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曾经的笔友吗?沈阳市民随手拍引发网友回忆杀网友感慨:好怀念那个手写书信的年代

沈阳晚报 2024-12-03 10:55:48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了便捷,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在当下追求快的年代,有人却想起了从前的慢,近日,沈阳市民刘女士在排队等待进入停车场时随手拍下了邮政投递员打开邮筒取出信件的画面,并将该视频分享到了社交平台,一时间引发了一波回忆杀。网友们纷纷感慨:没想到还有人在写信,瞬间想起了曾经车马很慢的年代!

回忆的震慑力: 曾经的习以为常,如今击中心房

“我一直以为街边的邮筒都废弃了,没想到还有人在写信。”沈阳市民刘女士表示,11月29日,她在停车场门口排队等待入场时,无意间看见了邮政投递员正在开邮筒,一瞬间就让她回想起上学的时候,大家都是通过写信的方式交笔友。她相信许多80后都会有类似的记忆,于是就随手将这一幕拍摄下来并上传到社交平台,没想到引起了一大批同龄人的共鸣,仅点赞量就达到了1.1万,留言有5000余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着曾经的那段手写书信的时光。

“上次我也在邮局门口看到有人往邮筒里放信,感觉好浪漫!”“我也以为现在没有人寄信了!”“想起当初跟一个远方的男生,互相写信的日子!”“谁还记得邮政编码吗?”“现在都是网络联系了,多年不写信,说实话偶尔需要写字的时候,有些字甚至都不确定怎么写了。”“曾经,我很喜欢收到贴有各类邮票的信件,就像收到礼物一样,很期待、也很开心,可惜现在不怎么用了。”……

短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在评论区里留言,共同怀念和拾起年少时那一段段让人难忘的曾经。

那些年的笔友: 分享校园生活,交换阅读心得

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那时,还没有人手一部手机,也没有高速便捷的网络,更没有语音视频电话。人与人之间的通讯方式基本以打电话和写信为主,于是,写信交笔友在校园里是一种时尚。杂志上会有来自学生的投稿,还附有各种交友信息,并附有详细的地址。如果你选中了谁,只要写上一封洋洋洒洒的信寄过去,接下来,便可以等待对方回信了。

身为80后的孙先生表示,上高中时,参与了一次文化交流活动,结识了一位来沈游学的香港学生,后来与对方成为了笔友,通过写信的方式交流成长经历、校园生活,有时也会分享心中的不快,那时收一封信要等上10天,每次收到回信都特别开心,虽然现在有了电子邮件、微信,但那份喜悦是无法比拟的。

孙先生表示,那个年代,大家好像从不担心信息泄露,地址和名字也是真实的,有的同学还会给自己起一个笔名。虽然如今回想起来感觉有些幼稚和老土,但在当时看来,却是那么的美好浪漫。

写信、等信,在“慢”的诉说中期待和等待。一封信从手中寄出,快则三五天,慢则一星期甚至更久,便能收到回信。每次拆信,就像拆盲盒一样,因为不知道远方的笔友,会对我们说些什么。收到信后,用好不容易省下来的零花钱买信封、选邮票,下了晚自习还要趴在课桌上一笔一画地给笔友写回信。至今回想起来都不明白,那时大家竟有那么多话可说,即便是对一个从未谋面的人。

如今的邮筒: 全市392个邮筒,每日开箱不少于1次

“近几年,随着国潮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选择在旅行过程中通过邮寄当地特色明信片的方式,与亲人和朋友分享游玩心情,记录当下的美好时光。每当开筒看到外地游客的信件时,我们心情也是很兴奋的,会赶快帮寄信人妥善揽投。”沈河区北京街揽投部投递员徐培友说。徐培友介绍,现在通过邮筒寄信的主要种类为明信片、集邮爱好者信件等。

沈阳市邮政分公司渠道平台部营业业务管理人员介绍,目前,全市共有邮筒(箱)392个,每天都会有专人按照固定频次开箱取件寄递。城市地区筒箱开取次数每天不少于1次,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筒箱开取次数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不少于1次。营业网点窗口收寄的平信平均每月1.9万件。

据介绍,为顺应时代发展,邮政服务业态也在不断焕发青春生机,邮筒经常出现在特色主题邮局、限时快闪邮局中,结合“旅游明信片传递”“寄给未来的自己”等新潮活动,让市民通过邮筒寄出特色信件,加盖新时代的幸福烙印。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金丹

编辑 李丹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