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与黄峥:一场缺席背后的时代隐喻

华祥明 2025-02-22 18:56:40

文|华祥名

出品|华祥名财经全媒体

一场座谈会,折射的行业变局 :

2025年2月17日,中央高规格民营经济座谈会在京召开,任正非、马云、雷军等科技与制造业巨头齐聚,但京东刘强东与拼多多黄峥的缺席却意外成为舆论焦点。这场以“科技赋能实体经济”为主题的会议,不仅是一次政策风向标,更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中国民营经济新旧势力的碰撞与分野。

企业家的座次表,是政策意志的无声宣言。当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的镁光灯聚焦于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硬科技”巨头时,拼多多与京东的缺席如同一道裂痕,撕开了中国民营经济转型期的深层焦虑——它们的名字未被书写,恰是时代转折的残酷注脚。

座谈会参会名单中,宇树科技、DeepSeek等AI与机器人企业代表占据前排,凸显国家战略对“硬科技”的倾斜,而电商平台代表仅剩阿里巴巴。

2018年的“明尼苏达州事件”仍是刘强东难以摆脱的标签。尽管其近年通过慈善捐赠、员工福利重塑形象(如2025年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向宿迁村民发放千万现金红包),但官方对企业家“私德”的隐性筛选标准,使其在重大政治场合持续边缘化。

京东虽以供应链与物流见长,但其核心仍属消费互联网范畴。座谈会聚焦的AI、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京东鲜有突破性布局。反观宇树科技的春晚机器人、DeepSeek的大模型开源,均代表国家认可的“创新硬实力”。即便刘强东在2024年力推“百亿补贴”与外卖业务,亦被质疑为“防守性扩张”,难掩创新乏力。

2024年拼多多净利润同比增长246%,市值达2100亿美元,京东却因62万员工的重资产模式陷入“人均创收下降37%”的泥潭。刘强东内部喊话“不拼搏非兄弟”、缩短午休等“狼性改革”,暴露出传统电商面对新势力的集体性恐慌。

而拼多多的“隐形代价”,繁荣背后的政策冷遇。

黄峥的缺席同样耐人寻味。尽管拼多多以“低价战略”横扫市场,但其模式争议始终如影随形:

Temu在美卷入“强迫劳动”诉讼,低价倾销遭多国调查,与“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形成张力。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2025年拼多多“虚假宣传”投诉量激增217%,其“只退款不退货”策略被诟病为“纵容投机”。

国家需要的不只是商业奇迹,更是能承载技术攻坚与社会责任的企业标杆——拼多多的野蛮生长,尚未赢得政策层面的全面认可。

这场缺席背后,是时代对企业的双重拷问:

对刘强东:从“兄弟文化”到“狼性训话”,他的挣扎是传统电商转型困局的缩影。当“多快好省”的口号败给“拼着买更便宜”,京东的庞大身躯已成负担。他的温情(如为20万员工缴纳社保)与铁腕(裁员1.2万人)撕裂了公众认知,恰如中国经济转型中效率与公平的永恒博弈。

对黄峥,拼多多的崛起是消费降级的胜利,却也是创新惰性的隐喻。当“低价”成为唯一武器,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注定被动——中国需要的不是“价格屠夫”,而是“技术造雨者”。

刘强东的宿迁情结(连续三年为村民发放千万红包)、黄峥对农业的数字化改造(“农云行动”宣称赋能1600万农户),皆是民营经济“社会温度”的注脚。但政策的聚光灯已转向更宏大的叙事:AI重塑生产力、机器人解放人力、新能源重构全球秩序。缺席者若想重返舞台,需要的不仅是商业智慧,更是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

曾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却在“脱虚向实”的号角中沦为政策弃子。当宁德时代带着锂电池帝国的荣耀入席时,拼多多8.79亿活跃用户的庞大数据,不过是“模式创新”的泡沫幻影。

这场筛选暗含产业达尔文主义的逻辑:消费互联网的GMV神话(京东3万亿、拼多多4.5万亿)再难打动政策制定者,唯有芯片、新能源、AI的“技术硬通货”才能兑换入场券。京东62万员工的社保重负与拼多多1.3万人的轻装上阵,在政策天平上轻若鸿毛——国家要的不是效率神话,而是技术攻坚的“破壁者”。

拼多多与京东的困境,是资本原罪的镜像反射。前者以“砍一刀”裂变收割流量,后者用“兄弟文化”捆绑人力成本,却在政策语境中双双沦为“反面教材”。当刘强东为配送员缴纳五险一金时,资本市场用2.23%的净利润率嘲弄他的“仁义”;当黄峥用1.3万人创造拼多多奇迹时,数据安全与劳工权益的争议如影随形。

更讽刺的是,它们的商业基因与政策导向形成致命对冲:京东的重资产模式背离“轻装上阵”的科技突围,拼多多的下沉市场战略与“消费升级”的宏观叙事背道而驰。当座谈会高呼“科技向善”时,它们的名字成了资本无序扩张的“罪证”。

拼多多与京东的缺席,是一代商业模式的集体墓志铭。它们的困境暴露出流量经济的终极悖论:GMV可以堆砌市值,却无法铸造技术护城河;用户规模能带来资本狂欢,却难抵政策铁腕的清算。

当刘强东用“百亿补贴”血拼下沉市场时,华为正以5G专利收割全球;当黄峥用社交裂变颠覆电商格局时,宁德时代已用动力电池绑定半个地球的车企。座谈会的名单早已给出答案:在“卡脖子”技术面前,所有商业模式创新都是时代的配角9。

拼多多与京东的名字未被书写,恰是时代最锋利的判词。它们的困境警示后来者:当政策铁幕落下,唯有技术铁砧上的火星能照亮前路;当资本泡沫破裂,流量霸权终将臣服于硬核创新的铁律。

一场座谈会的缺席名单,恰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晴雨表。刘强东与黄峥的“失语”,非因个人失败,而是旧模式与新时代的暂时脱节。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在“硬科技”主导的未来,所有企业都需回答一个问题——是继续在存量市场中内卷,还是在未知领域开辟新大陆?

答案,将决定下一个五年谁主沉浮。

0 阅读:78
华祥明

华祥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