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来自远方的朋友,他们对上海充满了向往,渴望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说:“上海不只是上海人的上海,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来了上海,就是上海人”。
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思。
让我们谈谈“竞争”。
对于那些渴望在上海立足的人来说,竞争意味着共享资源,争取机会。他们认为,只要来到上海,就应该享有与本地人同等的地位和福利。这种观点源于对平等和机会的渴望,但同时也反映了对资源分配和公平性的理解差异。
我理解他们的渴望,但竞争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它还关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上海的繁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当外来者希望共享这份繁荣时,他们也应该尊重本地的文化、规则和历史。真正的竞争,是在公平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们来看看“生存”。
在上海,生存的压力确实存在,尤其是在就业市场。一些外地朋友采取了极端的“内卷”策略,放弃社保、双休,甚至自愿加班,以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获得优势,但长期来看,却损害了个人权益,破坏了行业生态。
我并不赞同这种“内卷”文化。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牺牲自我,而在于提升自我。上海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的开放、创新和包容。我们应该鼓励健康、可持续的竞争,而不是无底线的内卷。只有这样,上海才能持续繁荣,成为真正的“全国人民的上海”。
再谈谈“故乡”。
对于那些来自贫穷落后地区的朋友,他们对家乡的现状感到痛心,但又无力改变。他们选择离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回馈家乡。然而,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他们不仅在上海取得成功,更能够将这份成功带回家乡,帮助家乡发展。上海不可能接纳所有的外地人的,并不是来了就能落户,就能扎根的。到他们无奈只有回家乡的时候,想想看,他们的家乡会是怎样的面貌?
上海的繁荣,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同样,每个地方的发展,也需要人才的回归和智慧的贡献。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家乡,都能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那么,真正的“全国人民的上海”就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