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副总统和内阁人员访问非洲,凸显美对非的战略变化。据香港《南华早报》消息,在美访问非后,刚果(金)总统预计将访问中国,非洲地区显然已成为中美两国拉锯战的焦点。只不过,这一次非洲的矿产资源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但作为工业大国,我国的工业体系对石油、铁、铜矿石等资源的需求刚性不断增长。为保证矿产供应,最稳妥的做法当然是自给自足,但自然资源不像粮食生产,粮食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良种选育、推广高产技术增加单产,而矿产资源则属于先天禀赋因素,地区差异大,中国在资源供应上还无法自产自销。
我国缺乏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等重要原料,高度依赖从国外进口,例如:我国每年从巴西、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从中东国家进口原油,以此满足高能内需。但美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的发展,在能源、工业原料等矿产资源的供应上故意设置“卡脖子”障碍,利用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实施价格垄断,肆意提高原料价格,同时鼓吹“中国威胁论”,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以至于成为中国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美国想阻止中国发展,这次为何要选在非洲?关键在于非洲的资源条件。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陆地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集聚世界著名的“资源王国”,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总储量占全球的2/3。据勘察,非洲的金、钴、金红石、磷矿、铝土矿资源高居全球第一,铀、锆石资源储量位于全球第二,石油储量接近世界的12%左右。因此,非洲也被誉为“矿产资源的宝库”。
非洲矿产不仅以储量著称,更以质量上乘、分布集中、开采便利著称。以石油矿产为例,非洲石油资源富集在地中海沿岸、撒哈拉沙漠及西非几亚湾地区,品质出众,产量稳定。非洲几内亚湾的原油品种达40余种,以优质的轻原油为主,含硫量和矿物成分低,便于提炼和加工。在铁矿资源方面,几内亚、南非、刚果(布)、加蓬、摩洛哥、埃及、津巴布韦等国均有可观且优质的储量。尤其是几内亚,该国是非洲第一大铁矿资源国,境内矿区的西芒杜铁矿品位高达66%~67%,是名副其实的优质铁矿。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吸引了全球目光,世界大国在对非经贸战略中瞄准非洲矿产,既有欧美等发达国家,又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其中,欧美国家凭借原非洲殖民“宗主国”的关系开采矿产,政府介入支持本国企业抢占非洲的矿产市场。另一方面,我国对非洲矿产同样有很高的需求,现阶段,我国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达70%以上,铁、铜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80%,非洲市场的潜力不容小视。
但中非合作并非一路坦途,我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屡遭美西方国家的阻挠,事情还要从1990年3月说起,当时纳米比亚宣告独立,非洲大陆终结被殖民统治的历史。但西方国家不甘心就此罢手,90年代大规模成立跨国公司,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开采非洲国家的矿产资源。
在此期间,中国在非洲的建设成就触及了美西方国家的神经,后者认为中国损害了美西方的在非利益,于是对中国开始长达数十年的排挤。2018年,美国出台“新非洲战略”,企图干扰中国在非洲的发展;2021年5月,美国发布《大国在非洲博弈》报告,再次将这种排挤引向高潮,报告公开指出:大国(指中国和美国)在非洲的争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地缘政治现实。
美国抢占非洲市场有两条路径,一是瞄准重点合作领域,二是拉拢重点合作国家。自2021年以来,美官员频繁访问非洲,明面上是打着“促进卫生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旗号,但现实中还是侧重于美国自身的利益需求。在重点国家方面,至少有两类国家受到了美国的关注,一类是有突出战略地位的国家,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交通要道而受到美国重视,比如:北非的埃及、“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非洲心脏”地带的刚果(金)以及非洲最南端的南非、西南非洲的安哥拉等。
第二类就是能源和矿产富集的非洲国家。美官员访问非洲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即矿产资源大国,包括刚果(金)、安哥拉、赞比亚等资源富集国,意图明显到可用“公开”、“高调”来形容。这些国家还有另一个共同点:都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合作伙伴,是中国部分稀缺资源的重要来源地。具体而言:刚果(金)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中钴金属的重要供应国,安哥拉是中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海外地,赞比亚则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铜矿来源国。
在中国对非投资存量榜单中,刚果(金)排名第二,赞比亚位列第三,安哥拉居于第五,可见上述国家对中国的重要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拉拢中国在非洲的合作伙伴,摆明是要干扰中国在非洲的建设布局,阻止中国新能源、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竞争力方面,美西方国家占有先天优势。受历史因素影响,美西方的跨国企业优先获得了大量矿产的开采权益,优质的非洲矿产几乎被瓜分殆尽。剩余的矿场不仅开采难度大,而且成本高,所处区域的安全风险也较高。此外,我国跨国企业在技术、人才、管理方面与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竞争中难免处于不利位置。
不过,我国也拥有对美西方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中非友谊源远流长。我国向来支持非洲人民争取独立自主,积极参与维和行动;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同样也离不开非洲兄弟国家的支持。在经济方面,我国用实际行动大规模对非援助,包括提供资金、援建工程项目。据统计,中国为非洲援建了上千个工程项目,其中不乏麦洛维大坝、蒙内铁路、复兴大坝输变电项目、刚果(金)矿业基础设施等工程,帮助非洲国家振兴本国经济。
麦洛维大坝
其次,中国与非洲有很高的互补性,互助合作有利于双方共赢。中国工业经济规模高居世界首位,对矿产资源需求量高,但国内的伴生矿、低品位矿占比较大,而非洲不仅矿藏丰富,而且高品位矿充足,资源方面与中国高度互补。作为回馈,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双方各取所需。
最后,非洲国家在客观上也有多元化利用资源、打破垄断的愿景。非洲的资源开发始于殖民时期,直到现在,部分矿产仍被西方跨国公司用资金、技术优势把控。但西方跨国公司的本质并未改变,仍是垄断矿产,为自身谋利。
以刚果(布)为例,该国虽然矿产丰富,但由于国家贫困,经济基础薄弱,无力自主开采,只能将采矿权出售给国外企业,想借此创造就业。而在2010年,澳大利亚跨国企业抢占先机,买下刚果(布)境内纳贝巴铁矿的开采权,但10余年来一直未开采,目的就是想控制铁矿,进而左右全球矿石价格,结果是澳大利亚赚的盆满钵满,刚果(布)却损失惨重,相似的事例在非洲屡见不鲜。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选择与中国合作,打破西方资本垄断,形成多元化的开发主体。
一定有网友会考虑:在美西方的排挤、打压之下,中国该如何应对?一个重要的方向或是从美西方内部入手。美西方终归还是利益组织,内部关系并非密不可破。2021年9月,澳大利亚单方面撕毁与法国的协议,转向美、英两国签订核潜艇大单,让法国蒙受惨重的损失,传统意义上的西方阵营出现内部裂痕。
另一印证出现在北约国家内部。日前,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中法两国互签商业大单。重点是法总统回国后发表了公开演讲,认为欧洲国家应团结一致,建立自己的国防体系,减少使用美元的频率,强调欧洲应形成独立于美国的自主权。印媒《欧亚时报》发表评论称,法国的“觉醒”挑战了自1949年以来美国在北约组织中的统治地位,并认为这是“美国统治结束的开始”。
从中可以看出,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并非铁板一块,中国企业存在与部分西方跨国公司合作的可能性,双方可同时承担风险,降低损失。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加大对非投资力度,矿产资源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西方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已相继采取退出机制,将子公司和采矿权对外出售。这为我国海外企业提供了并购机遇,加快了寻求优质资源的步伐。
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向是继续加强对非援助。非洲自然灾害频发,多数国家应对灾害的能力低,加上局势不稳,地区冲突不断,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中国在帮扶方面体现大国担当,有利于巩固中非友谊,加深中非合作,这无疑会为矿产资源的利用提供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