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大棒重创印度经济,16万亿卢比外资撤离、制造业崩塌之际,中印关系却出现转暖迹象。印度外交秘书罕见出席中国使馆活动,对中方主动伸出经贸合作橄榄枝。当美国金融资本大肆收割印度资产,印度会如何向中国寻求破局之道?

【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
特朗普对全世界的贸易伙伴挥出了一记重拳,宣布对所有合作国家加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而对一些国家则加征了更高的“对等关税”。这一策略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直接砸向了全球经济的腹地,尤其是那些与美国有着紧密贸易联系的国家。印度就在这份“对等关税”名单之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特朗普对印度的指控,直指其过高的关税政策,并要求印度在农业贸易上做出更多让步。然而,这个问题在印度并不是简单的经济争执。
对于一个一直以来,就对外资抱有复杂心理的国家来说,外部施压常常会演化成内生的民族主义反弹。继续妥协可能引发国内的强烈抗议,而坚持立场则又无法承受来自美国的经济压力,可谓进退维谷。

【受美政策影响印度经济遭重创】
经济学者虽然对印度的宏观经济前景显得乐观,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印度曾雄心勃勃地推出“生产关联激励计划”,旨在吸引外资、提升制造业。但这一政策在2025年3月戛然而止。
加之迪士尼暂停在印业务运营,大约16万亿卢比的外资加速撤离,导致单日股市蒸发2.4万亿美元。这样的资本出逃,无疑是雪上加霜。
印度的制造业甚至可以说是进入了“崩塌期”。3300家外资企业撤出印度市场,投资规模缩小到3万亿卢比。美联储2024年的加息举动,更是让印度卢比应声暴跌13%,美国贝恩资本趁机,收购了印度阿达尼集团90%的股份,这种肢解式的资产获取,被喻为“华尔街对印度核心资产的掠夺”。

【印度核心资产正逐渐被美国掠夺】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财政状况更加捉襟见肘,外债与外汇储备的严重不平衡,让印度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用岌岌可危。美国金融巨头们通过做空卢比和印度国债,赚取超过1200亿美元的利差。这一系列的打击使得印度面临着空前的经济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的外交策略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印度时报》近日报道称,中印两国领导人在建交75周年之际互致贺电,印度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什里更是出席了中国大使馆的纪念活动。这一举动被解读为自2020年,两国关系陷入低谷以来的重大改善标志。
米什里表示,虽然重建双边关系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印度愿意继续推进,并强调相互尊重、相互体谅以及共同利益,是两国关系长久发展的基石。印度似乎终于意识到,稳定的双边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也将为广大的亚洲地区,乃至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

【印度外交秘书参加中国驻印度大使馆75周年纪念活动】
面临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压力,中国主动向印度传达了合作的意愿。中方表示愿意进口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印度商品,这对于遭遇经济寒流的印度而言,是一场及时雨。尽管过去中印之间的边界争议,曾让两国关系变得紧张,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双方需要的是更多的对话与合作。
中国的这一善意并非全然没有条件,而是希望通过扩大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逐步恢复两国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此外,中国在这样关键的时刻选择帮助印度,也是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与自身安全。这不是一时的外交策略,而是长期战略利益的考量。
然而,即便中印关系有所缓和,我们仍需保持一定的清醒。中印双方需要在很多层面上加强沟通,尤其是在技术、文化及社会交流上,以此来真正缔结出一种有深度且可持续的伙伴关系。
而印度要打破现有的经济桎梏,不仅需要来自外部的支持,更关键的是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中印合作潜力巨大】
想要实现1.2亿产业工人的培养目标,仅靠目前占GDP 0.3%的职业教育预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此过程中,中印可以在职业教育、科技研发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作为邻国,中国期待看到一个稳定繁荣的印度,这不仅有利于维护西南边境的安全,也能为全球经济带来正面的溢出效应。同样,印度作为亚洲的重要一员,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不可小觑。
总之,在特朗普的关税冲击波之下,印度与中国的互动,或许正代表着国际关系中的新篇章。全球经济政治的博弈没有终点,而不同国家之间携手前行,才是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最为有效的答案。
当务之急,是将建交75周年这个象征意义,转化为实质性的合作契机,为两国人民谋求更大的利益与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