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他在政治上屡屡失意,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令后人扼腕叹息。所幸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好交友、好美食,创造出许多美食流传后世,正是得益于这种性情,才为他坎坷跌宕的际遇赋予生命的张力,造就了这般洒脱迷人的苏轼。本文分享的是苏轼与美食的二三往事。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破茧成蝶东坡肉宋人的食谱里最体现食客身份的是羊肉,其次是牛肉,猪肉被看作最下等,因而价格十分便宜,苏轼贬谪黄州后,为了家人温饱只能开荒东坡,困顿艰难的生活,让苏轼破茧成蝶,留下了流芳千古的词、字、画,也捣鼓出了一款流传至今的名菜——东坡肉,这甚至极大提升了猪肉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其做法是:“将猪肉切成约二寸许的正方形,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用很少水煮开后,在倒入酱油、料酒等佐料,文火炖上几个时辰,做出来的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酥烂而形不碎,美味无比。”
东坡肉
因陋就简羊蝎子后来再被贬谪至岭南,豁达洒脱的苏轼给惠州的荔枝打起了广告:“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鲜为人知的是,苏轼在岭南惠州又独创了后世流行的“羊蝎子”这一道美食。贬谪之地本就物资匮乏,而且此时的苏轼生活困顿,经常没办法买到羊肉,退而求其次,只能从屠户那里买一些卖剩下的羊脊骨。苏轼发现羊脊骨间还有没剔尽的羊肉,于是就把它们煮熟,用热酒淋一下,再撒上盐,放到火上烧烤,用竹签慢慢挑着吃,就像吃螃蟹一样,不亦乐乎。据说,这就是如今羊蝎子这道美食的来源。
羊蝎子
就地取材生蚝肉政治上的无情打击,屡屡令苏轼困顿潦倒、疲于奔命。但生性豁达、洒脱的苏轼,却往往能在困境中以神来之笔,为生活增添无数情趣和创造,让那些恨他的人往往匪夷所思、七窍生烟,如鲠在喉,却又不得不由衷心生佩服。在苏轼人生最后阶段,他被贬谪至儋州,也就是如今的海南岛,那些等着看他好戏的小人们心想,你苏东坡不是会点石成金么?你在黄州能做东坡肉,看你在儋州还能做什么肉?那时的海南连猪肉都没有,令那些想看好戏的小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苏轼在海南深挖食材,竟然又发现了生蚝的妙处:“将蚝肉放入浆水、酒中炖煮,又拿其中个儿大的蚝肉在火上烤熟,‘食之甚美,未始有也’”。苏轼的这种困境中自得其乐的豁达、洒脱不但感染了身边的人,也感动了无数千百年后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