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将返回,三名航天员400斤排泄物,如何处理?都去哪了?

大和佑佑 2024-11-03 10:24:40
2024年10月底,中国航天再次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并与神舟十八号实现了太空对接。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第五次“太空会师”,神舟十八号的三名航天员也已在太空中度过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随着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即将返回地球,大家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这半年里,航天员吃喝拉撒都在太空进行,那他们产生的排泄物是怎么处理的呢?是否要全部带回地球?这些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正文

太空生活看似神秘而充满挑战,但其实在很多方面也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差不多。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日子可以说是五味俱全,除了完成各种复杂的科研任务,他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吃喝拉撒睡”。特别是“拉撒”这件事,在地球上我们觉得再平常不过了,但在太空中,由于失重环境,这却成了一个不小的挑战。

太空站里的厕所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种冲水马桶。由于太空中的失重环境,液体和固体都不会像在地球上一样受到重力的束缚自然下落。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航天员们使用的厕所实际上是一个“高科技吸尘器”,它通过气流的吸力来帮助收集和处理排泄物。

首先说说尿液的处理。航天员排尿时,使用的是一种特别设计的装置,类似于一个真空吸管。这个装置通过气流把尿液收集起来,然后送入一个储存箱。可别以为这些尿液就被当作废水处理掉了。在太空站这种资源极度有限的环境中,水资源尤其宝贵,而尿液中其实含有大量的水分。为了节省水资源,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尿液净化系统,能够将尿液提纯,转化为航天员可以再次饮用的水。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还能大大减少飞船向太空站运送水的成本。数据显示,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曾经处理过600多升尿液,最终提取出了500多升的纯净水,转化效率高达83%。

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套系统确实在太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失重的环境下,航天员们喝的水很可能是他们几天前排出的尿液。虽然听着有点恶心,但这项技术却是保障他们在太空长期生存的关键之一。

接下来我们聊聊更让人头疼的“大事”——大便的处理。相比于尿液的处理,粪便的处理要复杂得多。航天员们使用的是一种一次性粪便袋,袋子里还放有消毒剂和防腐剂,以防止异味和细菌滋生。

在航天器中使用时,便器口部通过负压装置与粪便袋紧密连接,以保障在无重力条件下粪便不会四处飞散。航天员如厕完毕,粪便袋的入口将自动封闭,并进行密封处理,然后将其存放在指定的废物存储箱内。

但这还没完,粪便袋并不是就此一了百了的,航天员还需要定期检查这些垃圾箱,确保里面的袋子没有因为气体膨胀而破裂。如果发现有胀气的袋子,他们还需要用太空站的净化装置进行处理,以防止有害气体泄漏,污染太空站的空气环境。

有读者可能会问,这些粪便最终是怎么处理的?带回地球吗?通常情况下,这些粪便会被存放在货运飞船或废物舱里,等到飞船脱离太空站时,连同其他废弃物一起被抛入大气层,最终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烧毁。所以,航天员们在太空中产生的粪便大部分并不会真正“落地”,而是在大气层中化为灰烬,消失得无影无踪。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如厕体验并不轻松简单。

为了确保排便的顺利进行,他们需要先把自己固定在座位上,以防止在失重的环境中突然飘走。大便时还要确保自己的姿势正确,屁股要紧贴坐垫,以确保马桶的密封性,防止粪便飘出。

可以说太空如厕是一个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操作,绝非我们在地球上轻松完成的那般简单。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中国航天员的成长历程。早在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在他的首次太空飞行中,还只能依靠类似于尿不湿的设备来解决排便问题。

那时的太空厕所技术还十分简陋,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的如厕体验可谓艰辛无比。经过了多年的技术进步,如今的太空厕所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航天员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尽管技术不断进步,太空如厕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每一位航天员在飞行前,都会接受专门的训练,学习如何使用太空马桶。尤其是大便时,航天员需要瞄准一个直径只有10厘米的孔洞,这对他们的耐心和精准度都是一场考验。在失重的环境下,任何一次操作失误都可能带来不小的麻烦。

最后总结

太空虽然神秘莫测,但航天员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适应了这一特殊环境的生活。正如俗话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每一项技术突破和每一次挑战的应对,都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坚实步伐。

我们无法改变太空的失重环境,但通过智慧和科技,我们可以让航天员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更加有尊严。探索太空的旅程还在继续,而每一个“细节”的解决,都是他们迈向更远星辰的基石。​

0 阅读:323
评论列表
  • 2024-11-03 21:07

    为我们的英雄致敬,为他们背后默默奉献的科学家致敬。[鼓掌][鼓掌]

大和佑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