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藏在路边的小店总让人想起儿时放学路上的零食铺子,推开吱吱呀呀的木门就能闻到各种糖果混杂的甜腻香气,老板娘坐在高脚凳上算着盘子里的硬币,风扇在天花板上慢悠悠地转着。
每次路过那家修鞋摊都能看见老师傅戴着老花镜摆弄着各种鞋子,身边堆着补丁和鞋底,顾客的皮鞋在他手里总能焕发新生,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妈妈总说要惜物如金的道理。小摊前经常围着三五个老人,有说有笑地聊着邻里琐事,修鞋的锤子声就成了他们话题的背景音。店里挂着的旧挂钟滴答响着,时针分针像是要追赶什么,却又慢悠悠地不着急。修鞋的老师傅说话总是慢条斯理,手上的活却一点不含糊,缝补打磨样样精通。
拐进小巷就能闻到隔壁王婶做饭的香味,锅铲翻炒的声音伴着她哼的小曲飘出窗外,楼下孩子们追逐打闹的笑声此起彼伏。厨房的油烟往上飘,和着傍晚的云霞染红了半边天。菜市场里卖菜的大爷总喜欢多给几根葱,说是看着面熟就多送点,让人觉得这座城市虽大却处处有温暖。晚饭时分的街道最是热闹,家家户户的窗户亮起来,像是星星点点的灯火在夜幕中亮起。
记得小时候常去的文具店现在成了便利店,老板的女儿上了大学,再也看不到她坐在柜台后面写作业的身影。门口的彩色风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饮料的广告牌,但推门进去的铃铛声还是一样清脆。电线杆上贴着的小广告被风吹得卷起了边角,雨水冲刷后的字迹模糊不清,像是被时光冲淡的回忆。
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来的时候,就能看见放学的学生们背着书包往家走,书包上的挂饰随着脚步晃动,像是追着夕阳的影子。公交车站的长椅上坐满了等车的人,有的低头玩手机,有的望着马路发呆,偶尔有说笑声传来。站台前的梧桐树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空气里弥漫着烤红薯的香甜,小贩推着的车子上冒着热气,引得路人频频回头。
夜市的灯光把马路照得通亮,各种小吃摊子摆在路边,炒面的铲子声和烤串的炭火声此起彼伏。坐在塑料凳上吃着热腾腾的面条,听着摊主和食客的闲聊,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偶尔有出租车疾驰而过,车灯在潮湿的地面上划出一道光痕,像是在夜色中画下一笔又一笔。
凌晨的菜市场已经开始忙碌,卖菜的大爷大妈们搬着箱子进进出出,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蔬菜的叶子,在灯光下闪着微光。送货的三轮车叮铃铃地响,穿梭在狭窄的过道中,空气里混合着各种新鲜食材的味道。收银台上的计算器按得啪啪响,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构成了市场独特的早晨交响曲。
雨后的空气特别清新,地上的水洼倒映着天空的颜色,踩上去会溅起小小的水花。路边的店铺收起了遮阳棚,水珠顺着棚布的褶皱滴落,在地上汇成小小的溪流。站在屋檐下等雨停的人们有说有笑,偶尔有骑自行车的人从水洼中蹬过,激起一串水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远处的建筑在雨雾中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