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心帝王悲剧史,不昏庸却成昏君,有些幸运不如不要

曼梅聊娱乐 2024-09-15 19:04:32

若说平定匈奴之灾、功绩比肩汉武帝的汉宣帝这辈子做的最错误的决定是什么,那大概就是立他和许平君唯一的儿子为太子了。

和汉宣帝外主儒家内主法家的帝王手段不同,汉元帝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将之融入了自己的一生,然而作为一个上位者仅用儒家思想是远远不够的,可惜汉元帝认识不到这些,否则也不必背上“昏君”的名号了。

公元前75年,刘奭出生在皇家,和我们印象中的皇室不同,刘奭的家十分和谐。虽然母亲惨遭权臣毒手但汉宣帝对许平君的爱意不减,连带着对他们的孩子也颇为看中,当时的汉室主权还在权臣霍光一族手中,刘询顶住压力把他和许平君的孩子送上了太子之位,用心培养。

没有势大的外家,没有前朝的势力,外有权臣虎视眈眈,却凭着父亲对母亲的爱坐上了太子之位,这样的刘奭和历史上的其他皇子比起来无疑是幸运的。

坐上太子之位后他也只需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皇帝就好了,来自权臣的压力被汉宣帝一肩扛在身上,为儿子撑起了一片天。

霍家被彻底拔除后汉宣帝更是特意找了一个没有孩子性格温顺的女人做皇后,好让她能尽心照顾刘奭,对这个儿子,说汉宣帝掏心掏肺也不为过了。

可惜刘奭在学帝王权术时学偏了路子,一心钻到儒术那去了,看到父亲以法家手段治国后不但不趁机补足自己的不足之处还劝诫他要仁德。

这事换谁谁都忍不了,亲手把太子之位送到他手上的汉宣帝更是如此。

要知道汉宣帝早年流落民间甚至百姓不易,拿回政权后第一时间便是下达一系列利民政策,可见他真的把百姓放在了心上。

国家交给这种太子那百姓若是再过上苦日子怎么办?汉宣帝当即指出刘奭的不足,让他学学自己不能一心向儒,可惜刘奭没听进去。

预见未来的汉宣帝无奈感叹“乱我家者,太子也”,甚至几番想要换个皇位候选人,但是每每想到许平君他就又放弃了。

可惜在让他父亲失望这方面刘奭从没让他失望,汉宣帝走之前是留给了刘奭三个可以用的官的,但是一个外戚两个儒臣的组合虽然对刘奭有帮助,那也得他能镇得住才行。

刘奭上位一年,外戚史高就独揽大权,两个儒臣萧望之和周堪更是给他打起了下手。

刘奭到底是学过东西,知道这样不行,要打压外戚,所以他开始重用萧望之和周堪试图压制史高。

四个人在朝堂上斗来斗去,其他人不可能干看着,宦官石显将这些看在眼中,开始在刘奭面前说好话。

凭着讨人欢心的本事得到了刘奭的重用,刘奭想的很简单,宦官什么亲人都没有,肯定能为自己尽心。

石显就这样带着刘奭的信任开始了自己的夺权路,先勾结外戚后拉拢群臣,成功让刘奭大权旁落。

萧望之被石显一行人逼到自尽,周堪被贬为庶民,汉宣帝留给刘奭的助手一下去了两个,就剩一个率先独揽大权的史高了。

听闻自己的师父萧望之的死讯后刘奭心痛不已,严厉责问石显,却信了他的演技选择了就此放过,萧望之若是泉下有知怕是要戳着刘奭的脊梁骨骂。

凭着此等识人本事,亲小人远贤臣的汉室由盛转衰一路走上了下坡路,汉宣帝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把汉室推上盛世,他立的太子又给推回去了。

可是能说刘奭是个坏人吗?作为皇帝他以儒道为尊,全心为民,算不上是坏人。但是有时候在其位不谋其职就是一种“坏”,这样的刘奭能登上太子位无疑是幸运的,但也是悲剧的。

一心为民的刘奭没能为百姓开创太平盛世,反而让他们陷入了苦难,能力不足,未尝不是一种昏庸。

一代儒帝儒学误终生,不昏庸却冠上“昏君”名,无论如何这样的人生都算不上幸运,从他被推上太子位开始错误就产生了。

信息来源:360百科

0 阅读:2

曼梅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