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做了坏事,下意识的肯定是试图掩盖,可为什么有些做了坏事的人,总是忍不住把自己做的事曝出来,甚至还将细节描述的非常清晰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有些人是因为,他们往往需要强烈的认可。不管是为了强化内心的自信,还是为了冲淡内心的焦虑,他们做了坏事但不能声张,因此内心的空缺,总是需要别人的认可来填满。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最近,美国发生了一起很离奇的诈骗事件。
一名印度高中肄业生,通过伪造材料,拿到了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离奇的地方在于,整场骗局原本没有人知道。但是,当事人自己,在红迪网reddit写了一个长帖,把整个过程详细地曝光了出来。
一桩原本没人发现的骗局,骗子却自曝了。 这名行骗的印度留学生,名叫阿里安·阿南德,今年19岁。他在印度只能算是一名高中肄业生,按他自己的说法,从中学10年级开始,相当于咱们这儿的初三,他就没有认真学习超过两个小时过。 但是,到了高三,阿南德反应过来了,自己得读大学。但是,他的成绩已经不可能被任何一所印度大学录取。怎么办?得想办法申请美国的大学,而且还必须申请顶尖大学,因为奖学金更高。但是,没有成绩,顶尖大学怎么可能给自己发offer? 只能伪造。
于是,他的计划开始了。 首先,他买了一枚自己高中校长的假印章,做了一份高分的高中成绩单。其次,他买了一个跟自己高中学校名字很像的网站假域名,用假域名创建了学校官方和校长的电子邮箱,用来跟美国的大学联系。
这样一来,无论是这边学校发材料,还是美国那边来核实,他都能骗过去。最后一步,阿南德用ChatGPT,写了入学论文,给美国的很多所大学发了申请材料。 阿南德想的是,只要你材料发得够多,就有学校上当。果不其然,一所美国排名前25的名校,给他发了offer,并且提供丰厚的奖学金,覆盖他的伙食费之外的一切费用。
他每年只需要花四五万人民币的生活费,就能去上美国名校了。 但阿南德还不满足,他连生活费都不想自己出,于是又写了一封邮件,告诉美国的大学,自己的家庭条件极其艰苦,父亲患癌症去世,母亲靠政府的养老金生活,还附上了自己伪造的父亲的死亡证明。
大学那边,立即同意了他的申请,把他的奖学金升级成了全奖,并且还包揽了他的往返机票钱。拿着全奖的证明,阿南德办理美国签证,也没费什么力气。 做完这一切,2023年8月,阿南德成功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利哈伊大学就读。
大学开学后,他必须拿到高绩点才能继续拿奖学金,但靠自己学,必然做不到。怎么办?他继续用ChatGPT作弊。按阿南德的话说,大学考试的考场管理不是很严格,考试的时候,他拿到试卷就偷偷溜出教室,在外面作弊答完所有的题,到点之后,趁着人多,自己就趁乱把卷子交上去。
到这儿还没完,阿南德越骗越上瘾,除了在学校,他还靠造假,找了一份实习。他伪造了一份营销专业学生的简历,找到了一份远程的营销实习,每天只用花两三小时,发发邮件、打打电话,每个月还有1500美元的薪水。 这些,是阿南德的行骗过程。
接下来,就是这事儿离奇的部分。 阿南德,把这一切内容,包括自己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事无巨细地发在了reddit上面,并且生怕人不信,还在文末强调,“以上内容,不是幻想,也不是假故事,没人能编出这么详细的故事,这就是我的生活,信不信由你。” 后来的事估计你也猜到了,骗局败露,阿南德被美国警方逮捕,但并没有判刑。他和大学达成了认罪协议,大学把他开除,遣返回了印度。
阿南德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戏剧性的骗局,假如他自己不说,或许他永远不会被发现。但是,一切都结束在,他选择把自己的计划公之于众。 他这个自曝的动作很耐人寻味,而且这还不是孤立现象。
很多骗子,或者做了坏事的人,总是忍不住把自己做的事曝出来。 比如,美国著名前杂志记者斯蒂芬·格拉斯,他从1995年开始在《新共和》杂志工作。《新共和》是1914年成立的老牌杂志,在美国影响力很大,主要刊登政治和社会评论。格拉斯在《新共和》工作的时候,写了700多篇报道,而且篇篇内容充实,细节丰富,很有“现场感”。
但是,他写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杜撰的。尽管后来他失手败露了,但他造假的具体手法没人知道。但离开杂志社后,他写了一本小说,叫做《寓言家》,讲了一个病态的骗子是怎么伪造新闻的。虽然是小说, 但就内容来看,完全称得上是他的自传。后来,这个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名字叫《欲盖弥彰》。
再比如,美国的弗兰克·阿巴内尔,从16岁到21岁,给自己伪造了一堆身份,包括空军飞行员、教师、医生。他被很多国家通缉,被拘留了两次,都逃了出来。后来他被美国判刑5年,出来后,当了FBI的安全顾问。他也写了一本自传,书名叫《猫鼠游戏》,2002年被斯皮尔伯格改编成了同名电影。
再比如,美国黑客凯文·米特尼克,他16岁破解了太平洋电信公司的密码,成了全球第一个网络少年犯。后来他还入侵过诺基亚、摩托罗拉、富士通等公司的网络,造成的累计损失高达4亿美元。后来,他写了好几本书,比如《欺骗的艺术》《入侵的艺术》《线上幽灵》,专门讲自己过去的骗局和手法。
再比如,美国20世纪的银行大盗威利·萨顿,他先后抢过100多家银行,被抓三次越狱成功。萨顿每次抢劫银行都穿得十分体面,没有开过一枪,就抢来了200多万美元。他也写了一本自传,叫做《钱就在那里》,讲的就是自己不开枪就能抢到钱的所有手法,至今被当作“人心操纵术”的经典案例。
你看,行骗明明是不光彩的事,但他们反而把它当作自己的作品,并且要向世人宣扬。为什么骗子总喜欢自我剖白?
心理学上,有这么几个解释。
第一,为了自我确认。骗子行骗时,不能把自己的骗术告诉别人,但是,他们又觉得自己很聪明,自己的能力需要认可。于是,他们会自曝骗局,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第二,认知失调。骗子在行骗的时候,可能也并不是完全自信的,内心的道德感和做坏事这个行为,可能会产生冲突,这时,自曝,就有可能是他们缓和内心冲突的方式。
第三,寻求社会认同。骗子对自己做的事儿可能心里没底,但是,把它公布出来,就有可能收到同类的支持,这种支持会增强他们自己的社会认同和自我价值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站在全社会的反面。
总结起来,这些都可以归为一点,这就是,骗子往往需要强烈的认可。不管是为了强化内心的自信,还是为了冲淡内心的焦虑。他们做了坏事,但不能声张之后,内心的空缺,总是需要别人的认可来填满。
有一个成语跟这个状态很像,叫做“锦衣夜行”,原本的意思是,穿着华美的衣服,但只能在夜间行走,别人欣赏不到。
还有一个类似的寓言。说的是,犹太人的安息日禁止赌博,但有人违反了这个规定,偷偷参加赌博。怎么惩罚他呢?不是彻底禁止他赌博,相反,还要让他一直赌,还要让他一直赢,但这个赌局是秘密的,外人不知道。
他永远无法把这种隐秘的快乐告诉别人,因此赌博中获得的奖赏,也变成了一种惩罚。
回到骗子的故事也是一样。假如做一件事,出发点是错的,即使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也无法实现自我认同,反而需要更多的外力去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