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麦克尼尔提出了这样一个理念: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在其它方面也很不错。
这个理念被称之为“美即好效应”,其真正寓意是从对方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它有关一系列的特性上,换句话来讲,就是人性之中的以偏概全的弱点,是从单一的优点推演到全身的行为品质,不具备任何实质性的判断依据。
在我做情感导师的那几年,一位30多岁的已婚女性朋友,她说她要离婚,日子过不下去了。我问她为什么日子过不下去,她说她的老公觉得她没以前漂亮了,现在找了另外一个女人。
我问了她一个问题,我说:“当时你跟他在一起,是看中了他哪一点?”她说长得帅,有钱。
我又问她:“品质方面你没有考察过?”她说不知道怎么考察,只是觉得他长得好看,也挺有钱的。最后我问了她一句:“以前你知道他有拈花惹草的品行吗?”她说她知道,本以为会为了她改掉自己的毛病,没想到,结婚了还没改。
我没在问,我跟她说离婚是她最好的选择,离婚之后,不要让自己的婚姻关系变成“买卖”关系,把对方的人品放在首选位置。
在现如今的婚嫁市场上,不少女性都为男性标上了价码,不少男性也都为女性标上了价值标准,而这种“买卖”式的婚姻,看似是对自身有着利好的行为,其实,弊大于利,就好比“美即好效应”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买卖式”的婚姻关系,感情并不牢靠相亲市场之中,女人要求男人有车有房有模样,男人要求女人善良顾家好身材,看似相对等的择偶标准,但男人、女人都没考虑到一件事,那就是人会随着时间而老去,财富也不一定会随着时间而增长。
有些在相亲过程中事业相对成功的男性,结婚之后,由于自身能力问题,导致经营失败的不在少数。还有一些看起来特别漂亮的女性,一旦妆容散去,给男人留下的印象就极差,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人的容颜不再,更会让男人看着心烦。
相亲的时候不觉得男人现实,相亲的时候不觉得女人物质,是因为有足够的实力。实力没了,男人抛弃女人,女人舍弃男人,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自己择偶的首要标准不是人品第一,就别怪别人的无情,因为因果循环自有其定论。对于自己的未来婚姻,我希望的是男性、女性朋友一定要谨慎对待,切莫提出与幸福无关的标准。
“买卖式”的婚姻,相当于买断男人跟女人谈了好几年,男人本想着结婚会顺顺利利,女人的父母呢?偏偏要几十万的彩礼。男人有还好说,关键是男人没有,苦苦哀求自己的女友能够替自己说情,女友顾念父母的不容易,不愿意说。
后来,男人借了不少钱,才把女友娶回了家。娶回家之后,女人的日子并不好过,男人对她爱答不理,公婆对她没好脸色,甚至是回趟娘家,也不让女人买礼物送给自己的父母。
还有一个例子,是男人爱吃软饭,女人顾念彼此的情感,同意下嫁给他,不过女人的父母有一个条件,就是做上门女婿。男人同意之后,本想着把父母安排过来,女人在对他的热度散去之后,果断拒绝。
每一件事都有因果,你把婚姻当“买卖”,是把自己当“商品”,你给自己标了价格,被别人买去了,就不能不顺着自己爱人的意,否则,“买卖不成,仁义就不在”。
卧龙总结:现实社会之中,有多少痴男怨女,因为彩礼过高,因为没车没房,因为条件没达到对方家里人要求,被恶意拆散,亦或者是主动分离的呢?现实社会之中,有多少怨男怨女,结婚之后,由于条件不如以往,被爱人嫌弃,被爱人抛弃的呢?
择偶是一件大事,结婚更是一件大事,“买卖式”的婚姻,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以及被“算计”当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每个人的智商都差不多,你在结婚之前“算计”自己的伴侣,伴侣岂能不心知肚明,心有怨气呢?
若想要寻觅一份好姻缘,择偶的过程之中,人品是第一位,外在的表象是其次。而当面临结婚的时候,彩礼、嫁妆要根据彼此的家庭状况来定,尽可能地让双方都满意,不追求看似超有面子的“天价彩礼、嫁妆”。
要清楚,社会是残酷的,男人借钱太多,女人是没好日子过得;要明白,你自己本身不够优秀,优秀的人是不可能真的爱上你的;要知道,你不把人品放在第一位,你的婚姻就会被人品极差的人搞得天翻地覆,人生甚至就会被毁掉。
不要以太高的标准选择伴侣,人品足够好,长相看得过去,是让你生活最舒服的伴侣,其它的外在条件,都是可以通过不断努力获得的。并且,人品足够好的伴侣,对待感情忠诚,对家庭富有责任感,会让你的后半生活得特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