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钱王,润泽千秋。
作为吴越国建立者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钱王文化是临安历史文脉传承最璀璨的一张“金名片”,是历史赋予临安的特色文化资源,《钱氏家训》哺育了人才辈出、英才济济的钱氏家族。
千百年来,临安多少文人墨客讴歌钱王,传承钱氏家风,弘扬钱王文化,年近八旬的胡月耕老师就是其中一位。胡老师挖掘、采编钱王故事43年,2018年被列为第五批浙江省钱王传说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胡月耕老师
胡月耕,曾任临安县文化馆馆长、县文联主席。1963年,他考上杭州大学历史系,却因家庭贫困未能圆大学梦,回乡当了知青,1964年开始,就在临安县临天公社新民大队俱乐部讲演钱王传说,也就是说,胡老师20岁就与钱王故事的搜集和传扬有了割不断的情愫。
这个渊源可追溯到胡老师年少时。胡老师的外公楼子昭,因为住在钱镠故居旁的功臣山下,当地百姓代代相传钱王保境安民的各种传说,所以茶余饭后常跟外孙讲钱王的各种轶闻趣事。“讲故事”有一些天生禀赋的胡老师,在外公的启蒙熏陶下,老百姓的田间地头、火炉灶头边,就成了他最早的“舞台”。
早期采风照(陪同省作协副主席薛家柱等在婆留井留影)
1973年,临安县小京班(后来改名临安越剧团)成立,胡老师选调为专业编剧。十年编剧生涯,为胡老师奠定了深入民间采写和戏剧编剧的坚实基础。他说,当时每年起码要写两出戏,每出戏4万字左右,远远还不是电脑时代,不要说策划构思,一笔一画写好加誊抄就是8万多字,很多次把右手中指的茧都磨出血泡来。
期间,零零碎碎的钱王故事早已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胡老师一直奔走在采写整理的路上,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胡老师手稿
1993年,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教授吕洪年慧眼识珠看中了钱王的题材,带着他的学生来采风。胡老师当时已是县文联主席,作为执行主编,他亲自带学生找线索,挖掘、收集、整理、采写、编辑,不亦乐乎,期间艰辛自不必说,还发生了好几次惊心动魄的事件,幸好化险为夷。
1993年秋天的一个晚上,采访结束从板桥水丘坞回临安,小路漆黑一片,乡下又没路灯,车子翻进了一米多深的灵溪,咕咕进水,惊魂未定的胡老师强行打开车门,得以脱险。
还有一个春天,到钱王铺硖石一个山村寻访老农,出门时,邻居家一条恶犬突然发飙追咬,胡老师脚后跟被咬掉很大一块皮,流了一路的血,花了300多元到锦城医院打狂犬疫苗。
但是,当生动、跌宕、温情的钱王形象呼之欲出,当年涵盖最为周全的《钱王传说》终于成书之时,一年多的辛劳一扫而空。《钱王传说》1995年公开出版,由时任省政协主席刘枫题写书名,时任临安县委书记管竹苗作序,此书后来获评浙江省民间文学作品二等奖。2015年,“钱王传说”当之无愧成为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钱王传说》这本书可谓功不可没。
在成书过程中,钱王故事从早期的20多个增加到70多个,内容更为丰厚,情节更为生动,更犹如一个“抢救”工程 。因为稀罕的宝贝“躲”在民间老年人的脑子里,随着老人年岁日高,这些弥足珍贵的片段如不及时挖掘或将永不复得。
胡老师多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第一次根据线索找到某一位老大爷,可第二次再去补充材料时,大爷已经不在世了。所以,钱王故事,包括很多民间传说、民间艺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巨大财富,最大可能挖掘,是一次跟时间赛跑的竞赛。
胡老师寻访老人
胡老师退休后,“竞赛”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他继续挖掘搜集,并在院校、景区、小学、乡村上课,为导游培训,给农家乐主人开了500多课时,还参加宣讲团、走进临安电视台乐活广播,2019年,受杭州医学院邀请为800多师生做了“千秋钱王”主题讲座。
他利用各种形式,挑选钱王传说中的精品故事,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用乡土语言,把钱王故事和钱王家训宣讲到一个个角落。
胡老师在杭州医学院做“千秋钱王”讲座
此外,胡老师从2012年起,担任临安市文化礼堂建设专家组成员,参加吴越国史迹遗存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吴越钱王文化论坛,与全国各地吴越国文化研究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和钱氏后裔代表,共商弘扬大事和钱镠文化研究。
1990年以来,海内外的众多钱氏后裔纷纷来临寻根问祖,钱氏后裔强烈的寻根意识,正是钱氏家族伟大凝聚力的血脉之源和血浓于水的最至诚的精神归宿。1997年临安举办钱王文化旅游节,胡老师担任现场副总指挥,这个活动之后数年成为临安的传统项目,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中)前来祭祀钱王,胡老师等作陪留影
2018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胡老师在临安苕溪边散步,碰到了正在那里带队表演的临安总工会文工团团长杨刚战,他向杨团长道出了埋在心底的一个深深向往——把钱王传说搬上舞台。舞台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和深入人心的形式,但因为资金、团队等等原因,这成了他许多年遥不可及的梦想。
没想到与杨团长一拍即合,他当即应允“只要拿到剧本,一定全力排演”。兴致勃勃回家后,75岁高龄的胡老师开始了大型戏剧《本色钱王》的创作。
把戏名定为“本色”,胡老师是经过充分考虑的,它体现了钱王孝顺、敬老、为民、无私的品质。钱王在位41年,励精图治,保境安民,他没读多少书,却留下了“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经典名句,惊艳了后人。
慎重构思后,胡老师把《本色钱王》分为四部小戏,分别为《钱王背娘》、《西湖千秋》、《陌上花开》、《衣锦还乡》,可分可合,便于下乡演出。
几十年来,胡老师对钱王的研究精进不懈,家里随处可见相关书籍,他仔细研读史料,《资治通鉴》、《吴越国史》、《钱镠传》中关于钱王的记载、明清小说《三言两拍》中相关的描写记录等摘录了厚厚一个笔记本,还谦逊地向民间文学民俗历史学家拜师学艺讨教指点。有心打石石成针,胡老师一气呵成完成了这部大戏的创作。
胡老师摘录的笔记
第一部小戏《钱王背娘》剧本写好后,杨团长极为赞赏,立即云集业内专家倾心打造,包括一级作曲家谈声贤、国家一级导演展敏、国家一级设计师蓝玲,国家一级演员廖琪瑛,可谓群星荟萃,一炮打响,现已巡演60多场,观众超5万人。
2020年1月,中央电视台《大话春节》栏目在龙门秘境拍摄《钱王背娘》的演出,并在春节期间全国播放。当年,在杭州市民间戏曲大赛中,《钱王背娘》斩获金奖。
现在,《西湖千秋》、《陌上花开》也已搬上舞台,受到极大关注,目前已演20多场,《本色钱王》被列入了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
央视《大话春节》栏目在龙门秘境拍摄《钱王背娘》的演出
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有限,但生命的厚度是靠自己努力和积淀的。胡月耕老师,一辈子讲演钱王传说,一辈子沉浸在民间文化的挖掘集成里,通过持续笔耕服务着他的人生使命。
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胡老师为临安民间文化集成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发表演出或专著的戏剧曲艺、散文故事、民间文学等约有300多万字,如《临安民俗》等,上演发表创作改编大戏十部。
胡老师和台湾著名钱氏作家钱济鄂先生
其中最沉甸甸的收获就是钱王传说了,展演、宣传43年,讲演钱王传说故事大小一千余场,听众超八万多人次,组织编撰钱王传说专著及钱王文化有关书籍200余万字。近几年,年近八旬的胡老师又在杭州和临安钱王故里新收集了钱王传说五篇,包括《金粟寺施茶》、《苏轼奏本修缮钱王祠》等,使钱王故事群不断扩大丰富,目前钱王故事已经有100多篇。知来处,才能明去处,正是文化传承使中华文明饱经沧桑而薪火相传,逾远弥存。
老骥伏枥仍奋发,千秋钱王永传扬。奔赴在自己的热爱里,相信胡老师无憾无悔。
作者: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