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磨一剑!中国新能源车用4大阳谋+5招,成功突破西方专利封锁

寂静之夜绘影 2024-12-23 16:48:48

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成了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尽管美西方围堵打压、贬低抹黑,依然没能阻止中国新能源车的不断崛起。

其实,科技变革就如滔滔洪水,任何打压抹黑都阻止不了大势所趋。差别在于谁具有前瞻性眼光,提前进行全面布局,谁就能抓住其中的巨大红利。

正所谓,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

在这百年里,美西方凭借掌握着燃油车领域的专利技术,以及制定的行业标准,使得它们在燃油车领域具有超强竞争力,并能够在全球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同时,也为西方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保护机制和垄断地位。

中国企业想要发展传统燃油车,基本只有两个途径;要么向它们支付高昂的专利许可费用,要么采用技术含量较低的变速箱。这样一来,美西方就能一直占据着燃油车全球市场主导地位,中国只能成为它们的“加工厂”和消费市场。

1992年,81岁的钱学森在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信中建议:“我国汽车工业应该跳过用汽油、柴油阶段,直接进入减少环境污染的新能源阶段。” 邹家华副总理看到后及时回信,并在信中与钱学森探讨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问题。

在当时,钱学森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构想并非偶然,而是认识到传统燃油车对能源的巨大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而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石油资源的供需成为国际矛盾正日益突出。同时,燃油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破坏,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钱学森还结合当时电池工业现状,详细分析了氢化物——镍蓄电池汽车的行驶里程,他认为充一次电后,可达250至300公里,是完全可以进入实用的。

1993年,钱老再次提出“民用汽车一定要电气化,用蓄电池”。而且,在“863”计划中,我们国家已突破氢化物,镍电极电池,正在开发中。所谓“863 计划”,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关键时期,我国组织实施的一项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该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为什么不立即下决心搞电动汽车,跳过汽油车这一阶段呢?

在钱老的强烈建议下,邹家华副总理肯定了钱学森关于跳过汽油柴油阶段,直接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想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邹家华还提到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挑战,如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并表示会认真研究和考虑钱学森的建议,协同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制定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因此,发展新能源车就开始成为中国跳过西方在燃油车领域技术封锁的方向。从具体政策和发展历程来看,2001年是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那一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政策。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就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用了5招来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

1、用电动机代替西方车企投入无数金钱和精力研究了上百年的发动机;比如中国的永磁同步电机,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里面除了涉及到专利技术,还有核心材料方面的优势,让西方难以攻破。

2、取消变速器,同样让西方花费无数金钱与精力的变速器技术门槛被打破。

新能源车通常使用电机和减速器来取代传统燃油车中的变速器。因为电机具有较宽的转速范围和扭矩输出特性,能够在较宽的车速范围内提供足够的动力。

在一些新能源车型中,还会采用单速变速器或两挡变速器,其结构和功能与传统燃油车的复杂多挡位变速器差别很大。单速变速器的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大多数日常行驶需求;而两挡变速器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高速和低速的性能进行优化。

3、采用更高强度、轻量化的新型材料来代替传统的铁质底盘结构。

比如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及高强度铝合金等,不仅极大减轻车辆底盘重量,还能进一步提高了强度和刚性。并且采用底盘一体化设计,将电池包与底盘进行优化整合,不仅优化了车辆的重心分布,提高了稳定性,还节省空间,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

在传统燃油车减震器方面,使用智能空气悬挂、电磁悬挂等技术,通过传感器来实时监测路况和车辆状态,自动调整悬挂的硬度和高度。实现底盘系统的电子化和智能化控制,提高响应速度和精度,提供更舒适乘驾感。

4、采用电力和智驾结合,优化了传统燃油车发动机和变速的驾驶质感,并加强内部配置的享受。

所谓驾驶质感,指车辆在加速、减速时,动力输出的及时性和顺畅性。良好的动力响应能让驾驶者感到车辆的动力随心所欲,没有明显的迟滞感。比如转向精准度、悬挂系统对车身的支撑和稳定性、车辆在弯道中的姿态和抓地力等性能。

传统燃油车对驾驶员的操控技术要求会高于新能源车,很多车主喜欢听到发动机咆哮的声音,还喜欢通过一系列技术操控动作来体验驾驶乐趣。新能源车改了,主打就是降低操控技术要求,极大提高了乘驾安全性。

这就是典型的用科技解放劳动力,符合人们追求简单便利,舒适的本性。

5、不再给车辆进行分级,中国10几万的新能源车用上了国外100万车的配置。

比如各种车载充电器,皮革座椅,恒温座椅及电动按摩等功能。在新能源车上,很多传统燃油车需要手动的功能,如使用空调,播放音乐,使用导航等等,几乎都已经变成了用语音传达指令来搞定,极大提高了驾驶安全。

这种“亲民”配置,直接把传统燃油车领域里的严格“等级制度”打得措手不及。

中国新能源车能够迅速发展,除了各大车企的努力,国家层面的四大“阳谋”举措更是为新能源车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

1、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发展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扩大开放,引入特斯拉,同时积极出口新能源汽车。因为引入特斯拉极大刺激了国内新能源车企的竞争,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

这个道理很简单,当没有压力的时候,大家就缺乏动力。而且,有一些新能源车企纯粹就是为了骗取国家补贴,在创新突破方面就是在混日子。

同时,国家政府也呼吁国外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允许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没有国家的力量,光靠企业就经不住西方资本主义围剿。

2、坚持以人为本,着眼提高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实施大规模补贴,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让高品质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之前补贴给车企,后来减免车购税,现在又搞汽车以旧换新补贴。

这不仅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还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本质上是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某些人跟着西方的煽动,指责国家的补贴政策。事实上,美西方在推动燃油车取代马车,包括美国、欧洲、日本汽车在打开市场的时候,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3、利用中国的独特优势,鼓励企业展开进行创新竞争发展。通过政策扶持,为新能源车提供容错试错的机会。同时,中国利用独特的体制优势来推动“产学研”结合,让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各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4、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长期投入布局,形成全产业链,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靠车企来投入几十年都不能回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不现实,他们根本就承担不了。

比如电力发展投入,虽然新能源车使用的是蓄电池,但充电需要有稳定的电力基础设施来提供。中国在电力方面的发展,以及电力普及率绝对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还有电池产业链,在2019年,中国就完成了全球电池原材料生产工作的80%以上,涵盖从采矿到精炼,再到成品电池生产的全条产业链。尽管稀土大部分在中国境内,但锂矿和钴矿实际大多位于非洲和拉丁美洲,而在那些地方掌握这些贵重金属矿的也主要是中国公司。

比如在民主刚果14个最大的钴矿中,其中有8个在中国公司手里。中国企业能够取得这些矿产的开采权,主要得益于我国从60年代就开始援建非洲,发展友好关系。没有国家力量为后盾,企业在外面站不住脚。

为什么西方不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呢?

在有些人眼里,美西方在燃油车领域主导全球市场上百年,它们的技术搞新能源车应该是易如反掌。于是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西方不是搞不了新能源车,而是这个领域没有发展前景。

甚至还有些人被站在美西方阵营的某些利益集团和“公知”煽动,说新能源车电池污染问题无法解决,所以人家不屑搞这个。

请问一下,美西方发展燃油车干嘛?大力发展和推广马车不就好了吗?

美西方大力发展核能干嘛?为什么不继续使用柴火呢?

事实上,不是西方不想发展新能源车,而是它们没有这个条件。首先,美西方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投资巨大,并主导全球市场,让资本放弃它们主导的燃油市场利润,再投入海量资金和精力发展在基础产业链上不占优势的新能源车,这根本就不现实。

西方是资本主义社会,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太大,回收成本时间太长了,企业不会去投资。最现实的一个例子,电力基础设施方面得先普及才行。

还有一样非常关键,那就是新能源领域里面的很多核心材料它们缺乏。此前我们把西方神化了,忽略了原材料才是根本。在没有原材料的情况下,再牛逼的厨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比如稀土资源: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种类齐全,中国稀土矿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常年保持在60%以上。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1月发布的报告称,中国稀土储量达4400万吨,占全球40%;但是,全球约90%的稀土加工产能都集中在中国。

比如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镓生产国。2023年全球镓的产量共730吨,中国镓产量约为701吨,占全球产量比例达90%以上。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大的镓生产国,主要得益于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和强大的铝锌加工能力。

再比如镝:这是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稀土元素。根据欧盟的一项分析显示,中国占据全球镝产量的84%以上,而精炼加工产量能力更是100%。换句话说,中国在全球市场占据绝无仅有的主导地位。

在钕铁硼磁体中添加2%~3%的镝,可显著提高磁体的矫顽力,使其更不容易退磁,延长使用期限,已成为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必需添加的元素。在新能源车领域,中国的永磁同步电机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就离不开这东西。

前些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演讲,指控中国对上游产业链“卡脖子”。就是因为我们在高科技领域原材料方面占优势,包括美西方引以为傲的高端芯片和半导体,核心原材料都在中国手里。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金属资源储量、产业规模或技术创新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这得益于国家长期的科研投入、产业布局以及丰富的资源储备等。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所以,不是美西方不想发展新能源车,是他们没这条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西方列强用枪炮从我们国家抢夺原材料去发展经济和科技。如今,中国通过几代人忍辱负重的努力,不断突破各种科技难关,终于站起来了;它们不敢再来明抢,只能搞围堵打压和贬低抹黑这套。

但是,科技发展是大势所趋,美西方围堵打压和抹黑,只是掩耳盗铃。在西方列强的思维里,别人有资源,也有相关技术,但不许人家自主发展;只能由它们来主导全球市场赚钱,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什么叫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说简单点就是通过产业升级,把那些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饰品打成白菜价,让大家都够得着,用的起。如果我们只能跟在美西方后面制造低端产品,企业永远都没有钱给工人提供高工资和高福利。

比如在九十年代,有多少人想过自己这辈子能够买得起一辆小汽车呢?

在九十年代,有多少人想过自己能够买得起手机,还不操心话费超标呢?

以前装一部固定电话轰动全村,接打电话都要钱,话费贵得需要卡着时间。以前买个黑白电视全村围观,还需要稳压器,整天捅鱼骨天线来接收信号。在2000年前后,要买一部手机,很多人可能需要省吃俭用至少半年以上才能实现。

为什么那时候会那么贵呢?

因为核心部件是西方的,连打电话的网络信号都是用它们的,咱们要用就得支付高额的专利费。包括咱们生产低端产品的设备都是它们制造的,很多工厂辛苦赚一年钱,它们来维修一趟机器就没了。

这就是产业链不能自主,始终要受制于人的悲剧。换而言之,只要咱们中国无法突破美西方的科技封锁,那我们只能一直停留在那个时代。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要努力让中国人民奔小康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家不妨倒推三十年看看当时的生活品质,再倒退六十年看看那时的生活状态,就知道共产党的伟大,就知道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坚韧。

聚沙成塔,集中力量办大事,这需要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优越的体制。如果共产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不认为咱们中国能够在几十年内,在众多领域面对先发展上百年的美西方能弯道超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全球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未来,不管是在高科技领域,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还将继续突破,以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发展新能源车,三十年磨一剑,必然光芒万丈!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