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中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专门研发出的一款“大国名器”,却有极大的可能成为美国威胁中国的“工具”。
而当美国人得意洋洋地想要用远程关闭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当“底牌”时,中国人却悄无声息的换了赛道。
这个引起中美两国密切关注的项目,就是中国的C919大飞机。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自立项起,便承载了无数中国航空人的希望与梦想。
等到它真的成功问世以后,又瞬间填补了中国在大型客机领域的空白,让中国在全球航空市场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无穷魅力。
可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C919大飞机也远远并非是十全十美。
尽管它在设计、制造和性能上取得了诸多突破,但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尤其是航空发动机和航电系统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这些短板不仅限制了C919大飞机的性能提升,也成为了中国航空事业,最大的痛点所在。
幸运的是,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通过合适的国际合作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可不幸的又是,偏偏国际合作又容易“引狼入室”,甚至让关键的核心技术被别人掌握。
但是思来想去之下,中国还是和国外开始了合作,因为深知闭门造车难以在短期内弥补技术短板,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合作成为了加速技术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这就为C919与美国之间复杂的关系埋下了伏笔,C919所使用的LEAP系列航空发动机,是由法国赛峰飞机发动机公司和美国通用电气成立的合资公司——CFM国际公司制造提供的。
该发动机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和低排放等优点,为C919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支持,表现十分可靠。
然而,问题是生产该款航空发动机的公司之一的通用电气,同时也是波音的重要供应商。
由此可见,中国最引以为豪的国产大飞机项目,最关键的核心有着浓厚的美国血统,联想到飞机发动机的重要性,以往美国都不会愿意轻易将技术转让,那么这一次,他们向中国提供这样的服务却又是为什么?
从商业逻辑上看,美国作为航空产业的巨头,一直深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在全球大飞机市场这个赛道,美国与欧洲两大玩家长期二分天下,这时候,谁掌握了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蛋糕,谁就能占领市场的先机。
而美国既然想占这个先机,想从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那么就得积极参与这个市场的项目。
尤其是在中国正大力推进C919大飞机项目的背景下,此时此刻,向中国提供LEAP系列航空发动机,也成为美国企业参与中国市场、与中国航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美国企业不仅能够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能在技术合作与交流中保持自身技术的前沿性和竞争力。
而且与中国航空企业的合作,也有助于美国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需求和趋势,为其未来的产品开发和市场策略提供参考。
当然,尽管美国选择与中国合作,但并不意味着其会毫无保留地转让核心技术。甚至有人认为,此时与中国企业合作,还有可能帮助美国找到一条遏制中国的途径。
从曾经的中美科技贸易战可知,美国科技企业在合作中惯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卡脖子”,即凭借核心技术优势,对他国实施断供和制裁。
在大飞机航空发动机领域,其实也存在着类似的隐忧。有传闻称美国企业具备远程关停发动机甚至读取飞机数据的能力,这无疑给C919的安全运营带来巨大的挑战。
倘若这一情况属实,那么中国的民航事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严重的威胁。
当然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并不会坐以待毙。因为事先已有准备的中国,早早地选择了换道超车。
中国一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研发。以航空发动机为例,目前中国在该领域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力度,已经实现了多个重要领域的突破。
目前,中国国产的长江1000和长江2000发动机的研发工作正在稳步推进,C929项目也在有序进行。中国在大型客机领域的雄心壮志,让世界为之震惊。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再想卡住中国的脖子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为虽然C919大飞机在初期采用了部分国外核心部件,但这只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中国深知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因此,在面对美国可能存在的“卡脖子”风险时,中国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减少了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但这并不代表着中国有了国产大飞机以后,就与美国没有了继续合作的基础。因为全世界的航空市场庞大无比,中国需要美国的经验和技术渠道,以便让自己的大飞机项目走出东亚、走向世界。
而对于已经走向世界的美国企业来说,他们同样需要中国这块充满商机的市场,以实现进一步的扩张与发展。因此,中美两国在大飞机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将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态势。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到底是选择合作共赢还是选择零和博弈,接下来就看美国自己的选择了。
参考资料:
1、界面新闻《中国商飞:C919飞机目标最快今年获欧洲认证,到2026年在东南亚执飞》
2、同花顺财经《中国商飞:C919大飞机已累计交付11架,载客70万人次》
3、环球网《国产大飞机C919首台发动机交付 国产发动机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