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长安三万里》历史密码,李白高适人生背后,安史之乱起因

我就是个码字的 2023-07-29 17:45:45

《长安三万里》这部动画电影在讲什么?

讲唐诗?没错,这部电影浓缩了大唐时期很多经典诗篇,尤其以李白《将进酒》最为震撼。

讲李白和高适?也没错,通过《长安三万里》,观众更加了解李白,对于名气稍小的高适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其实从本质上讲,《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历史题材动画电影,该片不仅展现了一段大唐画卷,同时也隐藏了一段历史密码,安史之乱的起因。

一、安史之乱的重要历史意义

唐朝国祚289年,在很多人印象中,唐朝的历史在安史之乱之后没多久就结束了,实际上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依然延续了一百四十多年,正好是国祚一半。

我们熟悉的唐朝诗人白居易、韩愈、李商隐、杜牧等人都出生于安史之乱之后,一些著名历史事件如“甘露之变”、“牛李党争”以及影视剧《宫心计》和小说《簪中录》的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中晚唐。

之所以很多人对中晚唐历史印象淡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盛唐太盛,给人留下的印象太过于深刻,安史之乱就像一段悬崖,让盛唐直接从历史巅峰坠落。

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安史之乱打断了整个历史大进程,由于藩镇割据带来的刺激太过于强烈导致两宋抑武求稳,直到清代才基本恢复大唐版图。

可见,安史之乱不仅给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白杜甫高适他们的人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也给整个大唐以及中华民族带来了重大影响,其历史意义非常深远,值得反复研究和深入探索。

二、《长安三万里》对安史之乱的表象描述

《长安三万里》所涉及的历史时期恰好就是盛唐到中唐的转折点,在剧情和画面上对安史之乱有一些具体的描写。

1、长安的前后对比

片中描写高适二十多岁第一次到长安时,随着城门打开,相信很多电影院里的观众都会像高适一样有着一种“哇塞,这就是长安啊”的感觉。

安史之乱发生后,长安被叛军攻破,繁华大街被焚毁,人群和大象惊慌逃窜,一名舞姬站在残破的高楼之上最后一舞,那种末日的悲凉对比之前的繁花似锦,直接表现了安史之乱的恐怖和巨大破坏力。

2、黄鹤楼的前后对比

《长安三万里》数次描写黄鹤楼,第一次是意气风发的李白高适初访黄鹤楼,第二次是将要入赘的李白再上黄鹤楼,之后还有安史之乱爆发后被焚毁的黄鹤楼。

曾经那么辉煌让无数文人墨客趋之若鹜的黄鹤楼,在战火摧残之下宛如废墟一般,破灭的不光是千古诗篇,还有盛唐的风骨才华。

3、扬州的前后对比

高适第一次到扬州是赴李白之约,他在这里见识了李白为之千金一掷的扬州舞姬,见识了在唐朝享有盛名的一日三绝,更是见识了繁花似锦的扬州。

安史之乱爆发后,高适作为淮南节度使再次来到扬州,这里已是一片破败萧条,扬州并非主战场,可想而知此时北方的长安、洛阳和梁园应是什么景象。

可以说,《长安三万里》用内涵丰富的画面从直观描写了安史之乱对盛唐的影响,山河破碎风华不再,大唐从此跌落。

三、《长安三万里》隐藏的历史密码

如果是一般的动画电影,能做好画面、能讲好故事、能画好人物、能说清台词就够了,但《长安三万里》不是一般的电影,该片隐藏着一段“安史之乱因何而起”的历史密码。

1、裴十二的话

高适在扬州邂逅一位大唐奇女子裴十二,她的父亲是唐代著名将军裴旻,被誉为唐代第一剑客,相传他就是李白的剑术老师。

裴旻在扬州为客人们舞剑助兴,面对高适对他们只顾醉生梦死的指责,裴十二用剑术打败了高适,然后说出了裴旻父女心中的郁闷。

朝中李林甫为相,打压汉将重用藩将,裴旻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喝酒舞剑,裴家子侄沉迷温柔乡,剑法也只有一个女儿继承。

重用藩将打压汉将,这确实是安史之乱发生的一个起因,李林甫虽是奸相,其手段却相当高明,他活着的时候尚且能够控制掌握这些藩将,等到他一死,眼高手低的杨国忠彻底把局面搞砸,直接刺激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2、盛唐繁华之下的隐忧

《长安三万里》重点描写了三个地方的繁华,黄鹤楼、扬州和长安,电影用高适的眼睛和李白的诗篇,歌颂和铭记了盛唐之盛。

但是,就在长安、扬州和黄鹤楼一片歌舞升平之时,边塞并不安宁,高适曾远赴蓟州投身张守珪门下,一心报效国家的他发现边塞充满了种种危机。

四十岁以后高适又跟随哥舒翰前往西北,见识了边塞的残酷战争。

此时的大唐,不论是长安还是扬州依然沉浸在繁华之中,对盛世之下潜在的危险却感觉迟钝,胡姬献舞美酒相伴夜夜笙歌,两相对比之下,盛世隐忧非常明显。

3、高适和李白的遭遇

安史之乱的起因在军事上有一个渊源,那就是河北军阀和关陇军阀长达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明争暗斗,最早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燕赵和秦国,然后是东魏西魏以及北周北齐,即使到了隋朝末年,窦建德刘黑闼依然在对抗隋唐,双方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延续到了安史之乱以及之后唐朝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

而在社会层面上,安史之乱的起因更为深刻,那就是寒门士族对门阀士族的又一次挑战。

在历史上门阀士族的巅峰是两晋南北朝,到了唐朝虽然科举制度开始出现,但门阀士族的力量依然相当强大,比如杜甫就喜欢自我介绍“清河崔氏之甥”而不是“京兆杜氏”,要知道杜甫的先祖可是西晋名将杜预,那都不如清河崔氏名望更大。

我们再看《长安三万里》里高适和李白的遭遇,显然更具说服力。

李白出身商人之家无法参加科考,空有一身报国之志却只能靠“行卷”干谒投身豪门,在多次失败之后,他甚至选择入赘宰相家,以获得上升通道。

在《长安三万里》中,李白这一生可谓相当波折,给观众的感觉他一直都在折腾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最后鬼迷心窍之下,晚年居然还要投靠永王李璘险些葬送性命。

所以,虽然李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传世诗篇,但从李白的理想角度,他的一生其实相当失败,根本没有多少机会能够实现人生宏图,《将进酒》的李白虽然狂放,却远不如年轻时那般潇洒。

比起李白来,显然四十多岁之前的高适遭遇更惨,他毕竟出身将门,祖父是配葬昭陵的一代名将,如此出身又有一身武艺,却同样投靠无门,甚至还要去岐王和玉真公主面前将上阵杀敌的枪术变成舞蹈以博得贵人青睐。

之后多次辗转甚至一度投身蓟州张守珪的高适同样空有报国志,屡次碰壁之下只能回到梁园继续苦读等待机会。

当然,安史之乱给了高适崛起的机遇,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他也许将一辈子碌碌无为,但他四十多岁之前的遭遇同样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起因。

《长安三万里》中有一句台词:天下间的捷径,岂是为寒门所开。这句话其实就高度概括了李白高适的人生也总结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

这里的寒门主要指的是那些门阀士族和关陇贵族之外的普通士族,比如李白、高适原则上都属于寒门士族,他们俩半辈子报国无门的遭遇反映的就是盛唐之时关陇贵族和门阀士族垄断资源的情况。

那些普通士族和新兴地主缺乏上升通道,转而支持安史之乱以及之后的藩镇割据,这才是盛唐转衰的祸根。

能看懂李白高适的人生遭遇,就能看懂《长安三万里》,能看懂这部电影里的隐藏历史密码,就能看懂这段唐朝历史。

1 阅读:280

我就是个码字的

简介:相声曲艺科普,怀旧影视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