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农民种地,那可不容易,尤其是在种小麦的时候,最怕遇到那些个害虫捣乱。就说那蚜虫吧,密密麻麻地趴在小麦叶子上,那小身板子别看不起眼,危害可不小。你知道吗?一颗蚜虫一天能吸食的小麦汁水,能让咱小麦的生长受好大影响,时间一长,那麦粒都不饱满,收成自然就不好。
咱就说在华北地区,那平原上,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小麦种得密密麻麻的。有个网友说,他老家那一片,以前小麦蚜虫多的时候,远远一看,那麦苗子都发黄,跟生病了似的。这蚜虫就像军队一样,在小麦上安营扎寨,把小麦当成大餐了。
在南方一些水田和小麦轮作的地区,虽然小麦种植面积没北方大,但也同样面临蚜虫的威胁。像江西的一些村子,有小面积种小麦的,蚜虫也是头疼的事。
那咱怎么对付这些蚜虫呢?这里面可有不少门道。有人说,种小麦就得选对品种,这小麦跟人似的,有抵抗力强的,有抵抗力弱的。我听说冷门的品种里,有个叫黑麦草的小麦变种,它对蚜虫好像天然就有一定的抵御性,就是产量不是很高。还有紫麦,长得跟普通小麦不一样,颜色紫乎乎的,它对蚜虫的抗性也还不错,比普通小麦要好一些。当然,还有些叫红筋麦之类的冷门品种,也有类似的特点。
在咱华北的一个农场,李大爷种了一辈子小麦了。他说以前没少为蚜虫发愁,用什么方法都有。有一年,他发现他旁边张大哥的地里蚜虫特别少。他就去打听,张大哥也不藏着掖着,说他是靠一种虫子来帮忙。这种虫子就是瓢虫。这瓢虫可厉害了,它就像蚜虫的天敌,一头就可以把蚜虫吞下去。可是瓢虫数量有限啊,光靠瓢虫有时候也不够。
这时候就说到咱的协同战术了。在南方的一些田园里,像广东的部分田园,有一户人家种小麦,他发现啊,在蚜虫刚出来的头3天,要是周围有一些其他的绿植辅助就更好了。像薄荷这种很常见的香草,虽然咱种小麦的地方不多见薄荷,但它散发的气味好像能干扰蚜虫的觅食。还有迷迭香,在一些农村的小院子里有种的,它也有这种效果。这两种和普通小麦一起种,蚜虫来吃的就少了些。而另一些像薰衣草这种冷门的绿植,它在西方农田周围种起来对蚜虫也有作用,咱们国内有在农田边缘试种的,发现蚜虫不太愿意靠近。
又过了3天,那些瓢虫开始活跃起来了。原来农场主在这几天的时候没打啥猛药,就是给瓢虫提供了一些好的环境。比如说,他在田边种了些狗尾巴草,瓢虫就喜欢在狗尾巴草丛里栖息,然后再到处去找蚜虫吃。这就像是给战士们打造了营地,让它们能更好地战斗。
到了7左右的时候,效果就明显了。在华北的一个村庄,有个年轻人种了点小麦,他跟风看了不少网上的方法,最后采用了瓢虫和这些绿植配合的办法。他发现蚜虫的数量越来越少了。他给我算了一笔账,要是按照以前那些只打药的法子,一亩地打药得花多少钱,还得担心有残留,对土地不好。现在靠这种自然的办法,成本低多了。
再有半个月的时候,那块地里的小麦长得那叫一个茁壮。叶子上干干净净的,一点蚜虫的影子都没有。这要是在以前的,这小麦早成虫灾了。而且啊,靠瓢虫和绿植协同作战的方法,对土地也没污染,不像那些农药,打下去了,土壤肥力都下降。
在南方的一些丘陵地带种小麦的地方,也有这种情况。有个地方的农民跟我说,他们那里因为地形的原因,蚜虫容易躲起来,不好治理。可是有了瓢虫帮忙,再加上之前种的那些香草类绿植,效果也不错。虽然蚜虫还有,但是数量都控制在一个不危害小麦生长的程度了。
现在啊,虽然咱有了这种好的办法,但是在一些地方推广还不够。有的农民还是会选择直接打药,嫌瓢虫养殖麻烦,也不知道怎么种那些绿植。这就像手里有个宝,却不知道怎么用。
咱种小麦,就希望能有个好收成,把那些害虫打败。这瓢虫和绿植协同防治蚜虫,真的是个好办法,可是为什么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大范围推广呢?大家要是种地的话,会愿意试试这种看起来有点麻烦的防治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