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乡村,华人以其独有的方式,已融入世界各个角落。无论在哪里,华人都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找到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他们既能刻苦耐劳,也善于抓住机遇,通过经商、设立餐馆、开设杂货店等方式,在异国他乡创造出一片天地。
不过在所有华人中,新加坡的华人与文莱的华人却有明显的区别。这两个国家中的华人占比差异极大,其中一国华人占比达到惊人的75%,而另一国仅约10%。然而,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方面,两国展现的立场却出乎意料地形成了鲜明对比。
新加坡的华人怎么来的?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与马来西亚隔柔佛海峡相望,南临印度尼西亚的廖内群岛。它由主岛和周围63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为728.6平方公里,赤道横穿其南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新加坡成为了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连接东亚与南亚、欧洲的海上咽喉。新加坡是典型的城市国家,但经济却异常发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据2022年数据显示,新加坡人口约568万,主要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其他少数民族组成。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赋予了新加坡独特的国家特色,多种语言、宗教、文化在这里和谐共处。
在公元三百年左右,中国的史料中记载,新加坡当时称之为“蒲罗中”。那时,它主要被作为航海贸易的中途补给站。随后,这个地区更广为人知的名称变为“淡马锡”,在11到13世纪期间,它频繁遭到朱罗王国和爪哇王国的侵扰。直至1299年,由三佛齐的王子桑·尼拉·乌他玛所建立,古代新加坡王国正式成立。
1819年,英国人斯坦福·莱佛士抵达后,正式将新加坡建为英国的殖民地,开启了新加坡港口的黄金时代。二战期间,新加坡一度被日本占领,战后则恢复英国的统治,直到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联邦。但由于种种原因,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最终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自独立以来,新加坡在李光耀总理的领导下,迅速从一个贫穷的渔村变身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新加坡在19世纪20年代转变成英国的交易海港时,岛上已经有数千马来居民和20至30位华裔居民定居。在成为英国殖民地后,大量华人移民涌入新加坡,他们大多数是苦力、汽船上的工人等,大多来自福建、广东和海南。当时许多华人并不打算永久定居,新加坡的华人也只有约10%出生在新加坡。
可在清朝中后期,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土地资源的紧张,加之连年战乱与天灾,广东和福建两省的民众生活越来越艰难。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福建地区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民不聊生。面对家园的荒凉和未来的不确定,不少人开始考虑离开祖国,远赴南洋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随着一批批穷困潦倒、怀揣梦想的华人踏上南下的旅途,下南洋的详细经过也逐渐清晰。在缺乏现代交通工具的年代,他们基本都选择了海路。因为新加坡地处战略要冲,是连接东亚与南亚、欧洲的重要贸易中心,道光年间,新加坡正式对中国开放,作为一个自由港,它吸引了大量寻求经济机会的华人移民。其中,许多来自广东和福建的移民因语言、文化的相近,选择了新加坡作为他们的新家。
到达南洋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语言不通、风俗差异、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许多华人初到南洋时倍感失落和无助。他们多从事劳力密集的行业,如橡胶园、矿场、建筑工地,长时间的高强度体力劳动成了他们的日常。尽管生活极其艰辛,但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辛勤的劳动,逐渐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
新加坡华人寺庙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人开始经营小本生意,如开设杂货店、餐馆等,逐渐形成了具有华人特色的经济体系。这些华人移民也致力于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社团、学校和寺庙,通过举办传统节日、婚礼等活动来传承中华文化。
华人餐馆
华人占比巨大,为何反华?新加坡军事实力差,但又坐拥极好的地理位置。所以新加坡很大程度都需要攀附强大的国度。在全球外交领域,各国行动的首要考量总归是本国的利益。新加坡之所以发达,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产业转移有紧密的联系。目前电子半导体工业更是其一大重要支柱产业。这些都是跟着美国和西方的脚步,才的得来的好处。
通过与世界超级大国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新加坡能够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支持,这对于提升其国际地位至关重要。加上美国是新加坡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在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都有着紧密的合作。站在美国一边能够确保新加坡与美国之间经济往来的稳定性,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具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新加坡地处战略位置要冲,控制着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航道,对于维护其国家安全和海上通道的畅通十分重视。美国在新加坡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为新加坡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全保障,减少了其面临的外部威胁。在新加坡看法中,美国部署的军队并不带有殖民的色彩,相反,这一举措使得他们感到更加安全。
文莱华人占比极小,为何亲华?文莱正式国名为文莱达鲁萨兰国,位于婆罗洲岛的北岸,东北部临南海,三面环抱马来西亚的沙捞越。文莱国土面积仅5765平方公里,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位于沙捞越的两个不连续部分之间。尽管面积不大,文莱却拥有复杂多样的地形,从平坦的海岸线到内陆的丘陵和山脉,再到覆盖着原始热带雨林的深厚地带应有尽有。
根据最新数据,文莱的总人口约为43万,文莱马来人是国家的主体民族,约占总人口的66%,其他包括华人、土生马来人、达雅克人等。官方语言是马来语,同时英语具有很高的使用频率,是教育和商业中不可或缺的语言。伊斯兰教是国教,对文莱的政治、法律以及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纵观文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世纪,当时的文莱是苏門答腊的斯里维吉亚王朝的属地。以后,它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贸易中心和港口,吸引着中国、印度以及阿拉伯的商人。到了15世纪,文莱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势力一度延伸到菲律宾的部分地区和整个婆罗洲岛。然而,随着欧洲殖民势力的入侵,文莱的领土逐渐缩小。19世纪中叶,文莱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国,直到1984年才宣布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文莱华人的历史始于15世纪晚期,当时中国的明朝海上贸易欣欣向荣,许多商人和冒险家纷纷航行至东南亚各地,寻求贸易机会。这一时期,其中一部分中国商人达到了文莱,这是文莱华人历史的萌芽期。他们最初是以经营贸易、农业为主,逐渐在当地扎根。
到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一些华人开始在文莱开办种植园,种植橡胶、胡椒等经济作物。这一时期,文莱的华人社区逐渐形成规模。19世纪末,随着英国的介入,文莱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国。在英国的保护下,文莱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许多华人抓住机遇,从事贸易、零售业和其他商业活动,财富和影响力大大增加。
文莱很富有,这主要得益于它与中东富豪国家一样,依赖石油资源实现财富的积累。得益于在其领海周围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藏,文莱因此能够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文莱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但它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让各个民族能和谐共处。文莱华人在长期的交往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保持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加上文莱的地理重要性不及新加坡,美国对其也不甚关注,但这个国家却处于马来西亚的紧密关注之下,曾经面临被并吞的威胁。此外,随着中国力量的崛起和对南海控制权的需求加剧,寻求区域内部分国家的支持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文莱和中国互利合作,借中国之力不仅建设了新港口,还建造了淡布隆海上大桥,成功连接了被马来西亚几乎分隔的文莱两个部分,有效避免了马来西亚的潜在侵蚀和并吞风险。
淡布隆海上大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文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使得文莱和中国的关系更加紧密。对于文莱华人来说,中国不仅是远祖的故乡,更是文莱经济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因此,他们对中国抱持着更加积极和亲近的态度。
结语总而言之,新加坡和文莱华人对中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各自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认同、政治经济考量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反华”或“亲华”,而是更加复杂和多元的国家关系和民族情感的体现。理解这种复杂性,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华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样性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