又有司马懿什么事呢?

综上所述,以郭嘉的劝谏智慧,再加上洞察世事的战略眼光,曹操又岂会犯下征讨江东的战略失误。所以,“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至于“他到底有多恐怖”不好妄下定语,但他绝对是一位智慧型的顶级策士。

0 阅读:83

空人空心空世界啊

简介: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