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长寿老人,对子女来说是福还是祸?一位68岁大妈说出了真心话

晨露拾光 2025-03-24 14:37:21

70岁的李芳,本该是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每天重复着单调而繁重的劳动:喂饭、擦身、翻身、按摩、换尿布……这样的日子,她已经过了十二年。是什么让她放弃了向往的退休生活,困于这日复一日的照护工作之中?答案或许令人心酸:是一位93岁高龄,瘫痪在床的婆婆。

李芳曾对未来充满憧憬。退休后,她计划参加舞蹈班,还要和老姐妹们一起去西藏旅行。生活的轨迹却因为儿媳的怀孕而发生了改变。她住进儿子家帮忙照顾,一住就是两年。好不容易等到孙子会走路,她刚想回归自己的生活,公公又突然病倒,需要人照顾。她只能放下自己的计划,回到农村老家,承担起照顾公公的责任。农村的生活条件艰苦,李芳默默承受着孤独和劳累,直到两年后公公离世。

为了更好的照顾婆婆,李芳和丈夫商量后将婆婆接到了城里。本以为一家人可以互相照应,共享天伦。可谁知,命运再次给了她沉重一击。婆婆突发脑梗,几次发作后,最终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从那时起,李芳就变成了一个24小时待命的全职护工。除了眼睛能动,嘴巴能吞咽,婆婆的一切都需要她来照顾。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她身心俱疲,而更让她痛苦的是婆婆的脾气。婆婆不愿意用纸尿裤,坚持用便盆,每次换尿布都要发脾气,还经常向儿子告状,说李芳虐待她。

“有时候亲戚来看她,她就会说我对她不好。虽然很多人都不信,但总有人会觉得我不是个好儿媳。”提起这些,李芳忍不住红了眼眶。朋友们都劝她把婆婆送到养老院,或者请个保姆,但丈夫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养老院环境不好,而且他们都退休了,照顾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

丈夫退休后,本以为可以帮李芳分担一些,但情况却更加糟糕。婆婆完全瘫痪,连进食都困难,照顾工作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每天光是喂饭就要喂几十分钟,还经常会呛到。帮她清理大小便更是折磨,有时候她不配合,要我丈夫在旁边哄很久。”李芳说,“家里总是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儿子儿媳都不愿意回来住了。”

婆婆今年已经93岁了,从82岁瘫痪至今,已经11年了。除了瘫痪,其他器官都很健康,医生说如果照顾得好,还能再活很多年。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李芳的内心都十分矛盾。作为儿媳妇,她当然希望婆婆长寿,但想到自己也渐渐老去,身体大不如前,还要继续这样的生活,她感到深深的绝望。“有时候我会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但马上又会自责,觉得这样的想法太不孝顺。”她望着窗外,眼神里充满了疲惫。

李芳眼睁睁地看着同龄人享受着悠闲的退休生活。有的在各地旅游,有的学习书法绘画,有的含饴弄孙,而她却被困在家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照护工作。她不禁问自己:这样的日子,究竟何时才是尽头?

就在这时,婆婆房间里传来一阵呻吟声。李芳赶紧起身走进去,脸上的疲惫一扫而空,换上温柔的笑容:“婆婆,我来了,您是不是要喝水?”

临走前,李芳对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理解我们这一代人的纠结。但是,养儿防老不是说说而已,我们现在怎么对待老人,将来子女就会怎么对待我们。虽然很累,我还是会继续照顾好婆婆,这也是给下一代做个好榜样。”

窗外的夕阳将李芳的身影拉得很长,略显佝偻的背影,让人不禁想起“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不是不孝,而是长期照顾病人实在太消耗人的心力。对于很多子女来说,老人的长寿不仅是福气,有时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瘫痪在床的婆婆曾用浑浊的眼神望着李芳,问她:“你是不是盼着我早点走?”这或许是很多照顾者内心深处的隐痛,却又无法言说。

在这个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的时代,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同时又不让子女的生活不堪重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终将老去,今天我们如何对待老人,或许就是在书写自己未来的命运。在“长寿是福”的传统观念下,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如何才能让长寿既是福气,又不是负担?

0 阅读:3
晨露拾光

晨露拾光

晨露微光中,拾起生活的珍贵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