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这二十二个字是甲骨文里的核心密码。
1.1万年前,有虞氏在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区域内创造了甲骨文,天干地支就是甲骨文里的第一批文字,也是地球上最早的文字体系。
直到有虞氏退出中原一千多年后的,商朝的王室还在大量使用着这套有虞氏创造的文字,而且甲骨文里几乎每一句话的开头,写的都是当日的干支。
商人甚至还会在一整版的牛骨上,完整地刻下六十干支表。
那么,组成甲骨干支表的这22个文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只要不是蠢,只要不是瞎,哪怕用我最不成器的灰指甲盖想一想也知道,干支文字,一定肯定百分之一百万和历法有关!
那么,一万年以前的有虞氏,用的是什么样子的历法?
用的是《虞书.尧典》里的历法。
《虞书.尧典》,是尧帝传位给有虞氏的虞舜时发布的法典,里面有着1.1万年前的天象记录。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尚书.虞书》
《虞书.尧典》是地球上最早的文字记录,也是地球上最早最精确的天象记录。
没有之一,就是唯一。
根据《尧典》里的记载,在尧帝命令羲和之官敬授民时时,二分二至时的标准的天象是: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夏至时日躔在东宫青龙房宿大火。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秋分时日躔在北宫玄武虚宿。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冬至时日躔在西宫白虎昴宿。
“日中,星鸟,以殷中春”,春分时日躔在南宫朱鸟星宿。
这个天象的时间,是在距今1.1万年以前,也是上山文化开始的时间!
上山文化有虞氏,就是有虞氏的虞舜!
尧和舜,都是一万年以前的人!甲骨文,也是一万年以前的有虞氏就在使用的成熟文字!
《尧典》记载的历法中,规定了一岁的长度是366天,实际上是一岁为365又四分之一天,每四年为闰年,闰年的天数是366天,和今天我们用的公历一模一样。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虞书.尧典》
《尧典》里这个1.1万年前的经典天象,直到汉代还刻在各种式盘、占盘、堪舆盘、罗盘上。
我们从下面这些式盘上都能够看到,正西方的就是西宫白虎昴宿,“日短星昴”的“昴”。
正北方的就是北宫玄武虚宿,“宵中星虚”的虚。
正东方的就是东宫青龙房宿大火,“日永星火”的火。
正南方的就是南宫朱鸟星宿,“日中星鸟”的“鸟”!
《尧典》二分二至日躔星
《尧典》二分二至日躔星
尧典里的二分二至日躔星
我们在这些式盘上,还看到了完整的天干地支文字。
除了天干“戊己”位居中宫,有时候会用北斗和北极代替之外,其余20个干支分别位于四方,每方三个地支,两个天干,排列非常整齐,如下图所示。
其中,十二地支排列如下图所示,东南西北四方,各配有三个地支:
十二地支的五行方位
有人会说,这些图是汉代的东西,一万年前怎么会有?
事实是,这些图不但有,一万年以前就有。
抱雪斋曾经说过,仰韶文化是有虞氏创造的。
半坡遗址里的人面鱼纹盆,就是一个典型的式盘图样,也是洛书的经典图案。
这是半坡文化人面鱼纹盆,注意盆边上八等分的符号。
再来看看这个西汉时期的式盘上图案,不能说十分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这个式盘的背面,就是一张洛书九宫图。
这个符号,是日晷上刻画的四时八节符号。见下图日晷上的刻画符号,和半坡文化有虞氏的人面鱼纹盆一模一样。
日晷上的八节符号
半坡文化和贾湖文化都是来自上山文化的有虞氏创造的,拥有日晷、河图洛书丝毫不奇怪。
没有才怪了。
可笑的是这么多年了居然没人敢往这个方向去想:
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文字、阴阳五行、八卦九宫、河图洛书、二十八宿、天文历法、中医中药……等等等等,全部都是,无一例外,来自一万年前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来自上山文化有虞氏的虞舜!
有虞氏在4500年前就已经在中原销声匿迹,散布到全国各地,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西部,客家人和一些流行瓮棺葬、二次葬的人群,就是有虞氏的后人。
有一支有虞氏,在5500年前到达埃及,创造了古埃及文明,在那里留下了有虞氏独有的瓮棺葬。
有一支有虞氏,在更早的时候到达了古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给那里带来了水稻和文字。
甲骨文好像有2.8万年历史。很早就有。
编者的判断虽然大胆但实际上还是略显保守,结合山海经的记载如果把盘子再放大些,从更久远和更广阔的视野上看,中华文明应该是世界文明的发端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将来的古籍发现与考古发现和地质变迁痕迹解密都会证明中华文明的源头要出现的更早,结果可能让人叹为观止。
浙江有上虞。
三万年前燧人氏钻木取火时期,就开始缚木测日,那时就应该开始研究历法了,当时阴阳,五行,365天,冬至夏至等节气就已经成熟了
中国古代最早代表四方概念的出土实物是蚌埠双墩遗址的+符号,出于新石器时代,大约7000年。
西方历法为什么也是一年365天?因为他们窃取并借鉴了中国古代历法最浅显的一层。最显而易见的是,两三千年前的盎撒人确实不具备创建历法的能力。
回溯历史长河,欧洲学府如繁星般璀璨,却常以华夏古籍为灵感之源,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知识‘重塑’。西方学者以崇敬之心解读、翻译,乃至重新诠释这些文献,将之以西方式的面貌融入科技体系,甚至假托作者,重写历史,冠以西方之名,行占有之实。这一切,始于大明王朝,传教士们引领了知识的西渡,浩瀚的文献如潮水般涌入西方。 然而,今日的我们,似乎在亲手拆解先祖精心铺设的科技之路。那些承载着先人期许的文献,原本寄托着构建根植于华夏文明科技体系的希望,却无奈被转换成拉丁字母,迎合西方视角,实属本末倒置。盲目追随西方语言逻辑,不仅徒增前行之障碍,更易在西化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忽略了对自身文明的深耕与传承。 但历史的启示亦蕴藏机遇。西方千余年借鉴华夏文明科技文献,融入其科技体系构建。如今,华夏亦可借鉴这一智慧,将西方现代科技文献转化为符合华夏民众语言习惯、易于理解的表述,融入华夏文明构建的科技标准体系中。此举之精妙,在于发挥华夏本土优势,包括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推动科技发展,让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在华夏大地上和谐共生,共创未来辉煌。
一万年前只有部落没有国家。国家尚未形成,文明还未诞生,世界处于蛮荒时期。多读点书搞搞清楚什么叫文明。
中国有可能同时是人类以及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所以才叫中国,中心之国也。
这么成熟的文字体系以及如此丰富的天文知识,在1.1万年前应该还有很长的一个积累过程,简直是逆天了
人类:小点私心❤,再来个万年…
实事求是造什么假?你有一个多厉害的老爹,不如你自己多厉害。我们不是啃老族,我们是开拓者
文章写的很好,我差点就信了。
[点赞]
你有天干地支了,会飞了?欧美没有天干地枝话不了了?
最少1.5万年到两万年
瓮棺葬?这不是不久之前山上坟墩头里用的骨殖甏吗?吓人的。
这甲骨是不是文物贩子的伪作?
需要考古证据
这盘子很有意思。看似对策又不对策
古时的中华文明丝丝相扣,绝不会象其他的一样有了东不知西在何方,有了南找不到北。更何况把东西南北串连起来后的结果是个中。西方人一直都是在追求在某一方面的极致和完美!干支纪年是历法的鼻祖,二十四节气诠释了历法的根本。甲子纪年确立了一年的终始和过程,中国的月像历(时代不同称乎不同,有称阴历有叫农历)把月像的旦望朔的一个周期称为一月,但是必须要受到二十四节气的制约方能把正月初一固定在立春后的一定范围内。这些都是世界的唯一,不得其理偷去的东西也只是事是而非。见中国有十二月他们就把一年分成十二份也称为月,可是与月像没半毛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