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份文件的发布不仅成为中国体育教育的大事件,体教融合也随之成为热词。近些年各地不断在这一框架下尝试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探索体教融合的可能性。
北京市大兴区就正在进行一场体教融合的全新实验。5月14日,大兴区首届青少年学生体育大会开幕式在大兴一中弘毅体育馆开场。这个由大兴区政府主办、大兴区教委和体育局承办的运动会并不是一次传统意义上的运动会,而是大兴区一次体教融合创新实验的发令枪。
不仅是体育运动,更该是体育生活
开幕式正式开始后,集中了大兴区优秀体育苗子的足球代表队等14个运动员方阵依次入场,不过出场仪式中压轴出场的却是“素人”代表队。这支特殊队伍中的孩子选自大兴区5万多名在园幼儿,牵着他们走进场地的是他们的“素人”家长。这些孩子和家长出现在开幕式上是组织者的苦心安排,生动诠释了这次体育大会的底层理念——体育本该是一种生活。
从根本上,这次体育大会的诞生源于大兴区对学校体育教育“服务谁”这个问题的思考。
当前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掐尖”,简单地说就是选拔精英、追逐锦标。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热衷校园比赛,成立校队,让体育尖子为学校在各项赛事拿牌争取面子。一些学校盲目建设高水平运动队,进行专业化、准专业化训练,甚至形成准体校模式。但过早地高度竞技化、专业化、成人化既埋没了人才,也有违教育公平的原则,而且经常以挤占普通学生的体育资源为代价,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常见的“校队占用球场”问题。
事实上,普通学生才是体育教育最大的受益群体,而他们的身体素质状况并不乐观。例证之一是近视率的居高不下。2020年9月到12月国家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近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2.7%。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肥胖。传统上人们认为儿童肥胖是城市孩子的专属问题,但事实上,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农村六岁以下儿童的超重肥胖率超过了城市儿童。原因在于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相当一部分农村儿童的实际抚养人是祖辈,这些老人对零食摄入不加节制,再加上大量高热量垃圾食品甚至山寨食品流入农村,让这个问题愈发严重。从这个角度看,体育教育也涉及到城乡公平等更宏大的议题。大兴是农业大区,对这个问题很难不感同身受。
这些年针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问题,大兴区早已开展了很多探索。对近视问题,大兴区狠抓近视率,在2021年出台了预防学生近视方案,引入同仁医院等专业资源合作探索近视解决方案,用家庭护理、心理健康、医疗干预全面阻击近视问题;针对儿童肥胖,2022年大兴区启动了肥胖中小学生“三精准”方法健康控制体重实践活动,对大兴区中小学生体重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
这些摸索过程中大兴区积累了深刻的洞察,全区体育教育的路线图也愈来愈清晰,一次全新的,更系统的体教融合实验呼之欲出,大兴区需要一声响亮的发令枪凝聚全区教育系统的思想,青少年学生体育大会就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
参加了体育大会开幕式都会对 “全员受益 一生热爱”的鲜明核心理念印象深刻,这八个字背后是大兴区体教融合的核心理念——不仅是“体育运动”,更该是“体育生活”。大兴区也对这个理念进行了阐释——以“体育生活”来定义教与学、家与校、学生与家长,在全场景下全员角色的体育运动参与;关切校园成长,促成一生的运动选择,弘扬体育精神,倡导运动伦理,通过体育训练和竞赛参与,进而树立受益一生的价值观体系和完整人格。
换句话说,大兴区认为体育教育应该普惠全体孩子,同时还要用系统的思路看待体育教育,光向孩子用力的体育教育是无效的,要在家庭和社会层面营造运动氛围,不再把“应试化”作为体育教育的指挥棒,要用热爱激发孩子的运动热情,最后实现家长、老师和全社会共同受益。为此,开幕式开始前,27位受邀领导骑自行车抵达学校,身体力行倡导参与体育运动。
基于这些思考,相较于传统运动会首届体育大会更注重于吸引更多人乃至全员的深入参与,让这一综合性的竞赛大会不再仅是校园和社会少数精英运动人群的竞技舞台,不再仅是参赛学校和体育俱乐部对于奖牌数量斤斤计较的一时竞争。因此这次大会是一次永不落幕的运动会,大兴区也希望用这次盛会,让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能在运动会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和进步的喜悦。
▲大兴女足作为大兴区的重点优势项目在开幕式上亮相。
要顶层设计,也要能落地
为了实现体育成为一种“生活”和“全员受益 一生热爱”的理念,大兴区教委制定了清晰的蓝图,大兴区教委赵建国主任在开幕式上将其总结为“五项计划”:即一项重点工程(精品大课间重点工程);二个课题引领(三精准、小胖墩下乡课题);三项评价体系(体育工作评估、体质健康统测、百分评价方案);四支队伍培养(体育特长生、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队伍);五大赛事版块(打造文化类、智力类、群体类、竞技类、精品类五大赛事版块)。
如何让美好蓝图更扎实地落地,在实操时动作不变形,大兴区也有自己的巧思:
首先大兴区从顶层设计上来保证这次体教融合创新实验的推进。从很多案例可以看出,很多地方推进“体教融合”成果有限,根本原因在于体育与教育两套体系并行,体育部门重视竞赛成绩,教育部门重视文化成绩。两个目标不同的部门难以捏合,同时在“体教融合”实施过程中,决策权和责任不清晰,对双方来说激励都不足。针对这个痛点,大兴区这次体教融合的尝试由教委牵头,其他部门配合,权责明确保证了执行的顺畅。
其次是对“人”的重视,具体体现在让体育教师回归C位。“你的XX是体育老师教的吧?”是网络上一句常见的调侃,这背后是对体育教师群体贡献的低估。但大兴区明白,体育课是体教融合的第一实践阵地,一线体育教师则是体教融合第一实践者。因此在开幕式上98位在一线工作超过30年的体育教师被安排在了场地的C位就坐,他们身穿主办方颁发的全新红色运动服,每套衣服的上衣都印有“榜样”二字。开幕式中还设置了一个向体育教师致敬的环节,既肯定了这些榜样的付出,也激发了大兴中小学600余位一线体育教师的荣誉感。
▲98位资深体育教师在开幕式上受到了表彰。
大兴区还创新了赛事体系。从体育大会的时间安排看,大兴区将其打造成了几乎延续全年的的大会。从项目设置看,大会将搭建丰富的竞赛项目体系,体系的一个亮点是设立了小河马青春跑(大兴区青少年永定河马拉松赛)、兴BA、快乐骑行三项赛事,和很多校园赛事不同,这三项赛的重心在于全员参与。赛事体系的另一个亮点是将竞赛推向日常、渗入到课间课后,具体的做法是化整为零,提出了包含微晨练、微竞赛等的六微行动。在开幕式上,家长和小朋友结对子进行了一场《全民健身微竞赛》,先进行立定跳远,然后完成30秒跳绳、再快速折返跑回起点,这种将基本体育运动组合而成的微竞赛项目未来将在大兴区的中小学校铺开,用碎片化的方式降低了参与落地门槛。另外,体教融合需要打开校门和社会资源通力合作,在体育大会上,泰山集团助力的大兴区自行车骑行校级联赛正式推出,中铁协将助力大兴区建设铁人三项赛特色校……社会力量将为这次创新赋能。
总结来看,大兴区这次实验的创新之处在于,由政府发力,既有体育大会开幕式这样的短期动作,也有跨全年的赛事活动体系这样的长期规划,大兴区正在打破过往竞技指标体系,重新构建大兴校园的体育荣誉体系。通过体教融合的尝试,发掘体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在开幕式上举行了跳绳比赛,诞生了体育大会的首金。
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体育看体育
近些年连续多年的生态治理让永定河成了北京的网红打卡地,如今,永定河畔森林绿地连珠成串,甚至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天堂。大兴区是永定河北京流域唯一的平原区,即将推出的大兴区青少年永定河马拉松赛就是围绕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结合大兴的区域特色专门设立的。
这项在策划期间被亲切称为“小河马青春跑”的赛事也透露出了大兴区对体育教育的开阔视野。
北京之南,大兴国际机场早成为北京一处新的地标。“新大兴、新国门”的口号已经唱响多年,大兴区委区政府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新大兴、新国门”,让优质教育成为促进大兴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百姓幸福生活的“新窗口”;跳出体育看体育,让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一个区域最具魅力的风尚,最终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新大兴、新国门”的活力代言人。这也是大兴区举办首届青少年学生体育大会的另一层深意。大兴区委区政府表示,体教融合教委和体育局当然是主体,但同时要举全区之力,协调文旅局、卫健委等多个部门联动。未来将逐渐孵化出品牌赛事,彰显大兴区的人文历史风貌,进而树立独具魅力的大兴体育文化IP。
体教融合没有标准答案,而是一个开放框架,每一次微观探索都弥足珍贵。对大兴区来说,这次体育大会已经超出了纯粹的竞技概念,成为了全区上下对于体育教育的一种思考。学校体育教育给予孩子最厚重的礼物就是关于体育的美好记忆。虽然这次实验只是刚刚开始,但最终目的不会动摇:给全区青少年健康快乐积极美好的校园生活,让运动会永不落幕,让对体育运动健康之爱,一生永驻。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