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医哲学原理的认识

耄耋之年 2024-10-11 12:36:12

我对中医哲学原理的认识

——也是我对人体生命科学的探索

杨玉鼎(邯郸)

重要概念提要

中医的指导思想是朴素的唯物辨证法。中医的哲学原理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字:“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和元气”。

什么是“天人合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生态小系统;人具有社会性,社会是一个生态大系统;同时人还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和万事万物共生的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几千年来真正高明的中医大夫,总将民众的健康问题与各个层次的生态相关联,坚持全面地、系统地、动态地、透过现象追求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想路线;为病人施治,追求的目标也是让病人恢复其身体内部的生态平衡、恢复其个体与社会群体间的生态平衡、恢复其人体与变化着的自然环境及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间的生态平衡,使其身体内本来就存在着的自我矫正能力、自我修复能力、自我康复能力得以正常发挥,从而恢复其健康。所以,人们也称中医为生态医学或平衡医学。

什么是元气?元气是人体之内的、但又不为人感知的一种信息能量流。为什么每一个人不仅一出生就是人,而且容貌及长大后的身形等,都带有其父母的许多特征,那是因为他的基因(他的生命规律,或称为他的生命模板)是由其父母的基因相结合形成的,而且从其胚胎开始到其终老,元气无时无刻不在为其身体各部分的生命活动传送着以其基因为基准的指令和信息。

许多人说起中医的理论,总觉得很神秘,其实中医理论並不神秘,下面我就将我对中医哲学原理的认识奉献给大家,也许能减少一些大家对中医理论的神秘感。

正文

在西方文化中,教会神学占统治地位,就使哲学领域唯心主义成为主流,辩证法也是唯心主义框架内的辩证法。马克思之前,西方哲学领域最高成就者是黑格尔,但黑格尔的辩证法,不仅是唯心主义的,而且是不完整的。而在我们中国,从远古就有了以三种“易”和“黄老哲学”为代表的完整的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如《黄帝内经》所阐述的,既是医学知识、保健知识和相关联的自然知识,也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朴素”二字,是现代人加的标识,我想,若用“古典”二字也末尝不可。所谓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是指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哲人以他们那个时代人们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语言所表达的唯物辩证法。

大家都明白,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对立统一法则是物质运动的基本法则,中医理论忠实遵循对立统一法则。《黄帝内经》中有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无序的离散态和有序的聚集态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态。什么叫无序离散态物质?什么叫有序聚集态物质?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常态来说,能量(如阳光)、气体(如氢、氧、氮、二氧化碳)、液体(如水)以及一些含各种微量元素可溶性矿物质,都是无序离散态物质;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有形的天地万物则称为有序聚集态物质。

物质的无序离散态和有序聚集态,是一对矛盾,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有序聚集态有形的天地万物都是由包括能量在内的无序离散态物质转化而来,最终又会转化回去,例如氯化钠,溶在水里是无序离散态,结晶为盐就转化为有序聚集态,水是无序离散态,结成冰就转化成了有序聚集态,这是物质运动的共性,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遵循这一共性,但也有自己的个性,即一边聚集(生发,“阴藏”,储存),一边离散(凋谢,“阳杀”,消耗),在正常情况下,呈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叫“新陈代谢”。当这种动态平衡解体之时,就是该事物消亡、重新转化为无序离散态物质之时。“新陈代谢”就是“生命”的表达、体现和象征。

一方面,植物利用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水、含各种微量元素的矿物质等(为阴)和太阳光(为阳),在其叶绿素中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醣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生物酶等,谓之阴阳相合,“阳生阴长”。食草动物的生长需要这些营养,就取植物的根、茎、叶、果而食之;食肉动物取食草动物的血肉而食之;而我们人类则取一切动植物资源为我们所用,有序地聚集为我们人体的器官组织。另一方面,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动植物的排卸物和死后的尸体,又都会被分解,最后重新转化成离散态物质,返回自然界。

我们人类摄入来源于动植物的各种食物,经消化器官分解,就变成能为我们利用的小分子的离散态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直至脱氧核苷酸等,其中一部分经氧化转化为维持我们各器官组织功能、正常体温及我们对外运动作功的能量,即作为人体的阳气而消耗,这个过程谓之“阳”,谓之“阳化气”。中医里,气,即功能,和温、热等一起为阳,因此这话也可理解为杀而生阳,“阳杀”而化气。另一部分则作为“原料”,由各器官组织中的、由胚胎干细胞转化而来的、“专业”的成体干细胞复制为同种干细胞和转化为新生的组织结构细胞,以便成为正常发育细胞、器官组织的修复细胞,替换已衰老凋谢的细胞和病态细胞,以保持和健全人体的器官组织,此过程谓之“阴”,谓之“阴成形”。中医里,机体组织、血脉等有形实体及寒、凉等为阴,因此这句话也可理解为藏而生阴,“阴藏”而成形。当然,无论“阳化气”,还是“阴成形”,都不是自发的、随意的,而是由元气(以人的生命规律为基准,即以“基因”为基准的信息能量流)管控着的,是整体统筹的,是有序的。无论是干细胞,还是组织结构细胞,细胞核内都存有本体的基因信息,这不仅是与本体元气相呼应、与其它本体细胞相结合完成其功能的必须,也是其自证“身份”而“排异”以维护本体器官组织不为外物侵害的必须。

人生一辈子,人体各器官组织的细胞都要“新陈代谢”几十遍,年少时干细胞活性强,新生细胞大大多于衰亡的细胞,其中发育细胞是为完善各器官组织;人到老年,干细胞经几十次叠代,活性变差,新生细胞越来越少,而衰亡细胞却愈来愈多,直至去世。量变积累到了一个临界值就会发生质变,这也是人为什么会变老、生命有限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人类,和天地万物中的每一个生命体一样,都是矛盾的集合体,同时也是“利益”的共同体。每一个人体都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功能组织、功能机构组成,如肝、心、脾、肺、肾,用木、火、土、金、水代表它们,叫五行,也叫五气。木,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有序聚集、生发、储存,增量;金,代表物质和能量的离散、凋谢、消耗,减量;火,代表热、溶解、运动、上升、膨胀;冷,代表寒、凝结、静止、下降、下沉、收缩;土,代表基础、承载、连络、沟通、转运、转化、供应、控制等。它们各负其责,分工合作,一起来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这些功能组织、功能机构,若不是相互关联地放在一起,每一个都会因有表达存在和加强自我的欲求而产生极力地扩大自己利益和作用的倾向,致相互间形成矛盾,若不受限制,就会恶性竞争相互伤害,使“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运行。为了避免这种恶性竞争,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就在人体内进化出了一种机制,叫“和谐”,它使所有的功能机构、功能组织之间相互关联,相生相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如中医学里说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又克木,形成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即一种体内的生态平衡,一种体内的良性互动的秩序;其最佳的状态谓之“中”,其状态不佳谓之病,若“和谐”解体了则谓之亡。当然,对每一个人来说,除了上述其体内的生态平衡之外,还有这个人与其所处环境中“万事万物”之间的“和谐”,即外部的生态平衡。“和谐”这种机制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没有“和谐”就没有人的“生命”;只有有了“和谐”才能保证在无序离散态物质有序聚集为人的机体组织和机体部分组织重新离散为无序离散态物质之间保持正常的相对的动态平衡,即保持人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持人“生命”的正常状态,使人整体平安、正常发展,人体的各方面都受益。《中庸》第一章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虽说人体内各器官组织之间及人体与环境之间是自然进化形成的“和谐”关系,即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一种生态平衡,但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内在或外在的因素影响这种“和谐”,使各器官组织之间及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失衡,这就需要管控和应对。人体内对生态失衡起着自动管控和应对作用的要素叫“元气”。

元气,在中医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人体之内一种独立于人感知之外的信息能量流。它来自于父母遗传给后代的、和胚胎一起由受精卵转化生成、推动胚胎发育并随胚胎的发育而完善的、隐于人的肾脏内的、以这个人的生命规律(基因)为基准的、与其体内每一个细胞里都储备的基因信息相呼应以推动这个人按照其生命规律(基因)正常发育成长和正常运行的、能量有限的独立的信息能量源,一个基因信息的自动贯彻实施中心,一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自动管控中心。

为什么说这个信息能量源是“独立”的?从生理上(从实际上)说,因为它是先天的,与后天由饮食转化的能量的渠道不相通。“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从功能上(从控制论)说,管控者用的能量和被管控者用的能量也不能合流,否则管控者就无法发挥其管控作用。

类比一下,现代工业自动化设备中,其动力(强电)系统和程序控制、检测、传感和反馈、误差自动补偿信息等(弱电)系统也是相互独立的,并相应地设置动力(强电)开关柜和带有人机界面的信息(弱电)控制柜。另外,近些年许多工业自动化设备中的信息传输也不是点对点连线的老方式,而是采用通信总线(bus line)设计、波载信息数字传输技朮等。没有程序逻揖严密准确精细设计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任何工业自动化设备都无法投入使用。当然,我们人体内的组织结构可要比这些工程技术高明不知多少倍、精巧微妙不知多少倍。

为什么说这个信息能量源的能量是有限的?因为它是父母给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就那么多,省着点用寿命才长。自古至今都有个说法,那些欲望过盛、心朮不正和为私利害人者都会折其寿,因为不仅其心态不好会影响元气的传输和元气作用的正常发挥,而且“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他们心思太重,使内脏关系失衡,就不得不持续地消耗元气来加以平衡。

有这么一个实例,一个身体本来很强壮的中年人,却干了件伤天害理的事,他当时还得意洋洋,然而事后其潜意识就自谴,每天晚上都被与其所干伤天害理之事相关联的恐怖的噩梦折腾不已,没多少天便因元气耗尽暴毙而亡。

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病危昏迷的老年人,在临终前突然清醒了,有的还能说话,人们称之为“回光返照”。这种现象的实质则是病人的信息能量源出于本能为挽救主体生命竭尽最后一点元气发起的“冲锋”。出现“回光返照”可不是好兆头,元气耗尽,这人也就彻底没救了。

西方一些人写书叙述他们“死而复生”的经历,其共同特征,其一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元气充足,因意外而“死”;其二都说他们“死”后如置身于远远的尽头有一点光亮的长长的黑暗的隧道里。其实他们没有真死,他们的元气还在支撑着他们的生机,那点光亮是生机的象征;他们所说的尽头有光亮的隧道则是其元气推动他们复甦的过程给他们留下的一点内在的感觉而已。

这个信息能量源,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体的信息处理中心。人体内各器官组织与这个信息能量源之间信息都是双向流动的,一方面将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实际状态信息传向这个中心,另一方面该中心会将收到的信息与其人体生命规律(基因)的基准状态作比较,若有偏差就会发出修正的信息能量,相关器官组织的干细胞会根据自存基因软件核对信息并作出响应,从而促使相应器官组织回复或修复至正确状态,因此,元气也是人体自我修复的能量,人体自愈的能量,人体康复的能量。

举个浅显的例子,健康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身上有了小伤口,一般都不会理会它,用不了几天就会愈合如初;对严重点的伤口,会用点消炎药,包覆一下,也会很快愈合。消炎药只是起到防止病菌侵入的作用,那么靠什么使伤口愈合?一靠元气传递的以该人的基因为基准的修复指令,二靠接收了指令的该机体组织中的干细胞发挥的修复功能。

有人说,元气通过经络系统传输。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我不能确定,但“经络系统平衡气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上下、调节和协调各部功能的作用”是肯定的,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经络节点(穴位)治病也是千真万确的。

按照哲学的观点,人类和世界上万事万物,包括各种细菌病毒,都是共同进化,並一起存在至今,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都是平等的,都各有各的位置;而且,我们每一个人也是生物的共生体,我们的肠、胃、口腔、耳、鼻内和皮肤上无不共存着许多亿计的细菌。它们和人体相安无事,靠的就是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人体与自然界存在的万亊万物之间的“和谐”,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生态平衡;它们之间虽相互矛盾,但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利用,又相互制约。例如我们肠道的菌群,虽然依靠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和肠道环境条件存活繁衍,但它们不仅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保护肠壁,而且会产生我们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生物酶等许多营养物质,而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为了使人体适应一天二十四小时白天到黑夜的转换、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转换、风雨雷电寒暑燥湿的变化、参与和自然界万事万物之间各种层次、各个方面的生态平衡,人体内的这个信息能量源,这个信息处理中心,不权管控人体的主系统,也同样管控着许多子系统、辅助系统。主系统:五脏,肝、心(包括心包、大脑及神经系统)、脾、肺、肾,为里;对应的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和三焦,为表;对应的机体组织,筋腱、血脉、肌肉、皮毛、骨骼;对应的五窍,目、舌、口、鼻、耳。子系统、辅助系统则如: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经络系统、淋巴系统、生殖系统、应激反应系统,还有属神经系统的显意识、下意识、潜意识系统,等等。

概括地说:(1)无序离散态物质和有序聚集态的万事万物之间会相互转化;(2)新陈代谢是物质存在状态相互转化的一种形式,它是生命的表达、体现和象征;(3)人体各功能组织器官之间的生态平衡以及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和谐)是新陈代谢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4)元气输送的是以基因(人体的生命规律)为基准的信息,并与人体细胞内基因软件的信息相呼应,因此它不仅是管控人体发育成长的信息能量流,而且是人体内管控各方面、各层次生态平衡的信息能量流,是人体自我修复的能量流,自愈的能量流,自我康复的能量流;(5)这些信息能量流的源头隐于人的肾脏之内,它是人体基因的贯彻执行及监控中心,是人体的信息处理中心,也可称为独立于人感知之外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自动管控中心,指挥中心。这些就是人体生命运行的自然逻辑。人体生命运行的自然逻辑也就是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

中医有许多理念,如“天人合一”、“五运六气”、“七情六淫”、“治未病”、“八纲辨证”等等,都与上述哲学理论相吻合。

在古代,中医是一个带有公益性的事业,“悬壶济世”,

“医者仁心”,一般的中医大夫在行医治病中,对富家会多收些费,对贫者就少收费,或不收费,不为赚钱,只为民众不吃药、少吃药,身心健康。这方面一些名医的表现就更为突出,例如汉朝的张仲景,预见到传染病要发生,就在南阳的城门外支大锅熬药汤,让过路人每人喝一碗;冬天太冷,许多人耳朵都冻伤了,他就用面皮包羊肉、胡椒、葱、姜等温性食品煮给大家吃,以提高人们的抗寒能力,也因此发明了饺子;他任长沙太守时初一、十五就在衙门大堂上免费为民众看病,所以现在许多药店名都加了一个“堂”字,在店里应诊的医生也称为坐堂医生,以示纪念。

《黄帝内经》有言:“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所以中医总告诫人们,要想健康长寿就应心态恬淡,为人善良不自私,待人谦和,饮食有节,生活节律顺应自然节律,不偏执,不极端,如《中庸》中所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相反,易暴怒的人、忿闷不已的人、那些起居无节、暴饮暴食、着意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人、那些私欲过盛、轻狂极端、蛮横无礼、欺凌别人的人,都必自损其寿。

《黄帝内经》中有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防重于治,防患于未然,消病因于未成,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理念。中医认为,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影响,使人们心态良好,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也良好,不生病,少生病,健康长寿,更不得那些奇病怪病、疑难杂症而宁致诊室门可罗雀、默默无闻,才是中医大夫的最高境界。

人为什么会生病?病因除疫疠、外伤、饮食不节、营养缺乏、劳累过度之外,主要就是“七情六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承受界限而致病,谓之内伤;“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骤然变化的环境条件超出了人体适应限度而致病,谓之外邪。当然,“七情六淫”对人体的影响,也因人而异。

中医认为,人生病首先是因为人身体内的、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被破坏了。真正的中医大夫诊病,首先注意的是当时是何年何月,因为根据“五运六气”,不同年份天象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注意所处地理位置,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对人的影响也不同;同时还注意病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胖瘦壮弱及病人的思想情绪等,作为基础信息。接着用“望、闻、问、切”等方法,搜集病人各方面的表象。这些表象又往往是由多重因素相互交叉、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症候群”,这样,大夫就须将得到的病人各方面的信息加以整理和综合分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循经络,涉脏腑,分表里、营卫,辩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燥湿、风火等,找出它们相互间的因果关系,以确定病人是哪些方面、哪些层次的生态失衡了,失衡的具体性质、状态、程度等,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针对自己所判定的病情会引起的病人的感受和病人真实感受之间,主动和病人交流,以验证自己对病情的判断,在对病人身体状况有了全面透彻了解之后,再作出对症施治的方案。高明的中医大夫能从凶险的症候群中找到生机,也能从一个人看似“正常”的表象中看到危机;而对于那些判定为“病入膏肓”及“元气已尽”的病人,就会直接地告诉病人家属,“不用再治了”。因此,真正的中医大夫不仅要具有大爱之心,而且要有非常强的责任心。真正的中医大夫诊病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从程序上说很复杂,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也很大。听说曾有人作了用计算机代替中医大夫诊病的尝试,我想,以遵循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为前题,对可以由数字表达的信息,参考名医们的临床经验,来全面有实效地实现中医诊疗工作的数字技朮化和人工智能化,也许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一些由中医大夫直感产生的信息,如对病人身体特质、元气强弱、气质、思想情绪等的把握又如何处理?重要的是,中医是从古代农业经济、自然经济社会中诞生和发展起来且与之相适应的医学,而我们现代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和那时相比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产生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医如何应对?这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大课题。

强壮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正气”足,不仅组织器官状态好,组织器官中的干细胞活性强,而且元气足,自然管控力就强,身体内的、身体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就稳定,自然生病就少,有点小毛病,会自愈,有时睡一觉就好了。甚至有些这样的病例,一个人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曾得肺结核病,不知何时病的,也不知何时痊愈的;另外有一个人,医院检查发现得了癌症,但他想得开,就出去旅游以改变生活环境,过了一段时间回来再检查,发现癌变没了。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正气”不足,组织器官状态差,组织器官中的干细胞活性也弱,而且元气弱,管控力就弱,身体内的、身体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就容易失衡,因此不仅毛病多,而且得了病也不容易好。

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论老少和身体强弱,只要人体生态的失衡伤害到了身体的新陈代谢,身体的信息能量源就会立刻把自己这个生命活动的管控中心变成抢险指挥中心,集中大量的信息能量(元气)去纠正失衡,这是一种本能,但这样全身生命活动的管控力量就削弱了,因此重病的人虽病在一处,却全身都难受;信息能量推动器官组织中干细胞的修复作用和对免疫系统功能的控制作用也都削弱了,更增加了病人得并发症的可能;而且有点失控的免疫系统还会发生过激反应,更是乱上加乱。在这种情况下,病人自身的自愈体系和免疫系统的力量显然已不足以应对,因此就需要外来的药物、针灸、推拿按摩或熏洗等治疗措施给力相助。

中医施治的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治标为治本创造条件”。急则治标,包括尽可能地减轻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各种症状的紧急程度和剧烈程度及平缓免疫系统的过激反应,以稳定病情和减少病人的痛苦;但目的是要治本,一方面要消除致人体生态失衡的因素及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即“祛邪”,另一方面要恢复人体的生态平衡,让失衡的人体生态尽快恢复至正常状态,把用于“抢险”的信息能量“解放”出来,使大量的信息能量流(元气)恢复其本身修复、自愈、康复的功能和正常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即“扶正”;实现了“祛邪扶正”,病人自然就会慢慢痊愈。这些就是中医治病的原理,一个具有哲学内涵的原理,一个以人体生命科学为基础的原理。换句话说,根据这个原理,采取药物、针灸、推拿按摩或熏洗等施治措施就是间接地帮助人的元气,即通过让人体生态失衡之处尽快恢复平衡致元气回归,从而恢复和调动人体亿万年来与万事万物共进化所形成的自我修复、自我矫正、自我康复的那个潜能,以恢复病人的健康。

医食同源,从“神农尝百草”,我们老祖先“神农们”在创立农业经济的同时也创立了中医药体系,至今已有八、九千年历史,但我认为,它仍是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整体性的生命科学,因为至今还没有更先进的整体性生命科学理论代替它。一些最前沿的生命科学成果,如基因测序、干细胞干预治疗技术等,虽都如龙角凤冠,非常显耀,但研究的课题终究都只是生命科学里孤立的要素而已。

读者若有兴趣,点击标题处左下边的作者头像进入“关注”,即可看到我的其它作品。

(全文字符共8972个)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