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戴高乐8:吉罗与戴高乐的第一回合较量

巴巴维维 2024-06-13 07:49:30
【人物篇】戴高乐8:吉罗与戴高乐的第一回合较量

1943年1月1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摩洛哥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召开会议。会议达成几项成果,主要包括盟军确定当年夏天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以及由吉罗和戴高乐共同组建法国临时行政机构,在盟国中代表法兰西行使权力。

卡萨布兰卡会议对于戴高乐来说是灰暗的,他一直试图改善跟罗斯福的关系,可后者始终不愿亲近他。其实罗斯福很清楚,美国从戴高乐那拿不到想要的东西。根据他的设想,战后的法国将被严重削弱,准确地说是肢解。美国人希望法国北部以及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可以跟比利时、卢森堡合并成一个新的国家——瓦隆尼亚。整个欧洲的安全将是美、英、苏三国共管,其余欧洲国家在军事上“只配拥有步枪”。

可想而知,戴高乐如果得知罗斯福的底牌将会是什么反应。所以罗斯福才看重吉罗,后者缺乏政治智慧,更容易被美国人摆布。不过戴高乐和自由法国比起吉罗更有政治资本,他们是最早的一批抵抗者,也是法国本土抵抗组织的领导人。

英国人绝不希望美国渗透进欧洲,也不希望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强国地位,所以丘吉尔更倾心于戴高乐。这也是戴高乐最为依赖的外部力量。

罗斯福在处理北非事务时曾提到过一句巴尔干谚语“在最危险的时刻,你可以同魔鬼同行,直到你走过桥去”。在戴高乐和罗斯福眼中,也许还可以包含吉罗和丘吉尔,他们都有自己的魔鬼,也清楚要与魔鬼同行。

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前夕,美、英分别邀请吉罗和戴高乐参会。按照美英的打算,吉罗接手的“保卫帝国委员会”和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合并,由吉罗和戴高乐共同领导。盟军内部将吉罗戏称为“新郎”,称戴高乐为“新娘”,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包办下,二人的“结合”将标志着法国内部结束旷日持久的纷争。

美国人邀请发出后,吉罗欣然赴约,而丘吉尔的请柬却被戴高乐拒绝了。罗斯福借机嘲弄了丘吉尔一番,他给国内的电报上说:“我们把新郎请来了,我们的朋友却请不来喜娘,看来那个性格多变的大姑娘总是自以为是,他不想见到我们,也不打算跟新郎上床。”

丘吉尔觉得很没面子,他给戴高乐发去了一封充满威胁的电报,声称如果他不来卡萨布兰卡,未来的北非政府将不会有他的位置,英国也不会继续支持他担任自由法国的领导人。

戴高乐一直对外国势力插手法国事务非常敏感,所以对美英主持的卡萨布兰卡会议并不抱希望,这是他拒绝参会的重要原因。此外他也不想当丘吉尔的跟班,被英国人呼来唤去,所以丘吉尔的电报适得其反,反而激起了戴高乐的抵触情绪。

1943年1月12日,戴高乐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发表讲话,对外界公布了一项团结所有法国人的计划。他还谈到自己曾建议与吉罗在法国本土会面,一同协商各派之间关系,但吉罗拒绝了。这次讲话激怒了所有人,英国人认为戴高乐操之过急,有个人野心;美国人认为他有意给美国人难堪,映射吉罗不具备合法地位;吉罗本人则认为戴高乐的话不合时宜,因为他泄露了领导人之间的分歧。

已经身在卡萨布兰卡的丘吉尔通知艾登,让他好好敲打敲打戴高乐,并催促戴高乐尽快赶到卡萨布兰卡参会。艾登与戴高乐打了多年交道,深知以法国人的脾气,施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于是他用非常委婉的语气劝说戴高乐赴会,并向他透了底——英国内阁已经做好了与吉罗开展合作的打算。

自由法国内部也倾向于参会,这样可以替丘吉尔挽回颜面。既然美国人已经证明靠不住,那法国就更应该向英国靠近。

戴高乐被说服了。1943年1月22日,他赶在会议结束还有两天的时候来到卡萨布兰卡。

飞机落地后,戴高乐就感觉浑身不舒服。机场布满了荷枪实弹的美国士兵,到机场迎接他的英国将军事先在他的专车上涂抹了一些泥土,这本来是出于安全考虑,但是在戴高乐的眼中则是为了封锁自己赴会的消息。抵达住处后,周围也都是美军负责把守,而且在四周加装了高高的铁丝网。他觉得自己被关进了监狱。

戴高乐不知道会议议程,其实罗斯福已经拟好了一个方案,即新的机构由吉罗出任最高统帅,戴高乐担任副统帅。在他到达前,罗斯福已经跟吉罗通过气,后者关心的是两点,其一是尽快武装一支有规模的法军,其二是美元和法郎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汇率。罗斯福对吉罗的态度很满意,因为后者没有提出具体的政治诉求,他对随行的心腹说:“吉罗现在就是个‘零’,未来作为领袖也会是个‘零’。”

1月22日,戴高乐和吉罗共进午餐。二人早年就相识,战争爆发之初,戴高乐担任第5军作战参谋,该军隶属的第7集团军司令就是吉罗。尽管面对的是老上级,戴高乐丝毫没有客气,他抱怨吉罗四次拒绝跟自己会面,而这一次竟然是在美国的兵营里相见。在谈到联合时,戴高乐坚决反对将维希分子留在新机构中。而且他还强调,临时政府早就存在,而且已经运作了两年多,所以吉罗的保卫帝国委员会应该并入到自由法国当中。

吉罗进行了反驳,他承认自由法国的历史,但现在保卫帝国委员会的实力远在自由法国之上(20万北非法军已经划归吉罗指挥),所以戴高乐应该加入保卫帝国委员会。吉罗也不打算清除维希分子,而是打算将他们置于新机构的领导之下,以便新机构可以整合所有法国力量。最后他强调,解放法国离不开美国的支持,他不关心政治,也不听广播,他只想着如何把德国人赶走。

二人的见面不欢而散,甚至没有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

午餐过后戴高乐与丘吉尔举行会面,二人照例以争吵开局,然后步入正题。丘吉尔介绍了美国人的方案,未来新机构的老大是吉罗,戴高乐是老二。听完丘吉尔的介绍后,戴高乐表示,方案值得尊重,不过“它只是与美军上士们的水平相称”。他重申了自己的原则:不与维希政府合作;不受外国人控制。戴高乐没等丘吉尔表态,很有礼貌的起身告辞。

晚上,戴高乐见到了罗斯福,这是二人首次会面。罗斯福试图用个人魅力征服戴高乐,可发现对方并不来电。戴高乐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法国人民需要建立起真正代表自己意愿的政权。

罗斯福给戴高乐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我今天遇到了伟大的政治家,我们互相理解,很合得来”。这是会谈结束后戴高乐对随身翻译说的话。他给罗斯福的印象就截然不同了——一个战败国的将军不仅以自我为中心,还强词夺理、固执己见。

1月23日,罗斯福、丘吉尔、吉罗、戴高乐举行四方会谈。吉罗表示拥护美英提出的方案,戴高乐则邀请吉罗加入自由法国。最终,双方仅同意互派联络官,其余没有任何妥协。

会谈临近结束时,罗斯福礼貌地向戴高乐提出,希望他与吉罗拍一张握手的照片。戴高乐知道这是便于盟国对外宣传,所以表示同意。会谈结束后,罗斯福让墨菲转告戴高乐,将来美国物资只会给吉罗,不会给戴高乐。后者不置可否。

卡萨布兰卡会议结束后,吉罗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罗斯福在离开卡萨布兰卡前5分钟,签署了两份备忘录,一份是承认阿尔及利亚总司令有权利维护法国一切军事、经济和财政利益(即默认吉罗将在未来主导法国),另一份是为了打败德国,法国人应该联合在一个政权之下,吉罗会得到实现这一联合的一切条件。

罗斯福还承诺,美国将在最短时间内为北非政府组建一支30万人的部队,并同意吉罗提出的美元和法郎的比价。吉罗也开始加强自己的权力,他自任“法国军民总司令”,把原维希政府的官员全部留任,仅替换了阿尔及利亚总督,但接替者仍旧是维希政府的内务部长、声名狼藉的佩鲁东。

与吉罗相比,戴高乐陷入了沉寂。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他得罪了罗斯福,也得罪了丘吉尔。心灰意冷的他回到位于伦敦汉普斯特德的寓所中。他想回到阿尔及利亚,但英国人不允许其离境。媒体的风向标也转变了,嘲讽他那“可悲的骄傲”和“未能实现的野心”。与此同时极力鼓吹“法国人应该联合在吉罗的周围”。

按照这样的进程发展下去,戴高乐也许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他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呢?

0 阅读:49

巴巴维维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