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刘伯承6岁女儿在延安遇害,凶手为何几十年都未查出?

崔以安沧桑史 2024-12-08 14:22:34

世间风云入红楼

才子佳人本无缘,至今莫放春香去。金玉良缘谁注定,俗世因缘何必续。

风云际会助良缘

王熙凤心思细腻,处事圆滑,在贾府既是当家主母,更是一位纵横捭阖的女强人。她深谙世故,把控着贾府的大权,连荣国府的当家太太王夫人也对她言听计从。这一日清晨,她正在梳妆,香菱便捧着一份请柬匆匆赶来。

王熙凤展开请柬,细细端详,原来是京城首富石家派人来请贾府众人参加石家小姐的生辰宴。贾府与石家素来交好,两家来往频繁,这次宴请自然不好推辞。

石家小姐石榴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生性开朗,与贾府的宝玉、黛玉等人常有往来,更与林黛玉结为闺中密友。听闻宝玉要来赴宴,她心中暗自欢喜,连忙命人将自己珍藏的诗集取出细细研读。

宴会当日,贾府众人盛装出席,宝玉更是穿戴整齐,腰间挂着通灵宝玉,头戴金冠,一身蓝色锦袍衬得他愈发俊朗。石榴在宴席上频频关注宝玉,却不敢与之搭话,只是暗自倾慕。

宴会进行到一半,王熙凤看出了石榴对宝玉的心意,便故意安排两人同坐,又让人端上名贵的江南美酒。酒过三巡,宝玉的脸颊微醺,兴致大发,与石榴谈起诗词歌赋。

席间,宝玉谈吐不凡,妙语连珠,令石榴更加倾心。王熙凤见时机成熟,便向石夫人提出了两家联姻的想法。石夫人早有此意,当即欣然应允。

宴会结束后,两家便开始筹备婚事。贾母得知此事后十分欢喜,连连称赞王熙凤办事得力。林黛玉听闻此事,强颜欢笑,独自回到潇湘馆中黯然神伤。

婚期定在三个月后,贾府上下忙着张罗婚事,采买嫁妆。宝玉却显得兴致缺缺,整日躲在怡红院中独自发呆。王熙凤见状,便劝说宝玉要以大局为重,莫要辜负了石家的一片心意。

这场婚事在京城引起轰动,各家纷纷送来贺礼。石家更是大手笔,准备了百万两白银作为嫁妆,又置办了数十处铺面和庄子作为陪嫁。贾府也不甘示弱,特意从南方购置了稀罕物件,又命能工巧匠打造了一套价值连城的首饰。

就在万事俱备之际,朝廷突然下旨,要调查京城各大家族的资产来源。这道圣旨犹如一道惊雷,打乱了两家的婚事准备。王熙凤闻讯后立即召集家中重要人物商议对策,一场风暴正悄然来临。

朝堂风雨启征途

贾府众人正为婚事忙得不可开交时,一纸圣旨如同晴天霹雳。圣旨内容直指京城各大家族近年来财富来源可疑,命御史大夫即刻展开调查。

御史大夫钱默存是个不好惹的主,为官清廉,从不徇私,更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他接到圣旨后立即组建调查组,第一个就将目标对准了贾府和石家这两个京城顶级家族。

石家老爷闻讯后连夜拜访贾府,与贾政密谈到天明。两家商定暂缓婚事,以应对朝廷查账为重。第二日,贾政便着手整理府中账目,命王熙凤将近年来的收支明细尽数造册。

王熙凤深知贾府这些年来名不正言不顺的买卖不少,若是被查出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她连夜召集府中管事,将那些见不得光的账目重新做过,又派人打点相关衙门。

不料钱默存比预想中来得还快,三日后便带着一队官兵直闯贾府。贾政虽有心周旋,但钱默存不给丝毫回旋余地,直接将贾府的账房重重围住。

账房里忙了整整七天七夜,王熙凤带人将账目重新誊抄了三遍,这才递交上去。钱默存派出几名老练师爷仔细核查,竟也没找出什么大的纰漏。

正当贾府以为可以松口气时,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命贾政即刻赶赴云贵,督办当地军需。这道圣旨来得蹊跷,贾府上下都知道这是变相的贬谪。

贾政不敢耽搁,立即着手准备启程。临行前,他将府中大小事务都交给了王熙凤打理,又嘱咐宝玉要努力读书,以光耀门楣。

王熙凤送走贾政后,立即派人打探消息,这才知道原来是靠山王府暗中使绊子。靠山王一直觊觎贾府在城南的几处铺面,没想到竟用这种手段来达到目的。

石家那边也不好过,御史台查出他们在江南的几个钱庄有违律之处,石老爷被勒令缴纳重金,又被削去了官职。两家的婚事在这样的风波中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贾府虽然在这次风波中没有受到太大损失,但贾政一去云贵,便意味着家族势力大不如前。王熙凤明白,贾府需要寻找新的靠山,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只倚仗着祖上的功德过活。

她派人暗中结交新贵,又四处打点关系,试图为贾府重新铺路。宝玉却对这些毫不关心,每日只顾着和黛玉吟诗作对,把功名富贵都抛在脑后。

就这样,贾府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度日,等待着新的转机。而这场朝堂上的风暴,也让众人看清了官场险恶,世态炎凉。

金玉良缘终相守

贾政被贬云贵后,贾府的境况江河日下。原本与贾府交好的官宦人家纷纷避而远之,就连仆人也有不少暗自打算离开。

王熙凤为了稳住局面,不得不变卖了几处地产,连带着当年贾母给宝玉准备的聘礼也暗中典当了出去。这日,她正在核算账目,忽然听闻宝玉要去拜访石家。

原来石家虽然被削了官职,但家底深厚,很快就在江南经营起了新的产业。石榴念及往日情分,特意派人送来请帖,邀请宝玉前去赴宴。

王熙凤本想阻拦,但转念一想,若能重续这门亲事,对贾府或许是个转机。她立即张罗着给宝玉准备了一身得体的行头,又将府中仅存的一匹汗血宝马牵来让他骑上。

宝玉到了石家,发现石榴比从前更添了几分稳重。两人相谈甚欢,石榴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娓娓道来,说起江南的山水风光,说起商海沉浮的见闻。

席间,石榴向宝玉透露,她在江南结识了不少能人志士,若是宝玉有意,可以引荐一二。宝玉婉言谢绝,只说自己无意功名,只愿过些清净日子。

石榴见宝玉志不在此,也不再多言,只是将一个红木匣子交给宝玉。打开一看,竟是当年贾府典当出去的那些聘礼,原来都被石榴暗中赎了回来。

宝玉回府后,将此事告诉王熙凤。王熙凤这才明白,石家虽然表面上受了打击,实则根基未损,反而在江南经营出了新的势力。

她立即修书一封,向石夫人表达了续亲的意愿。石夫人回信甚快,只说一切都由石榴自己做主。石榴看过信后,提出要先见过林黛玉一面。

这个要求令王熙凤颇感意外,但还是安排了这次会面。两位姑娘在潇湘馆中密谈了整整一个时辰,谈话的内容无人知晓。

会面结束后,石榴宣布自愿退婚,并向贾府推荐了一位在朝中很有实力的新科进士。这位进士正是当年在江南结识的故交,如今已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有了这层关系,贾政的处境很快就得到了改善,不久后就被调回京城,官职反而比从前还高了一级。贾府的境况也随之好转,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石榴后来嫁给了一位江南盐商,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而宝玉和黛玉的婚事,也在这场风波过后很快定了下来。王熙凤站在庭院里,看着飘落的花瓣,感叹造化弄人,世事难料。

这场始于权势、终于真情的婚事,最终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画上了句点。石榴的退让不仅成全了一段姻缘,更是在无形中挽救了贾府的命运。

云开月明终圆梦

贾政官复原职后,贾府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荣光。王熙凤趁此机会,立即着手筹备宝玉与黛玉的婚事。

贾母将自己珍藏多年的金玉首饰都拿了出来,命人重新打造成新式样的头面。王夫人也不甘示弱,将自己的嫁妆地契都取出来,划给宝黛二人作为新房产业。

林黛玉的表哥,如今在朝中任职的林涛,特意从江南老家带来了一批珍贵的陪嫁。其中包括林家祖传的翡翠镯子、南洋进贡的明珠,还有江南特有的丝绸绣品。

宝玉这边也不含糊,将自己平日收藏的古玩字画都整理出来,又命人打造了一套金丝楠木的家具。王熙凤更是大手笔,将城南新开发的几处铺面都划入了婚书。

婚礼定在八月十五这天,贾府上下忙得不可开交。探春负责布置新房,惜春主理宴席,迎春张罗礼品,各司其职。

就在婚礼前一周,一个意外的客人来访,竟是当年的石榴。她带来了一份大礼,是江南最顶级的绣娘绣制的百子图嫁衣。

婚礼当日,贾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宝玉一身大红蟒袍,骑着高头大马,在鼓乐声中迎娶黛玉。林黛玉穿着那件百子图嫁衣,更显得婉约动人。

新婚燕尔,宝黛二人搬入了专门修缮的院落居住。这座院子集纳了宝玉的书房和黛玉的闺房特色,既有读书吟诗之所,又有赏花观月之地。

贾母见孙子终于成家,龙颜大悦,将自己珍藏的一盒古董玉器赏给了小两口。王熙凤也不闲着,立即着手教导黛玉管家之道。

半年后,朝廷开科取士,宝玉在众人的期盼下参加了考试。这次他一反常态,认真应考,居然高中探花。

当宝玉穿着探花服饰回府时,黛玉正在院中赏梅。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当年初识的时光。贾政闻讯赶来,难得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去,宝黛二人整日吟诗作画,偶尔也帮着打理家务。王熙凤见状,也放心地将部分家务交给了他们处置。

一年后,府上添了一个小少爷,取名贾萌。贾母抱着重孙,笑得合不拢嘴,连带着王夫人也喜笑颜开。

贾府的后院,依旧是熙熙攘攘。探春出嫁了,迎春主掌中馈,惜春跟着宝钗学习女红,日子过得充实而热闹。

王熙凤站在廊下,看着院中嬉戏的贾萌,想起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不禁感慨万千。贾府的未来,终于有了新的希望。

0 阅读:12
崔以安沧桑史

崔以安沧桑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