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条件就有什么活法。像拿着100块钱,去吃路边摊能吃的很好,可以不去星级餐厅。
小时候,我记得妈妈煮了一大锅的杨树叶子,泡在水里,随后让全家人吃。
春季的时候,一家人都在采摘洋槐树上的花蕾。
有人将树枝用斧头砍下来,扔到地上。
一家人都将地上树枝上的洋槐花摘下来,可以用来炒菜,可以蒸熟了吃。
洋槐花比杨树的叶子好吃多了。
后来,土地下户以后,就再也不吃杨树叶子、洋槐花了。
这些东西,采摘困难,而且并不是非常好吃的。
特别是杨树叶子,吃起来都是苦的。
人不是吃不饱饭,根本就不吃这些东西。
还有良人说的什么榆皮面,也是非常难吃的东西。
就这样的东西,老人经常说榆皮面好吃。
其实,现在,根本就没有人做榆皮面吃。
都是吃不饱饭的日子,无可奈何的选择。
人有白面吃,怎么会喜欢吃黑色的面?
有白面吃,怎么也不不会喜欢吃玉米面,不会喜欢吃红薯面。
孩子,尝过一次红薯面、榆皮面之后,就再也不吃了。
一说回到过去,要重新联合起来,就感到可怕。
土地、庄稼一切都是生产队的时候,老百姓就是连饭都吃不饱的。
指望通过分配,就可以吃得饱,穿得暖,住得起,就是在做梦。
经历过一切都是靠分配的时代,就只能什么都分不到的。
在可以推荐上大学的时代,倒是村支书的儿子和女儿都上了大学,其他人根本就轮不到推荐的机会。
暑假里,经常就是一群人围在麦秸垛的旁边,人都从麦秸里捡麦粒。
颗粒归仓,一粒小麦也要捡起来,拿回家来吃。
等到土地下户,再也没有人从麦秸垛里捡麦粒了。
但是,我小时候,印象中,就是再做这样的事情。
其实,一堆麦秸垛,全部的人来捡,也捡不出一斤小麦。
人吃不饱饭的日子,真的是不堪回首的。
后来上了大学,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农村,一切才好起来。
离开之后,再也不愿意回去,再也不想去小时候吃不饱饭的地方。
如果一个人希望生存环境出现根本的变化和进步,努力奋斗就完了,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可以减少社交。
通常来说,独来独往能最大限度的屏蔽不和谐的人事。前提是能耐得住寂寞,能掌控情绪。
独来独往的时候,人心情平静,不会大起大落。
反而是在人群之中,人的情绪容易大起大落。
多少夫妻,就因为一句话吵架、打架,甚至离婚。
反而是孤独,最能够让人情绪稳定,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