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
文|卓而不凡
编辑|卓而不凡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董倩,北大学霸出身,可谓人送外号"大长今"。她入行时期正值央视新锐力量大举补充,当时的笔试都是历史常识题,她信心满满,一鼓作气通过了面试。
可当她真的进入那个"钢铁战场"时,才发现自己离专业主持人差得远呢!同事们都是老油条,见她是新手就置之不理、视而不见。
刚入行时,董倩说话结结巴巴,鞠躬都尴尬。有的时候,同事会在片场来回走动,故意勾起噪音干扰她的录制。
董倩受不了这种"冷暴力",一度萌生了退意。别看她考了北大,可说到底还是个乡下姑娘,父母殷切的期望她好不容易才进了央视,如果就这么半途而废,她有愧于所有人的期待。
于是,董倩硬着头皮在电视台里死磕下去,彻底进阶的机会来自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临危受命,她奉旨直飞灾区,亲身采访那些被生生掩埋在废墟里的惊魂。和坚守现场的同事们反复交流,她渐渐摸索出了独特的主持风格。
"当时我身边血肉模糊的场面不断上演,那种生命临终前的惊慌失措,除非亲身经历,否则谁也难以体会。"多年后,董倩仍对此记忆犹新。
"在那种极端环境下,我忽然意识到,大家都活在一个高度矫枉过正的环境里。电视新闻为了吸引眼球,往往把自己对号入座了,人为制造虚假的戏剧性。但真正的生命教训,往往来自最残酷的质朴。"
回到北京后,董倩自己梳理了这样的认知,决定以另一种方式主持新闻节目:采访者应该用犀利的问话引出被采访者最真实的想法,哪怕是痛苦、愤怒、杂乱,只有这样,观众才能体会到当事人的真实遭遇。
15年后,这份对"电视真实性"的执著,让董倩成为了"央视名嘴"级主持人,主理多档重磅新闻常设节目。然而,她的采访手腕也饱受争议和批评。比如抗震救灾时期,她用犀利的语言刺激受访者爆发情绪,虽然赢得高收视,却也被指"冷血无情"、违背职业操守。
"我没想到,一个求真的决心,会被如此曲解和诟病。"董倩说,"话说回来,每个人做新闻都有自己的方式,我虽然采访方式直白了些,但无疑最贴近真实性,把当事人的痛苦和愤怒原原本本呈现在观众面前,也没带有任何倾向性。"
19年,董倩采访一位凉山大火中痛失同事的消防员,用"刁钻"的方式追问他内心的悲伤与愤懑,再次引发网友的谩骂。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这种采访手法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毕竟,生命短暂,我们当然也有资格去了解它的痛苦。"
20年,武汉疫情爆发,危急关头,53岁高龄的董倩第一时间请缨奔赴一线。不远万里,亲临现场,哪怕在极度劳累下也披星戴月,无私付出让观众看到了比官方新闻更多的残酷和感人画面,她的报道赢得无数人的赞赏和感动。
看完董倩的经历,我意犹未尽。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她坚持不懈的追求,正是我们这个行业应有的职业操守。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对事实真相的执着,对生命的朴素关怀,以及对大众的无私奉献。
当代社会,我们被纷繁复杂的信息环绕,生活越来越快节奏,容易忽视生命中最质朴、最原始的体验。
但正如董倩所言,"生命因太过朴素而被我们忽视,如果不是这些肉眼可见的痛苦和挣扎,新闻又如何引发共鸣?"
我深有体会。作为记者,我们的使命就是还原事实真相,让观众亲身体会事件的来龙去脉。董倩独特的采访方式,就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她不惜引发争议,也要把当事人最原始、最真实的情绪展现出来,让大家切身感受事件的沉重。
比如2019年的凉山大火,董倩刻意引导那位痛失战友的消防员宣泄愤怒,用犀利的语言"挑拨"他,让他的悲恸与不甘喷涌而出。观众虽然一度被这种"无情"的作风所震撼,但事后也有人表示,董倩的做法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灾难的残酷与救援人员的不易。
生命的可贵就在于此。它平凡朴实,却也苦难重重。我们往往被精心包装的事物所蒙蔽,对生命最原始的体验视而不见。但董倩用她独特的方式,将这些原汁原味呈现在我们面前,喚醒了我们对"真实"的渴望。
正如她自己所说:"新闻就是这样,有故事才有传播的意义。"是的,新闻工作者的天职,就是将平凡的故事讲述出来,让大众从中获得共鸣、体味人生的可贵。
所以,董倩即便遭到了一度的非议,但她的坚持是值得钦佩的。
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新闻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同理心呈现百姓的喜怒哀乐,用真诚将人性的温度传递给大家。这正是新闻人应有的职业操守。
我们这个行业,容不得虚假做作。董倩之所以会引起争议,恰恰是因为她摒弃了新闻界一切造作的东西,坚持以最朴实的方式报道事实真相。这种做法虽然有些突兀,却最符合新闻的初心和良知。
所以,我由衷地为董倩的坚持喝彩。作为一名资深新闻工作者,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忠于事实,关注民生,呈现真相。她哪怕遭到非难,也从未放弃这个信念。正因如此,董倩才能在57岁的高龄仍活跃在新闻一线,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历史。
"我究竟是在做新闻,还是在讲故事?也许两者本就该有交集。"如今,57岁的董倩渐入耄耋,但她仍在为"电视真实性"而奋斗。周围有人鼓励她退休,但她仍选择扛着镜头当年轻人使唤。
"因为,要讲中国故事,首先就要了解中国百姓的生活。唯有融入其中,才能把这些故事讲活、讲精彩。"提及未来,董倩依旧语重心长,"新闻就是这样,有故事才有传播的意义。"
她把内心化作一剂剂猛药,强行唤醒我们对"真实"的渴望。新闻如果丢失了质朴和鲜活,不过又是一份虚构的产品。往深处思考,生命原本就是一个过程,我们为什么要回避它的痛苦?
董倩的采访方式,虽然一度遭到谩骂,但她无疑已经完成了一个传奇主持人的使命:唤醒大众对于生命真实面貌的触摸和思考,让每个观众在看完她的报道后,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如果当世人都快要忘记"生命"的可贵时,这样一个主持便应运而生,她的工作正是在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生命的初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