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 12 月 22 日,毛岸青的骨灰由北京移送至长沙,在安葬仪式完毕后,其骨灰被安葬于杨开慧烈士陵园之中。
将骨灰葬于杨开慧烈士陵园,乃是毛岸青临终之际的遗愿。他之所以有此意愿,源于其对母亲杨开慧以及韶山怀有极为炽热的情感。
在毛主席的所有子女里,毛岸青当属回韶山次数最为频繁之人。自与邵华成婚起,直至 2007 年离世,毛岸青返回韶山近 30 次。
身为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的人生充满坎坷。幼年便与母亲分离,流落于上海街头,还曾遭巡警殴打致精神失常,落下了终其一生都无法痊愈的顽疾。
或许正是这般经历,致使毛岸青内心深处对母爱有着极度的渴望。1957 年,毛主席前往大连视察期间,毛岸青对父亲说道:
“我昨夜梦到母亲了,说来颇为奇异,许久都未曾梦到母亲了。”
听闻儿子所言,毛主席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父子二人的心中皆满溢着对杨开慧的思念之情。
1962 年,毛岸青与邵华喜结连理。婚后,这对新婚夫妇首次返回韶山,满怀着幸福愉悦之情去迎接家乡亲朋的祝贺。
至 1977 年,毛岸青与邵华第二次回归韶山,此次情形与首次截然不同,二人怀着深切的思念之情祭奠了亡母杨开慧,随后还共同创作了散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因患病缘故,毛岸青常常难以确切地表达内心的情感,邵华便成为了他情感传达的一个“窗口”。
有一年,邵华在韶山指着杜鹃山说道:“它象征着爸爸和妈妈在韶山点燃的农运火种,亦象征着韶山人民的热忱,烈士的鲜血遍洒这片英雄土地。”
1983 年初,毛岸青的病情趋于稳定,于是他再度回到韶山,并在家乡人民的陪同下参观了毛主席生前的旧居。
当工作人员恳请毛岸青题词时,毛岸青经一番思考后挥笔写下:“让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搞好共产主义。”
自那之后,毛岸青的身体状况渐趋不佳,然而他对韶山的眷恋丝毫不减,于是在 1984 年春节刚过,毛岸青便在亲人的陪同下重返韶山,向家乡的亲朋好友拜年。
即将离开韶山之时,毛岸青于宣纸上题字:“我酷爱韶山。”
在毛岸青心中,韶山不只是记忆里的故乡,更是其思念之情的寄托所在,每次踏上韶山的土地,毛岸青的内心总是难以平静,激动万分。
毛岸青晚年心境平和,于家中除了观看电视节目,便是下国际象棋,生活颇为自在闲适,可一旦念及韶山,他的情绪便会泛起波澜,急切地想要即刻回归韶山。
1986 年正月,已有两年未回韶山的毛岸青对邵华说道:“我欲回韶山拜年。”就这样,毛岸青一家再次踏上了回韶山的路途,抵达家乡后,毛岸青率先为母亲扫墓。
次年,毛岸青前往井冈山视察,邂逅堂弟贺麓成,二人经一番商议,决定结伴返回韶山。途中,毛岸青心情舒畅,不住地向贺麓成讲述毛主席与杨开慧的往昔故事。
到了即将离开的日子,毛岸青满是不舍,噙着泪花表示日后每年都要回来探望,只是他的身体状况已无法让他践行这一承诺。
2007 年 3 月,毛岸青于北京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对家人说道:“请将我的骨灰葬于杨开慧烈士陵园,我要依偎在母亲的墓旁。”
毛岸青逝世后,骨灰起初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待次年邵华离世,组织依据毛岸青的遗嘱,将二人的骨灰一同迁移至杨开慧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