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熬的暑假终于结束了,家长们终于舒了一口气,暑假期间,神兽们化身“吞金兽”,让家长大呼受不了。盘点下来,家长们忍不住捂胸口。
神兽吞金有术暑假里,一些家长在各种恐吓式营销下,纷纷为孩子报了各种夏令营、各种特长班,花钱如流水。
如果仅是这些花费,家长还真没啥可抱怨的,这玩意呢,根本就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但提起学科课程的学习,家长的脸可就黑了。虽然相比于各种夏令营的费用,课程补习的费用不算是大花费,但课程补习可不是愿打愿挨的。
因为课程补习,家长大多是被胁迫参与的。这种胁迫,是环境暗示,是心理压力。
补习课程虽然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反感,但他们不得不选择让孩子参加。预期中,如果不参加,可能会让孩子开学很难受。
但如果不去参加,考试中常常会有10——15试题是课堂上不会讲的,因为超出教学范围。
可是,补习班孩子却能得到学习机会,这让他们这些参加补习班的学生占尽优势。
尽管课堂不讲,但这并不违反有关要求。所以,家长还没什么办法。
这种课堂不讲,但考试又考的情况,逼迫得家长不得不让孩子参加补习。
从表面看,教师并没有开办辅导班,也没有强迫学生参加特定补习班。但实质上却又与校外补课教师勾结,以“课程标准”没有安排相应知识学时为理由,暗示学生“你不辅导,后果很严重”。
结果,学生和家长反复权衡下,只能忍痛掏钱补课。
一番操作后,家长发现,自己的腰包又一次瘪了下去:有的家长在暑假里仅仅是学科辅导,就支出了20000多元。
家长的愤怒和盲从即使实施“双减”政策,可家长和学生也不敢在暑假掉以轻心,只能拼命地“卷”。
盲从,使家长沦为学科辅导的帮凶。
所谓“没有市场,就没有伤害”,如果家长思想意识都能到位,都能抵制学科辅导,那么辅导市场自然就萎缩了。
解决问题首先要解放思想。家长必须破除“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毒思想。老实说,这种观点误导了家长几十年了。
孩子能不能在学习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其实主要取决于孩子。如果孩子有这个天赋,自然值得在这方面发展;如果孩子没有天赋,也就是我们说的“不是那块料”,就没必要向那个方面发展。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承认:读书真的是要讲天赋的!
田先生是公司高管,在香港工作,年薪五百万。他有三个孩子。两儿一女。在孩子身上,夫妻俩人是倾尽心血的,先后把三个孩子送到英国,花费巨资。
但最终三个孩子没有一个走得更远。如今独立了,他们还需要父母接济才能度日。
田先生的三个孩子,可谓在“起跑线”上就赢了99%的人,但这并没有让他们获得更大优势。
不仅田先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牛不喝水强按头”的做法最终几乎没有不失败的。
所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认知。
结语教育的混乱不仅仅体现在各种补课班,更体现在上辅导班。这些年学生学科辅导,收费高昂,效果却难以评估。这既反映了部分家长的不理智,也显示了教育行政管理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反映了部分教师的道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