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一场慈善晚宴上,觥筹交错间,一位当地知名企业家被警方带走,他的被捕引发了全城轰动,有人震惊,有人疑惑。
谁也想不到,这位身家亿万又乐善好施的慈善家,竟然和多年前那起震惊全国的银行抢劫案有关,更令人震惊的事,他在被捕时身家已超4亿。
石二群究竟经历了什么?他最终又是怎么被警方锁定的呢?
同伙反目与科技助力:16年逃亡终结
他经常教育孩子们说“不忘初心,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句话听着很讽刺,不知道他是想让孩子们记住,还是在质问自己做了亏心事。
2014年,石二群与他的第四任妻子迎来了儿子的诞生,但他却高兴不起来,孩子越长越大,相貌竟然越来越像家里的司机,这让石二群心中充满怀疑。
为了弄清真相,确认孩子是否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他决定带孩子去做亲子鉴定,在亲子鉴定的过程中,需要采集孩子的指纹。
石二群当时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指纹,未来会成为警方抓捕他的重要线索和铁证,2015年,同伙李付利因再次抢劫被捕,为了减刑供出旧案,还把石二群供了出来。
警方把当年劫案的关键证据:现场遗留的毛发和石二群的DNA进行了技术对比,最终确认了他的身份。
彼时他正在老家参加公益活动,面对警察异常平静,还感叹“可惜没赚到15亿”,这场迟到的审判印证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么石二群是怎么走上犯罪的深渊的呢?
从包工头到亡命徒:被“逼上梁山”的罪恶起点
石二群出身河南驻马店贫困农村,初中辍学后到郑州工地打工,凭借头脑灵活成为包工头,然而,高达70万元工程款屡遭拖欠的困境让他陷入绝境。
他铤而走险,花了800元在“黑市”买了五把改装枪,想以此震慑开发商,要回拖欠的工程款,不料,开发商反咬一口,指控他持枪勒索,甚至还狮子大开口索要20万封口费。
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本已走投无路的石二群彻底绝望,妻子的哭泣,女儿渴望读书的神情,工友们充满失望的眼神,这些都像锋利的刀刃,狠狠地刺痛着他的内心深处。
“既然要不回钱,不如去抢银行!”这样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不停盘旋,如同魔鬼在他耳边低语,最终,他被这个可怕的想法控制,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1999年12月5日,他纠集4名同伙,精心策划并实施了“12·5”银行劫案,短短5分钟内抢走208万元现金,并开枪打伤保安和柜员后逃之夭夭。
由于当时监控设备不完善,案件一度成为悬案,事后,主谋石二群分得120万元赃款,同伙平分剩余88万。
石二群带着赃款开启了长达16年的逃亡生涯,他改名换姓,利用这笔钱投资房地产,恰逢行业红利期,迅速积累财富。
名下公司涉及地产、酒店、旅游等领域,成为了身家数亿的“慈善企业家”,发家后的石二群成了家乡的“大善人”:出资修路、捐建学校、资助孤寡,甚至当选政协委员。
然而,这些善举背后是他对罪行的恐惧,他曾坦言:“做善事是为了减轻心理负担,怕遭报应”。
更讽刺的是,他一边塑造“好老板”形象,一边过着奢靡生活,娶4个妻子并生育12个子女,家庭关系“和谐”到妻子们能同桌聚餐,这种分裂的人生,暴露了他试图用金钱掩盖罪恶的侥幸心理。
结语
石二群的案例并非孤例,类似“黑金洗白”的剧情曾在张子强、叶继欢等悍匪身上上演,他们凭借暴力敛财后试图转型“正当商人”,但最终难逃法律制裁。
与这些纯粹凶徒不同,石二群的堕落始于社会不公,却选择用极端手段“反抗”,最终在欲望中迷失。
他的故事警示:任何通过犯罪实现的“逆袭”,本质是空中楼阁,所谓“盗亦有道”的江湖义气,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同伙因分赃不均或落魄而揭发,恰恰是人性真实的写照。
信息来源:
登载于新京报2017年04月28日关于“亿万富豪”受审 18年前抢银行208万元的报道
登载于法制晚报2017年05月01日关于劫犯潜伏16年被抓时成亿万富豪 被指有4个老婆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