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大地上燃烧的战火已经持续一年之久了。这里的人们已是遍体鳞伤,但唯一没变的还是那颗崇尚自由的“哥萨克”之心。
俄乌战争双方要说有什么改变的话,应该是普京当初以“保护乌克兰东部的俄裔居民”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的借口现在改为“保卫祖国之战”了。
而对乌克兰来说从开始就是一场保卫国家的“独立之战”。因此这场在乌克兰土地上燃烧的战火没有任何改变。
这已经不是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土地上第一次点燃战火了,早在18世纪以后其先后发起过数次。
悲观的来讲乌克兰的历史可以说是“丧失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是“哥萨克”。可以说是骄傲的民族身份的根基的哥萨克社会被俄罗斯的战火烧的粉碎,“哥萨克”精神散落一地。
被抹去的文字
在这一时期被俄罗斯帝国吞并以后,虽然乌克兰人民反复进行独立斗争,展开文化运动。但是一直遭到镇压,不仅“国家独立”受到损害,连带文化、语言、文字也被无情碾压。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乌克兰语中“Ґ”这个字母屡次被俄罗斯统治者禁止使用。
在乌克兰语中“Ґ”代表“游戏”的意思。作为字母则在翻译是相当于英语的“G”。而在俄语字母中则中没有相关联的字母。因此俄语无法明确区分英语的“游戏”和“呵呵”,但是在乌克兰语中“Ґ”就能区分。
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名字在俄语中只能翻译写成“盖格利”;而乌克兰语则非常准确的写成“黑格尔”。
这个“Ґ”一度被俄罗斯废除。直到1990年才被重新启用。就在1991年独立之前。因此,这个文字也被称为“独立的象征”。
因为在1991年独立之前的100多年里,整个乌克兰语的使用都是被禁止的。
官方的文件往来及院校的教育中使用的语言基本上是俄语,如大学入学考试是俄语。这也是现在和以前在乌克兰都有很多说俄语的人。
据说泽伦斯基原本也说俄语,后来才改学乌克兰语。
乌克兰语和俄语都属于同一个东斯拉夫语组,所以有许多相似之处。导致19世纪前被许多其他国家认为“乌克兰语是俄语的地方方言”。
直到1905年,多位俄罗斯著名语言学家宣布“乌克兰语是独立语言”,俄罗斯帝国政府才认可乌克兰语是一种独立语言。在此之前甚至有乌克兰语是“不存在”的言论。
1709年乌克兰因自治权与彼得大帝作战失败之后,1782年领土被强迫纳入俄罗斯帝国的直辖领土以后,再次对乌克兰语施加压力和限制。
1863年内政部长瓦尔耶夫禁止出版乌克兰语,当时发布禁令宣布:
“乌克兰语不存在,不存在,今后也不会存在。”
1876年发布的《埃姆斯法》明确规定包括乌克兰语翻译在内的出版、演讲、舞台、教育都被全面禁止。
帝国统治者认为承认独立的乌克兰语就是承认“独立乌克兰”。
乌克兰哥萨克国家消失以后,作为独立运动的武装斗争转入地下。
但是涌现出来新的独立斗争方式“文化运动”。
1846年在基辅成立的叫做“基里尔·梅特迪团”的秘密结社。学生和学者的思想团体呼吁乌克兰民族的觉醒。
可惜的是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活动,成员们就被逮捕了。
其中对独立运动来说特别重要的是诗人“塔拉斯·舍夫琴科”。
毫不夸张的说舍甫琴科是确立了近代乌克兰语的国民诗人。
谢琴科的肖像画
原本是贫穷的“农奴”出身,但是绘画的才能被认可,后来从农奴中解放出来后,在1840年发表了乌克兰语诗集《科布扎尔》(吟游诗人),一举成名。
值得注意的是他坚持用俄罗斯禁止使用的乌克兰语写诗。
多数诗的内容是对比乌克兰过去的荣耀和现在的悲惨状况,有很多反俄的诗激烈批评摧毁乌克兰的俄罗斯。
“梦(喜剧)”(部分摘录)喜欢肥胖奢侈的人全年都在建造寺庙(中略)
从上到下,闪闪发光的服装的
芝麻扒手正在控制。
哎呀,个子高,
烦躁的样子的
皇帝陛下来了。
一边是可怜的皇妃。
像干枯的蘑菇一样
那个瘦瘦的腿长的人,
遗憾的是,
不断摇动着头。(中略)
正教徒们大声喊叫。
喊叫,吠叫。
“父皇来了,来了!
乌拉(※)!乌拉!乌拉~啊,啊,啊,啊......”
我大笑起来,笑得止不住。(中略)
长得像猪一样的长老们
排成一列呼出粗气,一边哼哼,
像火鸡一样站着,
侧目盯着门。(后略)
—节选《谢甫琴科诗集》。
当时的统治者在对谢甫琴科的判决书上亲自用自己的笔画了注释:“禁止写诗和画”,然后被无期流放。在此之前没有人受到过像他这样严厉的惩罚。
舍甫琴科肖像被印在乌克兰的纸币上
现如今来看47岁去世的谢甫琴科的一生,让人想起了乌克兰本身的命运。
而他的诗集也影响了以独立为目标的乌克兰人的内心深处,给了他们力量。
这一时期的乌克兰,诗歌和诗人受到重视,诗人也成为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1917年俄国革命时期。看到帝国俄罗斯瓦解的迹象,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团体组成了“中央拉达”并发表了独立宣言,成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但是,在俄罗斯革命中掌握政权的布尔什维克不承认乌克兰的独立,以“革命远征军”的名义,向乌克兰派遣红军攻入基辅,在这里乌克兰的独立运动再次失败。
最终,乌克兰在1922年与俄罗斯等3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签订了条约,成为“苏联”的一部分。
前往与红军作战的中央拉达士兵们
苏联政府当初为了扎根支配,采取了被称为“乌克兰化政策”的怀柔路线。把乌克兰语和俄语一起作为官方语言,激励了乌克兰文化。
从1922年到1933年的10年间,就像“乌克兰的文艺复兴”一样,各种运动、诗歌、散文、剧作、绘画等,乌克兰文化全面绽放的时代。可以看作是苏联对“乌克兰民族主义”的让步。
苏联时代的乌克兰国徽和国旗
但是好景不长,苏联政府开始反对乌克兰民族主义和“乌克兰化”,斯大林以国际主义的名义推进“俄罗斯化”的势力。
首当其冲的是乌克兰文学研究所。
1933年,开始批评推进乌克兰化的领导人是“民族主义的偏向”,逼迫自杀,逮捕了知识分子、文化人。甚至连党员也进行了流放和处决。“这就是著名的苏联时期的“肃清运动”。
乌克兰语言的“Ґ(G)”字母再次被举出不是俄语,而是作为“民族主义偏向的象征”被废除,从字典里被删除了。
“Ґ(G)”可以说是“俄罗斯化”的最大受害者了。
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与纳粹德国作战的“德苏战争期”,苏联政府再次鼓舞了乌克兰语及其文化。目的是动员乌克兰民族的“哥萨克”精神来提高战意。
另一方面,德国入侵时,西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团体的军事组织与德国军队合作,暂时发表了从苏联独立宣言。
但是,之后和德国军队发生了对立,变成了激烈的战斗,德国军队撤退的战后,再次和苏联军队展开了战斗,但最终还是输了。
战后由于反动,乌克兰语再次被压制,60年代部分缓和,但期间也没有恢复“Ґ(G)”。
1980年代后期。苏联处于“佩雷斯特洛伊卡”的时期。所谓佩雷斯特罗伊卡,是指在社会主义经济停滞中,苏联政府重新审视中央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动向。
此外,1986年在乌克兰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加剧了对苏联政府的反弹,点燃了乌克兰的民族意识。
那年6月,乌克兰作家、诗人们在基辅召开集会,以“语言的切尔诺贝利”这个词呼吁对乌克兰语的危机感为契机,要求重新引入乌克兰语文字“Ґ(G)”。
据说是“史上最坏”的核电站事故(1986年)
1989年形成了俗称“屋顶(=运动)”的“民主派”组织。这是自曾经的中央拉达以来可以说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联合体。
鲁夫最初也打算和乌克兰共产党合作。但是,因为共产党不承认屋顶(民主派)的存在而合作失败,导致局势逐渐急剧进化,翌年1990年以“乌克兰完全独立”为目标。
在基辅的屋顶反苏示威的情景(1990年)
决定性的是当时乌克兰共产党首脑的态度。在乌克兰最高会议是否通过“主权宣言”的重要审议阶段,包括他在内的63名议员为了出席苏联共产党的党代会,放弃了审议,去了莫斯科。
剩下的人愤慨的指责其“不负责任”。民主派的屋顶和被称为“主权派”的乌克兰共产党的其余团体联合起来通过了“主权宣言”。
1991年,乌克兰最高会议终于以压倒性多数表决通过了“独立宣言”。被采纳的8月24日是乌克兰独立纪念日。
庆祝独立的乌克兰市民们(1991.8.24)
“Ґ”作为乌克兰独立运动的胜利符号象征在时隔60年后回来了
复活的“Ґ”(左起第2个)
俄罗斯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的3月9日乌克兰科学院的语言学研究所宣布:
“Ґ”是在乌克兰的“独立运动”中,背负着象征性的命运复活的。
这一天也是国民诗人谢甫琴科的生日。
在乌克兰的广场上,人们朗诵诗歌,宣誓要继续“哥萨克”的自由、独立精神。保卫乌克兰的独立宣言。
“遗嘱”(1845年)
如果我死了
令人怀念的乌克兰的
在广阔的山丘上
帮我填满(中略)
如果埋葬我的话,
剪掉草,站起来
与暴虐的敌人的血潮相拢
乌克兰的自由
帮我拿下
还有,让我成为伟大的自由
作为新家庭的一员
别忘了给我说点温柔的话。
—节选自《谢甫琴科诗集》
聚集在谢甫琴科铜像前的市民们集体朗读“遗嘱”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