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不到一光年。这个距离使地球平均温度维持在15℃左右,是生命出现的重要条件之一。
然而现阶段的科学研究表明,地球正在以每年15厘米的距离远离太阳,别看这15厘米很小,试想一下,一亿年后,地球将“逃离”太阳数万公里。这将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真的出现“流浪地球”?
数据来源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早在公元前3世纪,观星者阿里斯塔克就发现了地球正在慢慢远离太阳。
阿里斯塔克是古希腊时期的一名天文学家,他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静止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围绕太阳公转。
当时的主流观点是“地心说”,即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当时那个宗教盛行、奉“地心说”为真理的时代,“日心说”的提出,触怒了人们的信仰,遭到过强烈抵制和反对。
尽管当时,阿里斯塔克的理论并未被广泛接受,甚至没有引起人们多少注意,人们依旧淹没在狂热的“地心理论”中,渡过了许多个世纪。
直至16世纪,哥白尼重新发现了“日心说”,伽利略、开普勒等人加以支持和证明,最终确立了其科学地位。
阿里斯塔克是一名纯粹的科学家,而非革命者。因此,在现代教科书里很少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曾在“日心说”理论中提到过地球正在每年远离太阳。这一惊人的结论究竟是如何在当时那个物质条件匮乏、思想单一的时代中出现的?
由于时代过于久远而造成的文献缺失,其研究过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得不说,正是因为阿里斯塔克对天文研究的纯粹,才奠定了许多现代天文学的基础。
随着后来科学技术的进步,阿里斯塔克的发现逐步得到证实。
2009年,日本科学家针对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观测,后来宣布了他们已经找到了地球逐渐远离太阳的原因。
这类研究通常需要用到高精度的天文测量技术,比如激光测距、雷达回波分析等,用来精确地检测地球轨道数据参数的变化。
通过这些数据的反馈,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行星运动的轨迹及规律,以及这些规律若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将如何变化。
基于以上研究,得出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多种宇宙动力学因素(例如潮汐力、太阳风压力等)的微量影响,导致地球轨道半径发生缓慢变化。
根据研究得出,地球每年大约会远离太阳15厘米。这一变化看似微小,但若是长此以往,必定会对地球生态产生严重影响。
地球远离太阳,会有什么后果?科学家们为了得出这一结论不知研究了多久,若地球每年真的以15厘米的速度远离太阳,那么一亿年后,将会远离太阳1.5万千米,那时候的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否还会有人类生存?
地球远离太阳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若这一现象从地球诞生之日就开始出现,那么地球上的气候变化、生物的进化繁衍、物种更换,乃至文明的进步是否都与其有关呢?
还是来看看未来,短时间内,地球与太阳渐行渐远的距离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若长此以往首先受到的影响的将会是地球的气温。
太阳是地球光能和热能的主要来源,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会减少,导致气温下降。
这一原理可以用地球公转来解释。地球以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每年会临近一个近日点。在近日点,是地球平均温度最高的日子,反之则最冷。因此,地球上形成了气候鲜明的春夏秋冬。
气温的下降会带来更加寒冷的气候。当地球处于远日点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会更少,气候也将变得更加寒冷,两极地区会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由于近年来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较大,温室效应严重,全球变暖。短时间内,地球远离太阳是否会有利于生态平衡的调节?
答案是否定的。地球远离太阳将导致季节变化加速,呈周期性出现。在远日点时,冬季会更加寒冷;而在近日点,夏天会更加炎热。
地球的地表平均温度看似可以恢复到温室效应前的温度,但是每年温差会更大,更不利于人类的生活。
太阳能量的减少还会严重影响到生态系统。当植物赖以生存的光合作用减少时,其生长会受到限制,某些特殊、濒危的植物还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尽管植物也可能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进行演化,但根据多年来植物演化的规律来看。它们体积大概率会变得更加小巧,叶子更加稀少。这样才能从获取的有限光源中最大程度攻击自身营养,不至于因为过于庞大而流失养分。
气候变化带动的部分植物灭绝或演化变小,使动物的生存和迁徙模式也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食物链。
生态系统将会不可避免地随之改变,可能会导致物种减少或分布范围的改变。
太阳热能除了对地球生态的影响,还对大气层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太阳辐射减少可能会导致大气层的热循环受到影响,极端天气的出现概率也将大幅度增加。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的温室效应导致部分地区大气层稀薄,太阳辐射得不到阻隔,致使很多人患上了紫外线疾病。而地球远离太阳可以刚好解决大气层的问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正如文章上述所说,温室效应带来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而太阳远离地球会带来两个极端,即部分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减少,出现极端天气;另外一部分地区由于太阳辐射过多,紫外线患病几率则大大提升。
若人类还不减少污染排放,这两种极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地球可能将不再适宜人类生存。
人类能应对地球远离吗?地球逐渐远离太阳是因为太阳的质量正在不断下降,其对地球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人类应该早早着手准备应对这一事项。
在前期,首先应该准备供暖、制冷设备,来抵御气候变化强烈的周期性季节。
除此之外,还应该研究出更加耐冷、耐热的作物,主要以耐冷为主,以应对越来越冷的气候。
这些方法虽然能一定程度地提升人类的生存空间,但是治标不治本。愈演愈烈的极端的天气,人们会更加依赖化石燃料,这将加速温室效应的形成。
因此,应该着重开发新能源技术,寻找非太阳能的环保能源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的运营,缓解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等问题。
以上应对方式是建立在地球远离太阳的前期准备中,而后期的地球气温可能会降低到不适宜任何生物生存,人类将没有家园。
人类应该积极探索宇宙,寻找适宜生存的居住地并航空技术民间化,在地球成为一个“冰冻星球”前,举族迁徙。
航空武器的研究也至关重要,毕竟不能保证在人类迁徙的途中会受到星球原住民的攻击,也许星际大战真的会在未来上演。
“流浪地球”能否成真?地球远离太阳的运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会导致地球最终脱离太阳系,坠入寒冷的宇宙而流浪。
而其远离太阳的原因,与太阳自身的质量有关。只要太阳没有寿终正寝,那地球就永远别想逃出太阳的“手掌心”。
另外,地球围绕太阳长期公转产生了一个太阳系系统,这个系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膨胀,致使轨道偏离,甚至越来越远。
广义相对论认为,大质量的物体会使时空出现曲率,导致运行轨道变动和曲率效应的发生。
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例如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等,也会对地球的运行轨道产生微妙的变化。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地球的运行轨道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螺旋运动,最终再次靠近地球。地球不会“流浪”,只是在太阳系内进行重复的周期性运动。
结语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会进行思考,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未雨绸缪。
现阶段已有研究表明地球正每年以微弱的距离速度“逃离”太阳,人类有几百上千年的时间来准备。应该大幅提高科技,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
科幻电影在未来可能会照进现实,而我们现阶段老百姓能做的,就是尽量保持环保,为将来的人类尽可能地多挤出一点生存空间,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迁徙向新的星球。
不要慌,到那时金星就在宜居带了,改造改造就行了
小编闲的蛋疼没事干了
那时候人类化石都不一定能找到
杞人忧天[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