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经典30句:领略中庸之道,告别平庸人生

采下一朵幸福花 2024-08-12 18:04:43

01

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释义】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坚定地执行。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行动的五个重要步骤,从广泛学习到坚定执行,每一步都是提升自我、实现目标的关键。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坚定地去执行。

02

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释义】

热爱学习接近于智慧,身体力行接近于仁爱,知道羞耻接近于勇敢。

【赏析】

。好学使人明智,力行使人有爱心,知耻则使人勇敢。这三者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03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释义】

端正自己的行为而不去责备别人,就不会有怨恨。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赏析】

要注重自我修养,不要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只有自己做到问心无愧,才能避免产生怨恨,保持内心的平和。

04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

小人之道,明然而日亡。

【释义】

君子的品质,看似平凡却日渐彰显;小人的品质,看似显眼却日渐消亡。

【赏析】

君子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显现,而小人的品质虽然一时显眼,但终究会消失。

05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释义】

别人能做到一点,我就要做到百倍;别人能做到十点,我就要做到千倍。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自我要求严格、不断超越的精神。它鼓励我们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06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

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释义】

天地的法则,是广博的、深厚的、崇高的、光明的、悠远的、长久的。

【赏析】

六个形容词分别代表了天地的不同特质,表达了对自然宇宙的敬畏之情,也启示人们应学习天地之道的广阔与深远。

07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

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释义】

有的人天生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经过困惑之后才知道:但当他们知道了,结果是相同的。

【赏析】

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同,但最终达到的智慧和结果是相同的。它强调了无论通过何种方式,知识的重要性在于最终的理解和应用。

08

君子居易以俟命,

小人行险以徼幸。

【释义】

君子安于现状等待命运的安排,小人则冒险以图侥幸。

【赏析】

君子稳重守正,顺应天命;而小人则投机取巧,不惜冒险。这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09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

【释义】

君子对于看不到的事物保持警惕,对于听不到的事情保持敬畏。

【赏析】

即使是在看不见或听不到的情况下,也保持警惕和敬畏,体现了君子的高度自律和修养。

10

君子不动而敬,

不言而信。

【释义】

君子不行动也能表现出敬意,不说话也能赢得信任。

【赏析】

君子即使不采取行动,也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敬意;即使不说话,也能让人信任他。这表明真正的敬意和信任来自于人的内在品质,而非外在行为。

11

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释义】

真诚是上天的法则。做到真诚是人应遵循的法则。真诚的人,不需要勉强就能达到目标,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镇定自若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就是圣人。做到真诚的人,是选择善良并且坚定地坚持下去的人。

【赏析】

真诚不仅是天道,也是人道,圣人能够自然地做到真诚,而普通人则应通过选择和坚持善良来实现真诚。

12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

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释义】

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的品德。想要修养品德,不能不孝敬父母。想要孝敬父母,不能不了解人性。想要了解人性,不能不懂得天理。

【赏析】

从自我修养到家庭责任,再到理解他人和掌握天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个人修养与家庭、社会、宇宙的关系。

13

自诚明,谓之性;

自明诚,谓之教。

【释义】

从真诚到明白,这叫做天性;从明白到真诚,这叫做教育。

【赏析】

天性是自然的真诚导致明白事理,而教育则是通过明白事理来达到真诚,两者相辅相成。

14

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

不可以为道。

【释义】

道并不远离人。如果人追求道却远离了人群,那就不能称之为道。

【赏析】

如果追求道德却脱离了社会和人群,那么这种追求就失去了道的本质。

15

君子素其位而行,

不愿乎其外。

【释义】

君子按照自己所在的位置行事,不向往超越自己地位的事物。

【赏析】

即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不贪图不属于自己地位的东西,体现了君子安分守己的品质。

16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释义】

在平常的德行上努力实践,在平常的言语上谨慎小心;如果有不足之处,不敢不努力去弥补。

【赏析】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行为还是言语,都应该保持谨慎和努力,对于自己的不足要有勇于改进的态度,体现了儒家提倡的持续自我修养的精神。

17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

【释义】

君子尊重道德品质,追求学问,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也深入到精细微妙之处,达到高超明达的智慧,同时遵循中庸之道。

【赏析】

君子在道德、学问和智慧上的追求,既要全面广大,又要细致入微,既要高明,又要保持中庸,体现了君子全面而平衡的发展。

18

素富贵,行乎富贵;

素贫贱,行乎贫贱。

【释义】

生来富贵,就按照富贵的身份行事;生来贫贱,就按照贫贱的身份行事。

【赏析】

人应根据自己出身和地位的不同,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因富贵而骄纵,也不因贫贱而自卑,体现了顺应环境、安于本分的生活态度。

19

射有似乎君子。

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释义】

射箭似乎有君子的风度。如果没有射中靶心,就反躬自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赏析】

这句话通过射箭比喻君子的行为,强调在遇到失败或挫折时,不是责怪外界,而是应该自我反省,体现了君子自我修养和自我负责的精神。

20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释义】

君子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保持内心的满足和自在。

【赏析】

君子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足,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体现了君子内心的强大和独立。

21

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

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释义】

无论是祸事还是福分将要来临,如果一个人行善,他必定会提前预知;如果行为不善,也必定会提前预知。因此,极为真诚的人就像神明一样。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真诚的预见性,认为真诚能够让人洞察未来的祸福,从而体现了真诚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真诚不仅是品德,也是一种智慧。

22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释义】

如果能够赞美天地的化育之德,那么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赏析】

如果人能够理解并赞美天地养育万物的伟大,那么他的德行就能与天地相媲美,达到与天地并立的境界,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23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释义】

如果达不到最高的道德境界,那么最高的道也不会凝聚成形。

【赏析】

道德修养是达到道的必要条件,没有高尚的德行,就无法真正理解和实践最高的道。

24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释义】

仁爱,就是人的本质,以亲爱亲人为最伟大。正义,就是适宜,以尊重贤人为最伟大。

【赏析】

仁以亲情为最高表现,义以尊贤为最高准则,体现了儒家伦理中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25

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释义】

天生育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材质而加以坚定。因此,对于栽种的东西要培养它,对于倾斜的东西要倾覆它。

【赏析】

这句话比喻了天赋与后天培养的关系,认为天赋予万物以特定的材质,而人的作用在于根据这些材质进行适当的培养或调整,体现了因材施教和顺应自然的教育理念。

26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释义】

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地位低微却喜欢独断专行。

生活在当今时代,却要恢复古人的做法。

这样的人,灾难将会降临到他们身上。

【赏析】

这段话批评了那些不顾时代变迁,固执己见,盲目复古的行为。警示人们,愚昧和固执会导致灾难,强调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27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

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释义】

喜欢别人所厌恶的,厌恶别人所喜欢的,

这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然会降临到这个人身上。

【赏析】

违背常理和人性的行为会导致不良后果。它强调了顺应人性、尊重常情的重要性,警示人们不要逆道而行。

28

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释义】

君子自我反省而不感到愧疚,内心没有恶念。

君子之所以难以企及,难道不正是因为他们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保持高尚吗?

【赏析】

君子的伟大之处在于即便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能保持高尚的品德。

29

忠恕违道不远。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释义】

忠诚和宽容离正道并不远。

不愿意加在自己身上的,也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赏析】

对人宽容、对己要求,体现了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黄金律。

30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释义】

道不能得到推行,我已经知道了:

聪明的人做得过头;愚昧的人达不到要求。

道不能得到彰显,我已经知道了:

贤能的人做得过头;不贤能的人达不到要求。

【赏析】

这段话分析了道德不能得到普遍推行和彰显的原因,指出问题在于人们要么做得过头,要么做不到位。它强调了中庸之道,即在行为上寻求平衡和适度。

15 阅读:369
采下一朵幸福花

采下一朵幸福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