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亲身经历的这段故事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氛围就一直不太和睦。母亲对父亲的不满似乎与日俱增,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的责骂声。我们住在五楼,但母亲的声音能传遍整栋楼,从一楼直达十楼。她数落父亲的理由五花八门:嫌他不讲卫生,说他改不掉农村人的习气,抱怨他挣钱太少等等。
起初,父亲还会试图为自己辩解几句,但随着时间推移,他选择了沉默。因为他发现,只要一开口,母亲就会骂得更凶,甚至连我的爷爷奶奶叔叔都会被牵连进来,被贴上"农村人"的标签。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母亲自己其实也是农村出身。当年她嫁给父亲,看中的正是父亲在城里有房这一点。直到现在,她的户口还留在乡下外婆家。更讽刺的是,自从结婚那天起,母亲就再也没有出去工作过,完全依靠父亲的收入生活。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她自己不去赚钱,却要嫌弃父亲挣得少呢?
我一直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能忍受这样的生活。直到我高考结束,父亲提出离婚,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在为我忍让。离婚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母亲突然不同意离婚了。是的,她一边嫌弃父亲,一边又不愿意放手。最后父亲不得不通过起诉才完成了离婚手续。在财产分割上,父亲表现得很大度,把家里大部分的钱都给了母亲,自己只留下了我和房子。
离婚一年后,母亲可能已经把分到的钱花得差不多了。她尝试交往了几个男人,但似乎都不如父亲。于是,她又萌生了复婚的念头。当时父亲并不愿意,但在我的劝说下,他同意让母亲先搬回来住,暂时不复婚。
父亲可能觉得,经历了这些,母亲应该能有所改变。然而,现实给了我们当头一棒。母亲回来后,仅仅两个月就故态复萌,又开始无休止的抱怨和指责。
看着父亲饱受折磨,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劝母亲离开,过自己的生活,但她不肯,还骂我是白眼狼,不懂得帮助自己的母亲。直到我拿出父亲的病历,告诉她父亲在离婚后患病了,如果她再把父亲气出病来,就必须无条件照顾他。母亲向来自私,当然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知道父亲的病情后,她第二天就收拾东西离开了。
母亲离开后的两三年里,父亲通过介绍认识了廖姨。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都觉得很合适,在征得我的同意后决定结婚。
就在这时,母亲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又来家里闹了两次,扬言要阻止父亲和廖姨结婚。为了避免母亲破坏婚礼,我不得不带她出去旅游。等我们回来时,父亲和廖姨的婚事已经办完了。母亲又骂我是白眼狼,说我给自己找了个后妈,以后没好日子过。
其实那时我已经工作几年了,只要父亲幸福,我并不在乎有没有后妈。事实证明,廖姨不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恶毒后妈,反而是个非常善良体贴的人,总是很关心我的感受。
廖姨嫁给父亲时带着一个18岁的儿子小虎。她的第一任丈夫早逝,她独自把孩子抚养长大。每次我回家,廖姨都会细心地询问我想吃什么,按我的喜好准备饭菜。即使我不在家,她也会把我的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直到现在,我结婚多年了,在父亲家里仍然保留着我的房间,廖姨说只要我想回来,随时都可以。
说句可能有些不孝顺的话,这些年廖姨给予我的关爱,甚至超过了我亲生母亲。廖姨常说,父亲疼我,她自然要和父亲同心。
廖姨的儿子小虎刚开始工作时,因为学历不高,只能做一些又脏又累的工作。是父亲劝说小虎回来学习一门技术,还承担了他几年的学费。毕业后,小虎找到了一份技术工作,现在已经成为技术部门的主管,收入不比我低。
这些年来,我结婚了,小虎也娶了媳妇。廖姨一直很用心地照顾父亲,父亲退休后气色越来越好。廖姨对父亲很尊重,看着他们和睦相处,我有时会想起母亲还在家时的日子,庆幸现在的生活。
人生无常,父亲的旧疾在某天突然复发。小虎二话不说请了长假,日夜不离地照顾父亲。得知我那段时间经济不宽裕,他主动承担了父亲的医疗费。父亲出院后,小虎安排自己的妻子留在家里照顾,理由是家里有个年轻人,他们更放心。父亲康复后,又给廖姨补了保险,怕她老了没有依靠。
另一边,母亲也再婚了,如愿以偿地嫁给了一个"城里人",终于把户口迁了过来。为此,她还特意来父亲和廖姨面前炫耀了一番。然而,她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嚣张了。她的新丈夫比她大几岁,我见过一面,称呼他为伯伯。只要母亲对伯伯大声说话,伯伯立刻会用更大的声音回击。伯伯的孩子们事业有成,知道母亲和伯伯的关系后,也会指责母亲。向来欺软怕硬的母亲,在新家庭里再也嚣张不起来了。
讽刺的是,这一次轮到母亲成了被人嫌弃的那个。伯伯经常嫌弃她没见识、没文化,说她是农村出来的。我不知道此时母亲是什么心情,但我猜她一定后悔了。大姨告诉我,母亲曾私下打听过父亲的近况,感叹这些年还是父亲过得更好。她不敢直接问我,可能是怕我说她当年的所作所为。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婚姻中相互尊重的重要性。有时我们以为外面的世界更美好,但未必如此。生活给了母亲一个难忘的教训,而父亲则找到了真正欣赏他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不在于你嫁给了谁,而在于你如何对待身边的人,以及如何珍惜眼前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